第3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绣绣擦一把泪,又问儿子见他舅了没有。家明摇摇头:“我没到开火的地方,怎么找呀?再说那么多人,就是到了那地方也找不到。我倒是在俘虏堆里找过,没见。”绣绣便黯下脸色,不吭声了。
  转过年,日子就安稳多了。大脚说:“共产党坐天下是好,也没有马子了,也没有鬼子了,咱情管安心种地吧!”
  他瞅瞅儿子嘴边日渐变黑的毛毛,说:“往后该忙活家明的大事啦!”他在家人面前计划:攒足钱粮,三年之内将媳妇娶来家。枝子拍着手唱道:“好呀!娶嫂子,娶嫂子,娶个嫂子包饺子!”家明又兴奋又害羞,一张脸涨得通红,连耳眼边的两根人称“拴马橛”的柱状赘肉都变了颜色。
  日子有了具体目标,干起来就格外有劲。此后,大脚父子俩天天在地里使足力气干,将二十来亩地侍弄得顺顺溜溜。绣绣领着枝子做家务,地里忙时也去打打帮手。一家子忙到秋后,眼瞅着粮食打了不少,人人心里都喜滋滋的。
  被绣绣收留的宁可玉没下地,也不做家务。他干的事情是念书。他原来是念过书的,宁学祥还没死时,曾请来家一位私塾先生教了他一年,学完了《百家姓》和《千字文》。那时村里有一所“抗日小学”,由外地来的一位田老师任教,宁学祥却不让儿子到那里念书,说念那些书就会把儿子给念毁了。现在宁学祥已死,绣绣收留了他,看看也没人再索这孩子的命,绣绣便决定让他到学校里念书去。他把这想法跟大脚说了说,大脚先是想不通,说:“救他一条命就很不错了,你还供他上学。上学能顶吃还是顶喝?”绣绣说:“你看他才十来岁,下地也不能干活,上学识点字,说不定以后能用上。”大脚这才答应了。于是绣绣就把可玉往学校里送。可是到了那里田老师不收,说是不能把文化教给地主的后代。绣绣好说歹说,反复强调罪过都是老的,可玉一个小孩能懂什么。见她那可怜巴巴哀求的样子,田老师才松了口,说:好,来吧。不过他不能作为正式学生,只能算编外。绣绣连连点头:编外也行!编外也行!
  这孩子脑瓜挺灵活,识起字来快得很。过了不长时间,就有一些附近邻居的孩子在晚上登门向他问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何做。每出现这种情况绣绣都十分欣喜,笑吟吟地坐在一边看她的弟弟怎样指点那些愚钝孩子,直到他们离去。大脚也对这小舅子的聪明感兴趣,一边抽烟一边感叹:“咳,那么多蚂蚁爪子,他是怎么记住的!”
  第二年,大脚的庄稼又长得不孬。八月十五这天,大脚与老婆孩子在地里晒地瓜干,看见今年的地瓜个头都比去年的还大,心里十分高兴,便决定把这个中秋节好好过一过。下午,他找出钱来,让绣绣去了一趟十里街,割了一斤猪肉,打了半斤酒,另外还买了二斤月饼。晚上做好了饭,一家人围到支在院中每到夏秋季节就当饭桌的一块大石板四周。将月饼拿起的同时,一轮明晃晃的圆月也已挂在院子的东墙上方。大脚咂一口一年才吃一两回的酒,再啃一口又香又甜的月饼,感到十分的陶醉,不由得感叹一声:“嗯,真好呀!”
  绣绣看见他那样子,也不由得甜甜一笑。
  一包月饼吃完,大脚拿过那纸包一看,上面都是些字儿。他醉醺醺地朝可玉怀里一搡:“大学生,上边写了啥事儿,你念给咱听听!”
  宁可玉接过看一眼,说:“这是报纸。是《大众日报》。”他粗略地看了几眼,说:“我念这段你们听听。”接着他就一板一眼地念了起来:拥护和平是苏联,
  一向反对侵略战,
  建设采用原子能,
  不造杀人原子弹。
  部长会议决定了,
  要建两个发电站:
  斯大林格勒一百七(万瓩),古比雪夫二百万。
  开凿大运河,
  名叫土库曼。
  全长两千二百里,
  六年以内建设完。
  用它发展畜牧业,
  用它灌溉农庄田。
  要想过海坐轮船,
  要想建设学苏联。
  你且看:
  苏联和平大建设,
  美帝制造原子弹。
  咱们爱和平,
  倒向苏联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