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士气充足一些,北京时间27号晚上,维克托接受了多家亚洲媒体的采访,在报纸上,他宣称:“我很遗憾地看到香港选错了一条路,金融监管局亲自下场购买股票,完全打破了我们对于自由港的认知,很快所有人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骗局,那些在香港建立起亚洲地区总部的外资到了认清楚形势的时候了。”
  27号当天晚上,海莉从加德满都到达香港,并秘密同几位自己的香港大客户见面。
  作为几乎和维克托施瓦茨齐名的交易员,海莉直截了当告诉他们,她认为维克托的行动不足以让港币崩盘。
  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比她说出这种话更让人有信心了,尤其这之中还有那么两位银行家客户,都纷纷表示着海莉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海莉既然告诉他们不用慌,那么问题一定不大。
  28号当天,市场上的交易额高达790亿港币,恒生指数收盘7829点。
  国际炒家败局已定。
  28号下午,海莉坐上了回美国的飞机。
  【作者有话说】
  海莉:遇到问题不要慌,玄学可以来解答。
  接下来就是拯救(打劫)基金,然后建立自己的私募基金
  之所以要写尼泊尔这一段,是因为这段话之后贯穿于海莉的各种决策中,学会控制自己很重要。东欧人在欧美的确是容易被歧视的一批人,他们的标签通常是,聪明、冷峻、但贫穷、落后、没教养、女人都很漂亮,带某些颜色色彩。这里面东欧犹太裔的地位又很不一样,区别于其余的东欧人,德系或东欧犹太裔被认为控制着北美传媒和金融体系,在学术界、文化界、金融业拥有深厚的影响力,很多投行的高层、好莱坞的六大的高管基本都是东欧犹太裔。不过在美国还是那句话,混出头了这些都不重要。
  第78章 头号玩家
  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随着宽客基金在亚洲的亏损日益增大,格里芬布朗也知道他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乔治霍尔不会再向他施以援手。
  这位一向高傲的暴君不得不低头向自己从前看不上的林奇证券总裁马克西米亨特寻求帮助,马克西米倒是没有过多得讥讽他,只是问格里芬:“现在基金亏损了多少了?”
  “差不多一半。”格里芬保守地说。
  马克西米吓了一大跳:“上帝啊。”他惊叹,“一切都完蛋了,格里芬,没有任何投资者愿意在这个时候给你钱,这太可怕了。”
  29日,香港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守住了恒生指数后果断退出了市场,当天港股骤跌,伴随着俄罗斯经济危机的传导效应,风暴终于到达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开盘即暴跌五百个点,现在,连美国本土都有经济衰退的嫌疑了。
  可以说四周没有任何一个好消息,永恒对冲基金每天不是在跌,就是在狂跌的过程中......危机一个接一个袭来,亚洲、欧洲、北美,四处都是狂风暴雨,市场完全处于静默状态,没有任何机构敢在这个时候接盘永恒对冲基金的债券,格里芬布朗已经损失了19亿美金,不得不将一部分财产转移到妻子名下,并和对方签署了离婚协议。
  按照基金的模型计算,这种异常的波动从宇宙诞生到现在,其发生的可能性都只有那么一两次而已,所以格里芬此前从来没有将这种极端情况放在心上过,然而不幸的是,格里芬布朗就在基金创立的第三年里碰到了那其中的一次。
  31号,星期一。
  格里芬才刚推开办公室门,约翰兰利已经坐在他办公桌前。
  “我不干了,格里芬。”他平静地说,“一刻都要玩完了。”
  格里芬缓慢地关上门,手指在把手上停了一瞬,然后走向办公桌,坐到了兰利的对面。
  “你是基金的合伙人。”他说,语气平静得出奇,“你这个时候离开,会把一切变得更糟糕。”
  他没有大喊大叫,没有摔东西。兰利怔了一下,他原本以为格里芬会像以往一样暴怒、咆哮,甚至摔杯子掀桌子。
  “你看起来终于冷静下来了,伙计。”
  空气像凝固了一样,纽约的阳光在这一刻毫无温度,透过落地窗斜斜地照在地毯上,像一场衰败的黄昏。
  格里芬没有为自己辩解什么,只是看着兰利,眼神里藏着疲惫、遗憾,也有一种钝化的愤怒。
  “我们本来不必这样。”他说。
  “是啊。”兰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们本来不必这样,但利益让我们有了裂隙。Griffin,我也是基金的合伙人,如果基金破产清算,我这几年的努力也打了水漂,你以为我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吗?我不愿意,但我必须离开了,我不能让基金的破产连累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