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世民奇道:“是何策,你说来,我看如何不能推行。”
  “科举糊名。”李承乾道。
  科举制开始于隋唐,但这会儿的考试卷子并不糊名,都不必写上一篇《我的国公父亲》,考官就能知道考生是何身份。
  这样的科举考试,最后录取的名单大概都能拧出几盆水。
  李世民默了默,道:“虽有了竹纸和印刷,我也不能大肆印书,这是一样的道理。”
  世家门阀的影响太大了,就算皇帝有军队,可也不能将他们全都砍了,那样朝中就真的没有人办事了。
  有些事得慢慢做,消除世家门阀的影响力,或许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事。
  李承乾明白他的意思,天可汗毕竟不是黄巢,不能真砍人——虽然黄巢的方法真的超级管用。
  “那就先做别的事吧。”李承乾道,“譬如种地。”
  李世民道:“从隋末起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人口减少,耕地弃置,如今当鼓励百姓耕作、婚嫁……”
  “江东犁,也叫曲辕犁。”眼见着天可汗要侃侃而谈,李承乾忙打断他,“适用于水田。”
  曲辕犁起源于唐初,但现在还没有完善以及推广,正需要朝廷出面。
  李世民长于富贵,本不通耕种之事,但他身居高位后为此花了很大的心思,因此一听长子之言便忙问道:“此犁好在何处?”
  “它更加轻巧灵活省力。”李承乾道,“我把图纸给你,明天你让人做了试试,就能知道效果。”
  李世民追问道:“图纸在何处?”
  李承乾道:“在我屋里,还有水车的图纸,你可以一块儿拿走。”
  “水车也能再行改进吗?”李世民激动道,“真是……真是雪中送炭啊,承乾,这几日我正与朝臣们商议如何推行太上皇颁布的《均田令》,还要轻徭薄赋,你就献上犁与水车,承乾,你解了阿耶的一大愁。”
  李承乾稍微避了避激动的天可汗,道:“还是等看看效果吧。”
  “明日我就让人去办!”李世民大声道。
  李承乾很理解他的迫切,因为不管怎么掩饰,不管能找到多少理由与苦衷,按照封建社会那一套评价体系,李世民就是算得位不正,因此他急于证明自己。
  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获得什么样历史地位的年轻天可汗做起皇帝来,很是战战兢兢忐忑不安。
  李承乾曾经口嗨过的那几句话显然不能安慰年轻的天可汗,也或许那些话更让天可汗忐忑了?
  李承乾琢磨了一会儿,那倒是没什么坏处了。
  经过验证确实有效果后,李世民正式在朝会上提出曲辕犁和改进过的几种水车推行全国的事。
  而图纸出自皇太子之手自然很快人尽皆知了,但当然还是有些人怀疑皇帝这话的真实性。
  一方面这么小又是养尊处优,皇太子恐怕连粮食是地里长出来的都不知道,另一方面皇太子之前名声堪忧,看看这时机,或许是皇帝在给他儿子脸上贴金呢。
  谣言目前只在底层传播,天可汗的重臣们或许将来在储君一事上三心二意,但这会儿脑子还是无比清醒的,首先前头的火药他们都知道内情,其次他们也知道皇帝干不出这事。
  与此同时,他们对很少在人前露面的皇太子愈发好奇,一会儿斤斤计较言辞刻薄,一会儿利国利民重视农耕,皇太子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187
  第187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