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傅润不置可否:“厉知行的信里说……小周子,赐座。你们先退下。”
  周总管等大珰纷纷称是。
  赵坼眼皮狂跳,心里好不纳闷。
  他耳朵不大好,模模糊糊听见傅润同他说话,每个词他都明白,但合起来——
  嗐,这关头他装什么糊涂!
  恭之死了。
  尸体在狗国人手里。
  ……他听得一清二楚。
  转月是腊月,将士思乡,畏寒受冻,可蛮夷又不过春节!
  鞑靼和狗国两个只会抢百姓东西的土匪国家,日前再度结盟,联手进犯边关要塞。
  情势紧急,是以傅润欲调十万陇右府军增援,加派禁军火器营五百人与各色火铳火炮。
  赵坼久久无言。
  看着年轻人有条不紊地解释莫名多出来的新式火器的来源,他只是点头,心中感慨万千。
  小时候不打招呼偷走他的爱马的熊孩子,如今悄悄做出这样大的事业来,其实不足为奇。
  好,好啊,真好啊。
  早知如此,他有什么放不下割不舍的军权呢。
  在京都待了将近两年,久不握刀杀敌,赵坼边听边垂下眼打量变得有些光滑红润的掌心。
  他忍住丧子之痛,沉稳地说:“恭之的死,臣一人知道足矣。”
  说罢,赵坼眼酸而无泪,憋着一股狠劲徐徐吐出热气,当即要回府准备行装、动员亲兵。
  傅润将名册搁在桌案,“嗯,孤正是此意。大将被斩,若走漏了风声,我方士气消沉。将军节哀,明年孤再好好追封他。此外,孤想调彗之去左翼,代赵斐之行将军职,迁童仇为副将。”
  童仇,是之前接任赵斐之的老将。
  此子行军二十五年,经验丰富,为人忠厚刚直,就是年纪大了怕担责任,反而常常错失良机。
  赵坼听了大急,“不可!彗——他才受过重伤,十八岁的小孩子,毛都没长齐,谁会服他?”
  傅润:“他在厉知行手下两个月,单是杀敌过千、斩两位鞑靼王公与主将哈布查勒,以少对多坚守要镇胡走城,记首论功,参以行状,便可封柱国(从二品散官)。孤已发虎符与他。”
  赵坼人都傻了,一味重复:“不可。不可。他是个孩子。没人服他。我头一个不服他!”
  最后半句说得忒不讲理了。老将军不禁脸红。
  傅润:“英雄出少年。赵起俞十九岁时……我太祖皇帝于襁褓中闻其名,自言‘吾欲投奔之’。”
  这个故事么,爱听杂剧的老百姓都熟悉。
  话又说回来,若非太祖心胸大度、信任赵氏,绝不会默许民间流传这种有损皇帝形象的闲话。
  赵坼突然发现自己嘴笨得厉害,抓耳挠腮,结巴辨争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