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3)
周盛东避开肖娅的视线,盯着赵觉问:“我可不可以问个问题?”
赵觉点头。
“既然存在谋杀的指认,那肯定也存在嫌疑人了,这位匿名举报者认为谁是嫌疑人呢?”
肖娅说:“这个我们也没法透露。”
可她的眼神看起来像是泄露了什么信息,周盛东差点想问,我是不是也在嫌疑人名单上?但他及时刹车了。这么敏感的事件,说话务必保持谨慎。
赵觉见气氛有点紧张,笑着向周盛东解释道:“我们也刚开始调查,不能胡乱下结论,还请周先生谅解。”
周盛东便也笑了笑,“没关系。”
“周先生是第一个赶到车祸现场的,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
周盛东点头,往事历历在目,冒烟的车子,一动不动的李扬夫妇,还有昏迷的甜甜。他靠着回忆一点一滴讲述经过。赵觉和肖娅听得很认真,肖娅还不时往小本子上做记录。
“据周先生所知,李扬常华夫妇在商务和生活方面有没有跟人产生过矛盾?”
“从来没有。”周盛东很肯定,“李老师和师母原来都是大学教员,李老师辞职出来创业,常老师还留在学校,平时他们也经常和学校同事聚会,关系都很不错。两位老师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会坑别人。如果你们怀疑是仇家干的,我可以很肯定地讲,不存在这样的仇家。”
“能不能讲讲华扬公司当时的经营状况?财务上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那时候公司还在做型材机,业务量不大,但很稳定,李老师在做生意方面不属于冒险型,所以财务控制一直做得比较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经营方面肯定是有各种问题的,每家公司都一样,华扬的问题在可控范围内。”
肖娅忽然插进来问:“具体是哪些问题,可以展开说说吗?”
周盛东把目光转向她,答道:“最主要的问题是业务量拉不上去。生意场上不进则退,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销量为什么上不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周盛东盯着肖娅,笑容依旧温和,“这个问题讲起来话就长了,除了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有天时地利等等多方面的原因,认真展开的话,我怕讲三五个小时都不一定能讲清楚,如果两位感兴趣,我们另外约时间再谈,可以吗?”
肖娅总算不吭声了。
赵觉接着刚才的话题问:“所以周先生后来转去做基建?”
“对。”
“周先生是怎么从制造行业转去基建行业的?”
“很偶然的机会。我们有个客户是做基建的,他们接手的一个项目工期很赶,眼看要延期,延期就要赔款,客户跟我关系不错,所以找我商量,看能不能外包一些任务给我们做,当然价格给不了太高,否则他们又是赔钱。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就答应试试,结果很成功。自那以后,我们就经常跟这位客户合作,等攒够了行业经验,我们就开始单干了。”
“李扬同意公司转行吗?”
“当然同意了,这种机会不是经常碰到。而且我们在型材机市场做得不怎么样,销路始终打不开。李老师也一直在找突破口,机会来的时候,他也是很高兴的。可惜,他没能等到华扬做大就……”
周盛东神色黯然。
“周先生和城建局的徐副局长熟吗?”肖娅提问。
周盛东点头,“很熟,接政府基建很难不跟徐局打交道,他给过我们不少意见和指导。是一位非常睿智的官员。”
“我听到一些负面传闻,关于徐局和华扬集团在一些工程招标上的,周先生对此怎么看?”
周盛东坦然迎接肖娅的目光,笑一笑回答:“一家企业做到华扬现在的规模,如果一点点风言风语都听不到,反而是不正常的事。所谓树大招风。我能怎么办,不理就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