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2 / 3)
父母皆是霍家酒坊工人。他自幼在江公处开蒙读书,以口齿伶俐、胆大心细著称。自匈奴人卖的差不多了,霍彦就让他到这边来干管事,以这小子的才华肯定是大材小用。
但现下霍彦瞧着这孩子倒是脾气稍好了些,他在心中满意点头。
汇报完农具打造进度,又给霍彦倒了碗解暑的粗茶,李安就开始原形毕露,眼巴巴地看着霍彦。“先生,我还是想去干老本行,跟着冠军侯卖匈奴人去!他啥时候再出征啊?”
霍彦心道你配上我阿兄把匈奴人都快卖得绝种了,剩下的不是归顺就是跑得没影,还卖呢!
他瞥了一眼,道,“他近来不出征。”
李安像霜打的茄子,蔫蔫地“哦”了一声。
此时赵过等人已去指导耦犁组装,工棚里只剩霍彦和李安。
这小子毫无顾忌,像只大型犬般直接趴在霍彦膝上,仰着脸,可怜兮兮地诉苦。
“先生,您天天叫我磨性子,磨性子!小可去管酒了,铁蛋去管铁了,喜娘姐管着商队跑得欢,您新派出去的酒丞,劝农使也都威风凛凛……我呢?我立志做使臣,您却让我顶替我爹管这铁坊,都三年了!我爹腿伤早好了,都能下地跑马了!”
他爹是当年随霍彦试验高炉时被烫伤了腿。
霍彦被他逗笑,伸出沾了些煤灰的手指,轻轻点了点他的眉心,“那我的孩子,你自己说说,性子磨好了吗?”
李安在霍彦膝上蹭了蹭,闻言立刻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反问,“您觉得呢?”
霍彦没有推开他,任由他趴着,语气带着师长般的温和,“夏侯与我说过,他最头疼你。不坏不恶,聪明伶俐,唯独这舌头,”霍彦十分无奈,“比常人多长了三寸,忒能狡言善辩,歪理一套一套,喜欢的会哄,不喜欢的会唬,胆子大到没边。”
李安闻言,脑袋立刻耷拉下去,像只做错事的小狗。
霍彦的手落在他头顶,带着安抚的力度揉了揉,“但我与他说,你从那些乖孩子看,其子顽劣,但若从他的志向来看,其子可爱。”
他看着李安瞬间又亮起来的眼睛,语气转为郑重,“有情有义,能文能武,机敏灵活,胸怀热忱。更重要的是舌头好。哪里寻得这么好的使臣苗子?”
“我认定你是天生的大汉使臣胚子。”他微微倾身,声音压低,带着一种令人心潮澎湃的蛊惑,“我的孩子,我当日说过,若是未来,我要为帝国,开辟一条通往西域的黄金商路。你就是先行者。”
李安猛地直起身,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没有任何犹豫,重重点头:“先生,现在走吗?我万死不辞!”
霍彦这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起来。李安顺从地起身,难掩激动。霍彦附在他耳边,低声密语起来。李安越听眼睛越亮,脸上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
“考去太学就能见博望公吗?”
“好,我跟张公。”
霍彦放下茶盏,转身,走向那热火朝天的锻打现场,与赵过等人一同仔细检验新农具的每一个部件。
按汉制,铁、盐本应归天下三十六郡官营工坊分头管理。但霍彦深知后世官营易滋生的定价混乱、质量下滑、私盐私铁泛滥等弊端。因此,他自任侍中起,便倾注心血培养通晓技术、精于管理的复合人才。如今正式接管铁政,自是得心应手。他将原先分散低效的各郡铁坊合并,集中资源于新建的五座大型铁厂。盐由胶东统一生产输出,铁制农具与兵器则由关中、淮南的铁厂专供。
天下三十六郡,只设专职盐官统一售卖官盐,形成了一条高效、可控的产销链条。
他与桑弘羊此刻皆力主夯实农桑根本。国库因告缗令与官营之利暂时充盈,桑弘羊也难得地支持建立常平仓以平抑粮价。一项“首贷免息”的新政正在关中试点。
凡登记在册的编户齐民,首年申领官府新式铁犁具,只需里正作保,当年无需偿还粮粟。自次年始,分两年偿还等值粮食,年息仅象征性收取五厘。成效虽待观察,但霍彦认为此策可行。
朝廷,远非未央宫几座巍峨殿宇那般简单。它本质上是一套庞大而精密的运转体系。国家大事依循条例而行,日积月累,便成规矩,再历岁月,即成祖宗成法。新法新政,挑战的从非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这套盘根错节、惯性巨大的体系。古往今来,主持变法者,如吴起、孙武、商鞅,纵使功成,几人善终?便连桑弘羊,待刘彻龙驭上宾后,不也落得个身首异处、坟茔难寻的下场?
霍彦深知其险。他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将自己的新政良策,化作一条条具体的律令条例,如同楔子般打进帝国运转的巨轮之中,使其成为这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或许穷其一生,也只能推动方寸。
但,死了霍阿言,还有后来人! ↑返回顶部↑
但现下霍彦瞧着这孩子倒是脾气稍好了些,他在心中满意点头。
汇报完农具打造进度,又给霍彦倒了碗解暑的粗茶,李安就开始原形毕露,眼巴巴地看着霍彦。“先生,我还是想去干老本行,跟着冠军侯卖匈奴人去!他啥时候再出征啊?”
霍彦心道你配上我阿兄把匈奴人都快卖得绝种了,剩下的不是归顺就是跑得没影,还卖呢!
他瞥了一眼,道,“他近来不出征。”
李安像霜打的茄子,蔫蔫地“哦”了一声。
此时赵过等人已去指导耦犁组装,工棚里只剩霍彦和李安。
这小子毫无顾忌,像只大型犬般直接趴在霍彦膝上,仰着脸,可怜兮兮地诉苦。
“先生,您天天叫我磨性子,磨性子!小可去管酒了,铁蛋去管铁了,喜娘姐管着商队跑得欢,您新派出去的酒丞,劝农使也都威风凛凛……我呢?我立志做使臣,您却让我顶替我爹管这铁坊,都三年了!我爹腿伤早好了,都能下地跑马了!”
他爹是当年随霍彦试验高炉时被烫伤了腿。
霍彦被他逗笑,伸出沾了些煤灰的手指,轻轻点了点他的眉心,“那我的孩子,你自己说说,性子磨好了吗?”
李安在霍彦膝上蹭了蹭,闻言立刻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反问,“您觉得呢?”
霍彦没有推开他,任由他趴着,语气带着师长般的温和,“夏侯与我说过,他最头疼你。不坏不恶,聪明伶俐,唯独这舌头,”霍彦十分无奈,“比常人多长了三寸,忒能狡言善辩,歪理一套一套,喜欢的会哄,不喜欢的会唬,胆子大到没边。”
李安闻言,脑袋立刻耷拉下去,像只做错事的小狗。
霍彦的手落在他头顶,带着安抚的力度揉了揉,“但我与他说,你从那些乖孩子看,其子顽劣,但若从他的志向来看,其子可爱。”
他看着李安瞬间又亮起来的眼睛,语气转为郑重,“有情有义,能文能武,机敏灵活,胸怀热忱。更重要的是舌头好。哪里寻得这么好的使臣苗子?”
“我认定你是天生的大汉使臣胚子。”他微微倾身,声音压低,带着一种令人心潮澎湃的蛊惑,“我的孩子,我当日说过,若是未来,我要为帝国,开辟一条通往西域的黄金商路。你就是先行者。”
李安猛地直起身,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没有任何犹豫,重重点头:“先生,现在走吗?我万死不辞!”
霍彦这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起来。李安顺从地起身,难掩激动。霍彦附在他耳边,低声密语起来。李安越听眼睛越亮,脸上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
“考去太学就能见博望公吗?”
“好,我跟张公。”
霍彦放下茶盏,转身,走向那热火朝天的锻打现场,与赵过等人一同仔细检验新农具的每一个部件。
按汉制,铁、盐本应归天下三十六郡官营工坊分头管理。但霍彦深知后世官营易滋生的定价混乱、质量下滑、私盐私铁泛滥等弊端。因此,他自任侍中起,便倾注心血培养通晓技术、精于管理的复合人才。如今正式接管铁政,自是得心应手。他将原先分散低效的各郡铁坊合并,集中资源于新建的五座大型铁厂。盐由胶东统一生产输出,铁制农具与兵器则由关中、淮南的铁厂专供。
天下三十六郡,只设专职盐官统一售卖官盐,形成了一条高效、可控的产销链条。
他与桑弘羊此刻皆力主夯实农桑根本。国库因告缗令与官营之利暂时充盈,桑弘羊也难得地支持建立常平仓以平抑粮价。一项“首贷免息”的新政正在关中试点。
凡登记在册的编户齐民,首年申领官府新式铁犁具,只需里正作保,当年无需偿还粮粟。自次年始,分两年偿还等值粮食,年息仅象征性收取五厘。成效虽待观察,但霍彦认为此策可行。
朝廷,远非未央宫几座巍峨殿宇那般简单。它本质上是一套庞大而精密的运转体系。国家大事依循条例而行,日积月累,便成规矩,再历岁月,即成祖宗成法。新法新政,挑战的从非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这套盘根错节、惯性巨大的体系。古往今来,主持变法者,如吴起、孙武、商鞅,纵使功成,几人善终?便连桑弘羊,待刘彻龙驭上宾后,不也落得个身首异处、坟茔难寻的下场?
霍彦深知其险。他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将自己的新政良策,化作一条条具体的律令条例,如同楔子般打进帝国运转的巨轮之中,使其成为这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或许穷其一生,也只能推动方寸。
但,死了霍阿言,还有后来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