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第43节(3 / 4)
女人住在村校旁边,她们家开了一个小卖部,家里三个女儿,全都上了户口。
佟锦也知道,还以为对方会是来帮忙的,于是说道:“肯定着急,今年把事情解决了,孩子们该上学的好上学。”
女人道:“其实你们不用担心这个,村校读书都不用户口。只要你给了点钱,然后就能读。”
“只是后面要读初中的话需要户口,但我们这个村头啊,考不出来初中的孩子。”
云松说道:“要是有户口的话,这么多孩子总归会考上一个,下面有个三里村,她们家独生女,今年就考上了初中,现在已经在初中读书了,听说成绩很不错。”
佟锦也说道:“对啊,她这种就多亏是独生女,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每天也不会让她干重活,她也就有时间多读书。”
女人听了这话,只摇头,说道:“这怎么行啊,只有一个女儿,以后怎么办?”
她自己虽说也没有儿子,可心里头也有盘算,说道:“我三个女儿还好点,到时候就看姐妹三谁愿意留下来招上门女婿,这样一来,就跟养儿子差不多,只有一个女儿,就算是会读书,到时候嫁了人怎么办?到时候养了娃儿二十年,一回家,屋头空荡荡的,啥子都没得了。唉——”
云松并没有反驳什么,这里的人长大过程中,想来是看到过这样的事情。
也许是是她们没有反驳,让对方觉得还能再说说,于是继续说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们是城里头的人,不知道村子里没有儿子不行,不只是没有儿子不行,就是儿子少了,也不行,要多生几个儿子才行。”
她开始举例子:“你家没得儿子,就有那种人家,专门来占你的地,而且,现在分了田下来了,女娃儿虽说也能分到田,但一嫁人,这田就要收回去了,唉……”
云松想起了长桂家的事情,想起了她们家姑娘当初嫁人的时候,把户口保留在自己家,最后不把田退出来的事情。
佟锦忍不住说道:“那生孩子不就是纯粹的图个利益吗?”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都是老话,你生个娃儿来,肯定还是想要他给你送终啊。”
三个人都不是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让她们三个人完全理解这种思维战胜从小到大知道的父母子女关系,还是有点难度。
于是,女人开始了给三个警察洗脑——
“再说了,现在的娃儿,真的幸福啊。”
每一代人自己吃过苦,都觉得自己最苦,下一代过得这么好,不知足。
“现在这些娃儿,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吃得饱饭了,像我屋头那三个娃儿,今天早上还在说洋芋饭不好吃,天啊,我们小时候要是有洋芋饭吃,不晓得好高兴。”
这一代的父母大多数出生在六十七十年代,她们觉得自己小时候才叫真的苦。
“那个时候家里大人要去集体生产,于是我们还没得灶台高就要烧火,还要喂猪喂牛砍柴,一点大就,手上全是茧。”
“我们那个时候书就更莫想了,最多就认个字。”
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还能去村校读书。
她说了这么多,云松忍不住问道:“你当时为什么会给三个孩子都上户口?”
说起这件事啊,女人有些骄傲,说道:“我们这个村校是七八年前修起来的,用的是我家的地,当时还是我们的祖坟,我奶奶,我爷爷,就埋在村校这里,别人是祖坟冒青烟,我是祖坟冒学校,那我的娃儿肯定要出个大学生!”
这无法复制的理由。
总不能把家家户户的祖坟都变成学校吧?
那边,有个孩子过来喊她,“老板!我要买东西!”
女人赶紧往回走,一边走还一边说:“你们也别急,不管有没有户口,其实都差不多。” ↑返回顶部↑
佟锦也知道,还以为对方会是来帮忙的,于是说道:“肯定着急,今年把事情解决了,孩子们该上学的好上学。”
女人道:“其实你们不用担心这个,村校读书都不用户口。只要你给了点钱,然后就能读。”
“只是后面要读初中的话需要户口,但我们这个村头啊,考不出来初中的孩子。”
云松说道:“要是有户口的话,这么多孩子总归会考上一个,下面有个三里村,她们家独生女,今年就考上了初中,现在已经在初中读书了,听说成绩很不错。”
佟锦也说道:“对啊,她这种就多亏是独生女,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每天也不会让她干重活,她也就有时间多读书。”
女人听了这话,只摇头,说道:“这怎么行啊,只有一个女儿,以后怎么办?”
她自己虽说也没有儿子,可心里头也有盘算,说道:“我三个女儿还好点,到时候就看姐妹三谁愿意留下来招上门女婿,这样一来,就跟养儿子差不多,只有一个女儿,就算是会读书,到时候嫁了人怎么办?到时候养了娃儿二十年,一回家,屋头空荡荡的,啥子都没得了。唉——”
云松并没有反驳什么,这里的人长大过程中,想来是看到过这样的事情。
也许是是她们没有反驳,让对方觉得还能再说说,于是继续说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们是城里头的人,不知道村子里没有儿子不行,不只是没有儿子不行,就是儿子少了,也不行,要多生几个儿子才行。”
她开始举例子:“你家没得儿子,就有那种人家,专门来占你的地,而且,现在分了田下来了,女娃儿虽说也能分到田,但一嫁人,这田就要收回去了,唉……”
云松想起了长桂家的事情,想起了她们家姑娘当初嫁人的时候,把户口保留在自己家,最后不把田退出来的事情。
佟锦忍不住说道:“那生孩子不就是纯粹的图个利益吗?”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都是老话,你生个娃儿来,肯定还是想要他给你送终啊。”
三个人都不是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让她们三个人完全理解这种思维战胜从小到大知道的父母子女关系,还是有点难度。
于是,女人开始了给三个警察洗脑——
“再说了,现在的娃儿,真的幸福啊。”
每一代人自己吃过苦,都觉得自己最苦,下一代过得这么好,不知足。
“现在这些娃儿,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吃得饱饭了,像我屋头那三个娃儿,今天早上还在说洋芋饭不好吃,天啊,我们小时候要是有洋芋饭吃,不晓得好高兴。”
这一代的父母大多数出生在六十七十年代,她们觉得自己小时候才叫真的苦。
“那个时候家里大人要去集体生产,于是我们还没得灶台高就要烧火,还要喂猪喂牛砍柴,一点大就,手上全是茧。”
“我们那个时候书就更莫想了,最多就认个字。”
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还能去村校读书。
她说了这么多,云松忍不住问道:“你当时为什么会给三个孩子都上户口?”
说起这件事啊,女人有些骄傲,说道:“我们这个村校是七八年前修起来的,用的是我家的地,当时还是我们的祖坟,我奶奶,我爷爷,就埋在村校这里,别人是祖坟冒青烟,我是祖坟冒学校,那我的娃儿肯定要出个大学生!”
这无法复制的理由。
总不能把家家户户的祖坟都变成学校吧?
那边,有个孩子过来喊她,“老板!我要买东西!”
女人赶紧往回走,一边走还一边说:“你们也别急,不管有没有户口,其实都差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