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别梦(重生) 第28节(3 / 4)
可越承昀连眉头都未动一下,面色如常,若不是左手倏然握起,倒像真察觉不到痛意似的。
过了片刻,他才松开手,取过新的白纱裹好左臂,缓缓道:“梁恪是好意,可我怎能真的不去。春祭事项重大、事务繁多,若我当真不去,岂不是要他替我担了所有事?”
几句话毕,越承昀已将官袍取出。
“况且,回建康这么久,早该回去当值了。”
*
太常寺坐落于皇城轴线东侧。与西侧略显幽静的礼乐署不同,北侧的太祝署可谓人头攒动。
桌案上堆着记载往年祭仪的书册,刚升职不久的梁恪疲惫地坐在案前,官袍袖口在起草祭文时沾了些墨迹。
梁恪先前便在此任职,直到去岁秋才与越承昀一道升为太常丞。春祭在即,太祝署人手不足,一连几日烛火长明,因此他便自请来此。
停笔兀自思忖之际,他的长随从外面跑了进来,靠近他耳侧耳语几句。
下一瞬,梁恪面露喜色,放下手中的羊毫笔向署外看去。
越承昀越过几位行色匆匆的同僚步入官署,行动如常,从表面看似乎已无大碍。
待人走到面前,梁恪终于没忍住,压低声音问道:“你身体好了?”
“没什么大事,劳你关心了。倒是你,几月不见可还舒心?”
寒暄过后,越承昀意有所指。
年前在吴州时,梁恪书信于他,言及新任太常少卿一事。信中并未详谈,而他回建康不久又去了冀州,一直没得空与梁恪见面。
对于新上任的太常少卿,越承昀只知其姓周,是景元帝从地方提拔上来的,旁的不甚明晰。
梁恪扫了一眼四周,见无人留意此处方才开口:“周大人脾气颇为耿直,几乎是油盐不进,那些个平日里懒散行事的都被他斥责过。”
“他还曾当众反驳崔大人,丝毫不像没背景的人。”
梁恪口中的“崔大人”正是现任太常卿,出身博陵崔氏。在太常寺,无论是背景还是官职,都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因此梁恪对这周大人的举动连连惊叹。
陛下便是他最大的背景。
越承昀笑了笑,却没说出口。
太常寺主管国家祭祀礼乐,而礼乐不可废,世家在这方面话语权颇大,是以太常寺中诸要职一直以来都由世家瓜分。
官职来的太过容易也致使部分人在其中浑水摸鱼,享食禄却不尽其责。
这是天下各地现存、亦是陛下亟待解决的积弊。
因此开了先例“进士科”,试图打破世家垄断的局面。
大刀阔斧改动太常寺体制一时半刻行不通,那便只能从微处入手。
这位油盐不进的周大人恰合陛下之意,便是最好的人选。
思绪回笼,梁恪仍滔滔不绝:“听说王氏亦图谋那个位置,最终还是没成……”
见他越说越起劲,声音也大了起来,越承昀连忙几句含混过去:“怎么不见那几位太祝丞?” ↑返回顶部↑
过了片刻,他才松开手,取过新的白纱裹好左臂,缓缓道:“梁恪是好意,可我怎能真的不去。春祭事项重大、事务繁多,若我当真不去,岂不是要他替我担了所有事?”
几句话毕,越承昀已将官袍取出。
“况且,回建康这么久,早该回去当值了。”
*
太常寺坐落于皇城轴线东侧。与西侧略显幽静的礼乐署不同,北侧的太祝署可谓人头攒动。
桌案上堆着记载往年祭仪的书册,刚升职不久的梁恪疲惫地坐在案前,官袍袖口在起草祭文时沾了些墨迹。
梁恪先前便在此任职,直到去岁秋才与越承昀一道升为太常丞。春祭在即,太祝署人手不足,一连几日烛火长明,因此他便自请来此。
停笔兀自思忖之际,他的长随从外面跑了进来,靠近他耳侧耳语几句。
下一瞬,梁恪面露喜色,放下手中的羊毫笔向署外看去。
越承昀越过几位行色匆匆的同僚步入官署,行动如常,从表面看似乎已无大碍。
待人走到面前,梁恪终于没忍住,压低声音问道:“你身体好了?”
“没什么大事,劳你关心了。倒是你,几月不见可还舒心?”
寒暄过后,越承昀意有所指。
年前在吴州时,梁恪书信于他,言及新任太常少卿一事。信中并未详谈,而他回建康不久又去了冀州,一直没得空与梁恪见面。
对于新上任的太常少卿,越承昀只知其姓周,是景元帝从地方提拔上来的,旁的不甚明晰。
梁恪扫了一眼四周,见无人留意此处方才开口:“周大人脾气颇为耿直,几乎是油盐不进,那些个平日里懒散行事的都被他斥责过。”
“他还曾当众反驳崔大人,丝毫不像没背景的人。”
梁恪口中的“崔大人”正是现任太常卿,出身博陵崔氏。在太常寺,无论是背景还是官职,都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因此梁恪对这周大人的举动连连惊叹。
陛下便是他最大的背景。
越承昀笑了笑,却没说出口。
太常寺主管国家祭祀礼乐,而礼乐不可废,世家在这方面话语权颇大,是以太常寺中诸要职一直以来都由世家瓜分。
官职来的太过容易也致使部分人在其中浑水摸鱼,享食禄却不尽其责。
这是天下各地现存、亦是陛下亟待解决的积弊。
因此开了先例“进士科”,试图打破世家垄断的局面。
大刀阔斧改动太常寺体制一时半刻行不通,那便只能从微处入手。
这位油盐不进的周大人恰合陛下之意,便是最好的人选。
思绪回笼,梁恪仍滔滔不绝:“听说王氏亦图谋那个位置,最终还是没成……”
见他越说越起劲,声音也大了起来,越承昀连忙几句含混过去:“怎么不见那几位太祝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