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2)
不过想要抓他,也没有那么简单。
周知府搁下手中的茶盏,却没有要开口的意思。审视的目光扫过裴永昭等人,眉头蹙紧成川字。这个领头的贼人面目俊秀,倒是一派正人君子的长相,周知府不禁在心中喟叹,好好的年轻人不思进取,净学些歪门邪道,他今日定要替他们爹娘好好教育一番。
既然对方迟迟不开口,裴永昭便自报家门,“本王为圣上钦封赈灾专敕使,还望周知府配合本王调查灾情细节。”他话落,周知府迟迟没有起身,而是用充满惋惜的眼神看向裴永昭,“年纪轻轻不学好,专行坑蒙拐骗之事。你这小儿可知圣上钦封的赈灾专敕使是何许人也?那是当今的舒郡王,是当年随靖远国公大人肃清西北叛贼的少年英才,若是你胡诌个名头小些的京官也就罢了,舒郡王你也敢冒充?”
周知府话里话外满是对裴永昭的欣赏之意,“舒郡王身高九尺三寸,英武雄壮,一双铁掌可以生生拧断敌军的马颈,岂是你这手无缚鸡之力的黄口小儿能够随便冒充的?”,恨恨地拍了下桌案,还不解气,“本官本就为旱灾之事烦忧,如今还要应付你们这群人,来人啊,将他们一人打上五十大板,关进大牢!”
一旁的荣盛几人都听呆了,他们看看滔滔不绝的周知府,再看看时而略有愧色时而眉头微皱的自家郡王,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是!”手里握着水火棍的衙役听令上前,刚欲动手,一旁的吴师爷突然伸手阻止,“等等。”
“大人,下官以为还是再确认一下。”
时间不等人,裴永昭不再与他兜圈子,“这是本王的印鉴,还有圣上钦赐的令牌。”将证明自己身份的印鉴和带有‘赈灾专敕’四个字的令牌一同递给吴师爷后,裴永昭脸上偷偷浮出几分戏谑,抱起双臂看向周知府。
周知府接过,原本只是准备随意扫一眼便放下,可那令牌上赫然刻有“赈灾专敕”四个字,极好认。至于那枚印鉴,上面錾刻的龙纹也不是寻常工匠可以仿制的。
“你……你”*周知府一时之间脸上惊讶、惊惧之色俱全。
“郡王赎罪,我们知府大人实在是……实在是前两日刚抓获了一伙假扮钦差到各州县衙门骗粮的贼人,还以为您也是……也是来行骗,都是误会,哈哈都是误会。”吴师爷干笑了两声,见裴永昭脸上并没有笑意,也赶紧将那尴尬的笑收回。
“下官有眼无珠,请郡王恕罪!”知道一味的辩解无用,周知府赶紧站起身先认罪。
他也是倒霉,前脚刚将骗子抓进大狱,谁知道这真的紧接着就来了。
“恕罪?恕罪的话大人还是向百姓、向圣上说吧!”
听见裴永昭的话,周知府满脸疑惑的抬起脸,就算是认错了人,也不至于罪过如此之大吧?
“你蓟州府明明粮食满仓,为何又要上奏疏说蓟州缺粮?”
裴永昭的语气不容置疑,他双目紧紧盯着周知府脸上的变化,可周知府的脸上没有被戳破秘密的惊慌,只有满满的疑惑。
一旁的吴师爷闻言倒是小小的后撤了半步,恰好被裴永昭发觉。
第51章
“冤枉啊!”周知府喊冤,裴永昭脸上不为所动,那仓廒里的粮食难道还能是他的幻觉不成?
“是不是冤枉,去仓廒看看就知道了。”
“行,既然郡王如此肯定,咱们去看看便是。”周知府还只当裴永昭是记恨他刚刚为难,所以寻由头发落自己。
常平仓与府衙挨的不远,不到一刻钟的功夫,裴永昭等人便再次来到仓门口,不过此次是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进去的。
那名姓吴的师爷刚刚想借故离开,被荣盛拦下。“事情弄清楚之前,谁也不能离开。”
“是,下官只是去拿对牌,没有对牌进不去仓廒。”那吴师爷被拦下,堆着笑解释道。
“他说的没错,就算是本官想要进仓廒,也需要对牌才能进去。”周知府向裴永昭解释道。
微微点头,得到裴永昭应允的吴师爷如蒙大赦地转身往府衙跑去,他也没有多耽搁,很快便将那对牌取回。
进去后,裴永昭就近选了座仓廒,“就这座吧。”
那仓丁见周知府也点头同意,随即掏出钥匙打开那座仓廒的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