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别动”沈云漪按住裴永昭的肩膀,她明显察觉到他有些拘谨。此时的内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绛珠与青黛去准备药浴,他身上的伤口,最好是用药浴彻底浸泡一下,不然火毒不拔,这伤口愈合的也会慢。
  干净的白色软布沾了清水,沈云漪想先将那伤口附近的血污清理一下,那软布刚接触到裴永昭,他便闷哼一声。
  原来伤口附近还起了几个大水泡,但由于被包扎挤压了一下午,都已经破溃,此时就算是用软布压上,也是钻心的疼。“不是有护卫,为何还要自己逞强?”
  “当时火势太急。”裴永昭声音有些沙哑,他弓着身子,坐在床榻沿边上,只着了下身衣裳,背上除了此次的伤,还有几处旧伤也尤为刺目。
  “唉……”
  听见沈云漪的叹息声,裴永昭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安慰,刚欲开口时,后背传来冰凉的触感。他整个人不受控地一颤,身子弓得更甚。
  第49章
  赈灾之事并不顺利,之前五城兵马司衙门只需要协助户部与顺天府管理京中救灾事宜即可,如今裴永昭被封了这个赈灾专敕使,京城内外的灾民他都要管,还要管好。
  朝廷上下现如今对于灾民之事、旱灾之事讨论的最盛,若是此事处理不当,不仅会让裴永昭失去皇帝信任,往后的仕途难走长远。这灾民长时间滞留,对京城的安定也成为重大隐患。
  京城不定,大齐难安。
  “京城内已经划定城南为灾民的安置所,但是聚集在京城外的灾民数量更加庞大,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攀升。”张大人这段时日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他面露疲惫,点头谢过荣盛端过来的茶。
  “没有个庇身之所,又吃不饱,早晚得出乱子喔。”郑志文深深叹了口气,语气中也满是无奈。
  自从上次裴永昭在城南灾民暴乱中帮他解围,他对裴永昭这位指挥使的态度转变了许多。起码每次议事都能准时赶到,并且能够提出些有用的意见。
  一旁的齐通点头附和,“郑大人说得有道理。”
  今日参与议会的独缺了副指挥之一的王清明,他因家中父亲去世,已经告假数日。
  “没有庇身之所,便派人在京郊的荒地上暂时搭建几处棚子暂住。”裴永昭想过,若是让灾民自己动手,动作慢,耗费的时间长,容易出岔子。不若让士兵统一搭建临时草棚,到时候灾情结束,立即拆除即可。
  “再召集些郎中,配置些防疫的药汤随着粥一块施下去。咱们五城兵马司的兄弟除了日夜巡逻,避免走水之外,也要提醒灾民若是出现任何病症要及时上报医治,谨防发生疫症。”除了灾民暴乱与走水,这疫症也是裴永昭现如今最为担忧的,还是早做预防的好。
  接连十几日,裴永昭吃住都在城外。
  待最后一批草棚搭建好,看灾民住进去,他才算是松了口气。
  住的地方暂时敲定,这吃的却还未完全解决。
  北部各州受灾严重几乎颗粒无收,但南方受灾较轻,裴永昭命户部从南方受旱情较轻的州府调粮,有京仓的存粮暂时应急,想必撑到南方调粮来京没有问题。
  除了先前派出去的人,裴永昭也已经飞鸽传书,让在南部沿海游历的魏叔帮忙留意红薯的消息。
  京城内外的粥厂每日早晚各施粥一次,民间也陆续有个人设粥棚施粥。
  但是一直到九月上旬,旱情依旧未解,大批的灾民还在源源不断往京城涌来。
  户部掌管整个大齐土地、户籍、赋税、粮食。其中户部下设的仓部司,专门负责全国粮食的仓储管理。京仓是京城最大的官家粮仓,储粮虽多,但主要供应宫中以及京中百姓,如今已经调拨出一部分赈济灾民,可还是杯水车薪,不能长久。
  至于那日在城南挑动是非的年轻人口中的常平仓,则从属于各地方州府衙门,储粮量虽不如京仓,却也足够解决本地州府百姓半年的口粮。
  若是真得能尽快调拨周边州府的常平仓的粮食,说不定此次危机可解。
  还不待裴永昭上疏奏明,皇帝的密旨便被送到了衙署。
  皇帝命他立即动身前往京畿各州府,查明常平仓粮食储备情况。
  看来他看出来的问题,皇帝也早已察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