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主持规矩的是侯府李管家,他身穿一袭藏青色对襟长褂,年约四十,眼尾低垂却暗含精光。此前已有几人答了题,他们把答案写到纸上,若是李管家点头,就可踏入这座威名赫赫的百年侯府。
  可惜李管家一直在摇头。
  这么难吗?姜蜜儿走到侧门旁的案桌前,递上名帖。李管家接过,细读一遍后上下打量她,问:“杏林堂姜家的姜玉竹?”
  姜蜜儿压低嗓音,缓声道:“是。”
  姜家啊……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看姜蜜儿的眼神都带着探究与好奇。
  好在她虽然身量娇小,五官精致,一双明眸像极了三月春水,但皮肤黑黢黢,装扮潦草,解释一句男生女相也不为过。
  李管家做了个请的手势,姜蜜儿上前,稍稍弯腰贴近,肉桂和八角的混香直窜入鼻腔。她皱了皱鼻子,有些呛。
  这是道陷阱题。若是鼻尖功夫浅一些,很容易就会忽略掉那一丝苦腥,还杂着若有似无的草木灰息。
  但她可是姜蜜儿!
  只见她微微一笑,提笔写下“胡黄连”三个字,想了想,又加了句“九蒸九晒法炮制”。李管家面色微凝,片刻后恢复了笑意。他侧过身子,请小厮带姜蜜儿进了侯府。
  药膳师遴选的地界儿在前院,从侧门进来,绕过影壁,往西北方向走半刻钟,就到了一处宽敞的平地。
  小厮介绍这是侯府的演武场。姜蜜儿左右观察,怪不得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上布满了刀痕箭印。她没等太久,又接连进来了两位药膳师,一名白发苍苍者姓古,一名刚过而立者姓闵。
  再一会儿,李管家面带微笑地走进演武场,道:“准确识出胡黄连的仅三位大夫,遴选正式开始。”
  话音刚落,一位年迈的老妇人走出来,坐到正前方的圆凳上,将手腕放到胸前的案几。
  “请三位以此妇人为例,烹调药膳,一个时辰为限。”
  姜蜜儿后退一步,请二位长者先行。
  古大夫左手抚须,右手扶脉,一派高人风范。他很快就胸有成竹地写下药方和所需食材,递给一旁的侍者。闵大夫看了看妇人的瞳孔与舌苔,思忖片刻后也把需求写了下来。
  这时,姜蜜儿才走上前仔细观察。舌红苔黄,脉数而滑。她还注意到,妇人皮下有瘀斑,凑近闻,传来一丝腥气。
  “您是否偶有夜间盗汗?”
  老妇人轻轻点头,闵大夫却脸色一变,他看向李管家,以极细微的幅度摇头,目光急切。李管家清了清嗓子:“姜大夫,时间到了。”
  姜蜜儿当即提笔写下方子。
  不一会儿,三人所需皆呈了上来。都是个中好手,姜蜜儿与闵大夫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蒸制,古大夫则是在煮粥。药香混着食材的鲜香漫散开,随侍的小厮都忍不住吞口水。
  不到一个时辰,药膳相继出锅。
  李管家从东南角的凉棚下,请出一位端庄娴雅的女子和一位德高望重的医者,对三位药膳师道:“这位是皇后娘娘宫里的司膳女官云娘子,由她来品鉴,
  尔等不可怠慢。”他又对那名医者道:“药膳是否对症,还请秦太医把关。”
  不愧是镇北侯府,一个药膳师遴选,都能请得动女官和太医。听闻镇北侯是当今皇后的亲外甥,想来不假。
  药膳嘛,首先是得有效。秦太医抬手扇了扇那碗粥,眉心皱起,瞥了眼古大夫:“一塌糊涂,白长了这些年岁。”
  古大夫脸色一僵,讪讪地拱手告辞。
  云娘子笑道:“秦太医还是这般言辞锋利。”
  秦太医摆手:“无非是瞧不惯不学无术却倚老卖老之辈,我师承姜老,他才是真正的饮膳大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