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2 / 2)
花时安:“是我不想吗,高炉还没做,赶紧和泥。”
如果说木炭是炼铁的关键材料,那高炉便是炼铁的必备器具。
没有其他窑炉那般复杂,古法高炉的构造非常简单,属于只要会玩泥巴就会做那种,有手就行。
材料也非常简单,只需要黏土和稻草,部落制陶有现成的黄泥,稻草花时安选择用晒芦苇来代替,提前叫人割了芦苇晒干,这会儿直接剁碎就能使用。
干芦苇剁碎掺入黄泥中,增强黄泥的可塑性与稳定性,加少量水反复搅拌,待黄泥与芦苇碎充分融合,整体呈半干不稀的状态,可以开始徒手垒高炉了。
先用锄头在草地上挖一个圆形坑,高炉做多大就挖多大,不用太深,铲掉草皮草根即可,确保高炉坐稳。然后就像捏陶坯一样,捧来调配好的黄泥,沿着圆坑边缘开始垒。
厚垒一圈,拍一拍,确保泥土夯实,真的很简单,但一点都不轻松就是了。说白了,高炉的最终形态其实就是一个下宽上窄的椭圆形大烟囱,但这玩意儿不能一口气垒到顶,因为马上要使用,他们必须边垒边放干柴进去烘干。
头顶太阳晒,炉中烟熏火燎,高炉才垒到膝盖高,岩知乐就受不了了,抬着胳膊擦汗,抱怨个没完:“哎哟我的天,好热好热,提前过上夏天了。这也太遭罪了祭司大人,我们为什么不提前垒好,一定要边垒边烤呢?”
好问题,其实花时安忘了,这是能说的吗?
当然不能说,花时安呼出一口热气,面不改色道:“哪有那么多为什么,炼铁的高炉就是要烤干才结实。”
“真的吗?”岩知乐半信半疑,低头看着略显简陋的半成品高炉,忍不住又问:“木炭烧完,大窑炉也空出来了,我们能不能用大窑炉炼铁啊?大窑炉肚子大,一次能烧不少,那用现在这么麻烦。”
出发点是好的,但先别出发,花时安看着完全不知道炼铁是怎么回事的岩知乐,忽地笑了声,“先不说温度能不能达到,就算能达到吧,炼出来的生铁要在高温中取出来煅打,用大窑炉炼,你是想把窑炉拆了,还是想自己下去拿?”
根本没在怕的,岩知乐只听得到“拆了”两个字。
他从这两个字里品出一丝不妙,低头看看窑炉,倏地一抬头,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花时安,“你的意思是,咱们垒这个高炉,一会儿也要拆了?”
“对,”花时安点点头,“这高炉就是个一次性用具,炼一炉就拆了,不然你以为,这么简易的炉子还能重复使用?”
天塌了,用完就拆,那得垒多少个?
岩知乐有气无力地往地上一坐,瞬间没了精气神。
花时安:“行了行了,又不只是我们两个人干活,一会儿棉花种完,地里的亚兽人会过来帮忙的。别愣着,去把风箱和金竹拿过来,趁泥还没干赶紧装上去。”
“哦哦,好吧。”岩知乐麻溜地跑去拿风箱。
高炉烤到半干,正是适合开洞的状态,花时安将手上的黄泥蹭在草地上,拿起事前带过来的石刀,沿着高炉底部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并将边缘涂抹光滑。
天然矿物存在一定的杂质,大洞是出灰口,用来漏炭灰、漏矿渣,以免高炉底部沉积过多,温度上不去;小洞是风孔,用来连接风箱,助于提高高炉温度。
提前掏空的金竹一端连接在风箱上,一端固定在高炉底部,一个简易鼓风设备也就安装好了。接下来花时安和岩知乐捧着泥土继续往上垒,直至高炉与花时安的胸口齐平。
终于完事了,往高炉中添了些干柴,两人跑到河边洗干净手,又匆匆往大窑炉那边走,前去验收耗时十天的木炭。
兽人们上上下下,在窑室中进进出出,黑乎乎的木炭陆续搬了上来,堆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尤为显眼。
说不紧张那都是假的,今天能不能炼上铁全看这一窑炭,花时安走在路上,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一颗心早就提到了嗓子眼。
木炭的形状没有太大变化,之前放进去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保持着原木的大致形状。远远看着颜色也没问题,很纯粹的黑色,在太阳底下微微有点反光。 ↑返回顶部↑
如果说木炭是炼铁的关键材料,那高炉便是炼铁的必备器具。
没有其他窑炉那般复杂,古法高炉的构造非常简单,属于只要会玩泥巴就会做那种,有手就行。
材料也非常简单,只需要黏土和稻草,部落制陶有现成的黄泥,稻草花时安选择用晒芦苇来代替,提前叫人割了芦苇晒干,这会儿直接剁碎就能使用。
干芦苇剁碎掺入黄泥中,增强黄泥的可塑性与稳定性,加少量水反复搅拌,待黄泥与芦苇碎充分融合,整体呈半干不稀的状态,可以开始徒手垒高炉了。
先用锄头在草地上挖一个圆形坑,高炉做多大就挖多大,不用太深,铲掉草皮草根即可,确保高炉坐稳。然后就像捏陶坯一样,捧来调配好的黄泥,沿着圆坑边缘开始垒。
厚垒一圈,拍一拍,确保泥土夯实,真的很简单,但一点都不轻松就是了。说白了,高炉的最终形态其实就是一个下宽上窄的椭圆形大烟囱,但这玩意儿不能一口气垒到顶,因为马上要使用,他们必须边垒边放干柴进去烘干。
头顶太阳晒,炉中烟熏火燎,高炉才垒到膝盖高,岩知乐就受不了了,抬着胳膊擦汗,抱怨个没完:“哎哟我的天,好热好热,提前过上夏天了。这也太遭罪了祭司大人,我们为什么不提前垒好,一定要边垒边烤呢?”
好问题,其实花时安忘了,这是能说的吗?
当然不能说,花时安呼出一口热气,面不改色道:“哪有那么多为什么,炼铁的高炉就是要烤干才结实。”
“真的吗?”岩知乐半信半疑,低头看着略显简陋的半成品高炉,忍不住又问:“木炭烧完,大窑炉也空出来了,我们能不能用大窑炉炼铁啊?大窑炉肚子大,一次能烧不少,那用现在这么麻烦。”
出发点是好的,但先别出发,花时安看着完全不知道炼铁是怎么回事的岩知乐,忽地笑了声,“先不说温度能不能达到,就算能达到吧,炼出来的生铁要在高温中取出来煅打,用大窑炉炼,你是想把窑炉拆了,还是想自己下去拿?”
根本没在怕的,岩知乐只听得到“拆了”两个字。
他从这两个字里品出一丝不妙,低头看看窑炉,倏地一抬头,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花时安,“你的意思是,咱们垒这个高炉,一会儿也要拆了?”
“对,”花时安点点头,“这高炉就是个一次性用具,炼一炉就拆了,不然你以为,这么简易的炉子还能重复使用?”
天塌了,用完就拆,那得垒多少个?
岩知乐有气无力地往地上一坐,瞬间没了精气神。
花时安:“行了行了,又不只是我们两个人干活,一会儿棉花种完,地里的亚兽人会过来帮忙的。别愣着,去把风箱和金竹拿过来,趁泥还没干赶紧装上去。”
“哦哦,好吧。”岩知乐麻溜地跑去拿风箱。
高炉烤到半干,正是适合开洞的状态,花时安将手上的黄泥蹭在草地上,拿起事前带过来的石刀,沿着高炉底部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并将边缘涂抹光滑。
天然矿物存在一定的杂质,大洞是出灰口,用来漏炭灰、漏矿渣,以免高炉底部沉积过多,温度上不去;小洞是风孔,用来连接风箱,助于提高高炉温度。
提前掏空的金竹一端连接在风箱上,一端固定在高炉底部,一个简易鼓风设备也就安装好了。接下来花时安和岩知乐捧着泥土继续往上垒,直至高炉与花时安的胸口齐平。
终于完事了,往高炉中添了些干柴,两人跑到河边洗干净手,又匆匆往大窑炉那边走,前去验收耗时十天的木炭。
兽人们上上下下,在窑室中进进出出,黑乎乎的木炭陆续搬了上来,堆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尤为显眼。
说不紧张那都是假的,今天能不能炼上铁全看这一窑炭,花时安走在路上,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一颗心早就提到了嗓子眼。
木炭的形状没有太大变化,之前放进去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保持着原木的大致形状。远远看着颜色也没问题,很纯粹的黑色,在太阳底下微微有点反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