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需要注意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不是强行去歪曲你对一件事的认知,原本是坏事,硬把它说成好事来自我安慰,而是要形成实事求是的认知。”
  说完,小姜医生让每个人回忆一件勾起自己负面情绪的事情,在纸上用ABC模型来拆解,等会儿挨个分享。
  郁霖的A4纸正面已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方格,他把纸翻过来,用另一边写。
  在座的都是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的病人,别的不好说,负面情绪多的是。于是大家思考片刻后,都低头刷刷写了起来。
  “尽量回忆你当时的真实感受,不要害怕回到那个场景里,同样的场景,只要改变认知方式,就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相反的,如果认知方式不变,将来类似的场景发生,你还是会陷入同样的负面情绪。”
  小姜医生边绕着桌子慢慢走边说。
  “今天课堂氛围这么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坦诚地面对自己,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听一听别人对这件事的认知,或许能够启发到你。”
  治疗室里一片安静,只能听到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声音。
  二十多分钟后,小姜医生提醒大家停笔,问有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分享。
  众人低头看眼前密密麻麻的字,都是自己隐秘的心事,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说给这么多人听呢?
  见没人应声,
  小姜医生点名:“刚才那个走神的男生,你先说吧。”
  郁霖给大家讲了他在年级大会上被点名上台接受表彰的事,大家听得义愤填膺。
  郁霖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分析:“这是A,诱发事件。B是我对它的感知,嗯……当时走上讲台的时候,我觉得所有人都在看着我、嘲笑我,我心跳得很快,想要逃出去,甚至死了也行,死了就不用面对这件事了。C,由此产生的情绪是焦虑、绝望,我直接发病,倒在台上了。”
  纪风目瞪口呆,没想到有学校能干出这样的事,她现在算是理解郁霖为什么会被自己吓犯病了,要是自己经历这么一遭,也得犯病。
  小姜医生提问:“我们先来一起区分一下,在他刚才的陈述中,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他的主观感受?”
  纪风思考着回答:“事实是他成绩退步,当众被点名上台,受到全年级师生的围观,最后发病晕倒了。主观感受是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哎不对,这个应该是事实吧?”
  郁霖无语地看了纪风一眼,纪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小雪反驳:“不一定,不是有十个人一起上台吗?就算嘲笑,肯定也不止嘲笑他一个。”
  “对,而且大家一般会嘲笑自己认识的人,对不认识的人不会很关注。”另一位病友补充道。
  “没错,觉得‘所有人都在嘲笑自己’是很明显的主观感受,还有哪些主观感受?”小姜医生问纪风。
  “还有,他想要逃离那个现场,甚至……去死。”纪风的声音变低。
  小姜医生把几个关键词写到白板上,最后在字母C下面写上“焦虑”。
  “这是郁霖的ABC模型,他想要改变焦虑的情绪,就要先改变对这件事的认知。大家一起帮他想想,面对这种情况,他可以产生哪些正确的、客观的认知?”
  一开始大家还很拘谨,后来便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小雪说学校的做法很恶心,应该去教育局举报;有人说这也算是高中三年难忘的回忆,不管原因是什么,至少是站上过学校大舞台的人了;还有人说,应该趁机发表获奖感言。
  郁霖过后,几个病友陆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人是被前男友甩了,有人是考公务员面试失败,还有人是至亲离世……
  每个人说完,大家都会认真讨论对这件事的感想,没有人嘲笑、鄙视,只有真诚的共鸣。
  这样的氛围触动了纪风。
  因此,轮到她的时候,她没讲刚才在纸上写下的那个无关痛痒的小矛盾,转而讲起自己发病那天的故事。
  “去年年底,我们学校开高考动员大会,要求父母都参加,但我爸没空,只有我妈来了。我是发言的学生代表,我妈特别高兴,我印象中她已经很久没那么高兴过了,散会之后她说要带我去吃自助餐。但我们在去饭店的路上,经过初中门口,居然看到我爸和另一个女的一起,带着一个小男生从学校里出来。”纪风自嘲地笑了笑,“原来我爸不参加我的高考动员会,是去给他的私生子开家长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