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这番回来,过程颇有点卧薪尝胆的意味。一、二设计组,虽不是竞争关系,但到底两个江湖。上个月,杨帆给他们组的同事们算业绩,抠搜得很,哪里都要挑刺。
  之前没退出去的小组微信群,同事们都在起哄,让她请吃饭。唯独谭桥,一句话都没说。
  前几日,她跟闻临见面时说的话被他听到了些,他私下来问她怎么回事,“怎么要去民政局,是不是要离婚”。她嫌烦,也想彻底断了他的念头,半真半假告诉他,老公惹她生气,买了套几百万的房子来哄她求和。
  谭桥许是深受打击,再也不往她跟前凑。
  不过这对陈郁青来说,都无关紧要。
  英国那个项目,进展果真不太理想。这么长时间,接连交过去五稿主家都不满意,让提修改意见,客户也给不出任何想法,明显双方都处在崩溃边缘。
  项目在设计中途黄了,大家不是没有遇到过,可这么大一笔单子,假若因为他们的问题而落空,恐怕整个设计部都要面临大换血,全都得卷铺盖走人。
  客户还真问起过她,却是陈郁青没想到的。双方视频对接时,主家母亲提了提。
  陈郁青从没想过几句闲话能叫人记住。
  平心而论,公司这边给出的设计从理念到方案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公司在业内扎根这么些年,有口碑、有实力,设计师们哪个没几把刷子。围绕“故土庄园”这几个字来设计,借用江南元素总不该出什么大错。
  “我有个想法。”视频会议时,陈郁青说,“我们所认为的真实决策人和需求意向可能偏了——”
  客户大老远找到国内公司设计,沟通时也述说过中式审美偏向,几乎没有人怀疑“江南园林”的正确性。只是他在国外出生、长大,没回过中国,接受的是英式教育,这点从他那蹩脚的普通话就能看出来。
  真实情况大概率是,客户自己对故土并没有什么概念。而真正能对设计方案拍板的人,是他的母亲。
  老太太十七岁时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山西插队,在那里生活了八年,那段记忆对她来说,几乎可以称得上刻骨铭心。
  或许可以从这方面着手考虑。
  ———————————————————————————————————————
  感谢宝子们!有推荐票的话还要麻烦大家帮忙投一下呀~爱你们!
  第51章 千人千面
  时隔两三个月,陈郁青再次参加这种宾客众多的宴席。
  新郎新娘都是南嘉本地人,酒店选在鼓楼区,五六十桌的宾客,排场搞得隆重,宴会厅也布置得华丽。好些年不见,李瑶今天化着新娘妆,陈郁青几乎认不出她来。
  礼物和红包早准备好,陈郁青笑着递过去,
  李瑶起初推辞不肯收,但是她也忙,还有别的宾客要招待,只得接过。
  服务员将陈郁青引到桌位附近。
  高中同学,有陈郁青认识的,也有毫无印象的,大概是别班的。大家基本都独自前来,拖家带口的少。
  陈郁青一眼便看到了闻临,她过来时,闻临正侧身跟左手边的同学说话。她默不作声走过去,挑了个离他最远的位置坐下。
  一桌子的高材生,她跟他们其实都没什么共同话题。离开十三中后,除了闻临,她还没跟谁见面。说出去,十三中的学生,还有高中肆业的,都给母校抹黑。
  他们的“忆往昔”,陈郁青更插不上嘴。她高中的最后时光,留给她的只有耻辱和不堪,唯一能叫她念念不忘的,说起来也是笑话,不提也罢。
  其实她今天过来,主要目的是还钱,吃顿饭,结束走人就行。
  陈郁青不太想开口,坐下后就低头玩手机,准备装哑巴直到宴席结束,谁知道闻临竟主动同她打招呼:“郁青。”
  生怕别人注意不到她似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