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3 / 3)
写得的确周全,看来小太子的确琢磨好了,一回来就让陈廷敬一蹴而就写好了折子,难怪能那么快了。
小太子却忽然说道:“陈先生写好折子后,跟我提过,朝廷降低铜矿采买的价格,大臣兴许会反对。”
云岚一听,立刻明白陈廷敬想提醒小太子,这些大商人背后的人际网里肯定有大臣当靠山,不然也未必能发家到如今这个规模。
大商人还会分不少利润给身后之人,让自己家族有所倚靠。
降低采买的价格,等于是抢走了大臣手里的利润,他们必然会跟皇帝抗议。
折子上也不会提及大商人跟倭国私运铜矿之事,而且云岚觉得,大臣未必都知情。
毕竟商人只送钱来,大臣收下就行了,他们也不会去探究商人要怎么压低成本,会有什么大动作。
对很多大臣来说,商人出身不高,根本不会放在同等的地位,更别提是试图了解这些商人的运作模式。
哪怕有那么一两个知道商人准备私下跟倭国做铜矿买卖,好压低成本。
反正大臣不沾手,回头东窗事发后,他们只咬死不知情,那就能撇清关系了。
另外倭国私运的船队连船带铜矿都被皇帝扣下了,还封锁了消息。
商人只以为倭国人不守信,给了订金后没送货来,并不会知道货给皇帝全抢走了。
尤其如今这折子是小太子写的,他还小,没到进早朝听政的年纪。
但是这么小的太子忽然写折子跟大臣们过不去,大臣未必觉得是小太子的主意,而是怀疑他背后的谁提出来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跟小太子的生母同个姓氏的索额图了。
大臣:索额图这是想挤走这些商人,换成他自己的人吗?
但是他们不明白,索额图非要降低朝廷采买铜矿的价格,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当然大臣们的猜想,是索额图先提出降价,商人们原本就吃亏,这下就更不想干了。
↑返回顶部↑
小太子却忽然说道:“陈先生写好折子后,跟我提过,朝廷降低铜矿采买的价格,大臣兴许会反对。”
云岚一听,立刻明白陈廷敬想提醒小太子,这些大商人背后的人际网里肯定有大臣当靠山,不然也未必能发家到如今这个规模。
大商人还会分不少利润给身后之人,让自己家族有所倚靠。
降低采买的价格,等于是抢走了大臣手里的利润,他们必然会跟皇帝抗议。
折子上也不会提及大商人跟倭国私运铜矿之事,而且云岚觉得,大臣未必都知情。
毕竟商人只送钱来,大臣收下就行了,他们也不会去探究商人要怎么压低成本,会有什么大动作。
对很多大臣来说,商人出身不高,根本不会放在同等的地位,更别提是试图了解这些商人的运作模式。
哪怕有那么一两个知道商人准备私下跟倭国做铜矿买卖,好压低成本。
反正大臣不沾手,回头东窗事发后,他们只咬死不知情,那就能撇清关系了。
另外倭国私运的船队连船带铜矿都被皇帝扣下了,还封锁了消息。
商人只以为倭国人不守信,给了订金后没送货来,并不会知道货给皇帝全抢走了。
尤其如今这折子是小太子写的,他还小,没到进早朝听政的年纪。
但是这么小的太子忽然写折子跟大臣们过不去,大臣未必觉得是小太子的主意,而是怀疑他背后的谁提出来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跟小太子的生母同个姓氏的索额图了。
大臣:索额图这是想挤走这些商人,换成他自己的人吗?
但是他们不明白,索额图非要降低朝廷采买铜矿的价格,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当然大臣们的猜想,是索额图先提出降价,商人们原本就吃亏,这下就更不想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