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3)
一溜水泥房顶、白色砖墙,虽然仍旧是户户有水井。但却自水井为水源,修了金属管道,通连至室内的灶间、盥洗间。
郡中虽有百姓偶尔会来烟云寺上香敬佛,但三年来人人忙于奔生活,去学习那些实用的文字、数学与科学工程知识,
唯一不同的是,寺庙的房顶和建筑形制,还是保留了寺庙原有的风格。
这三年间,那位名为玄净的大法师,真的就如当时来时所说。
即使面对着西关小侯爷与西关候府上下的白眼,也丝毫不萦于心。他以大周朝皇室于百姓们人人仰望其修行踪影的佛学大宗师,化为一个再落魄与寻常不过的普通游方僧人。
三年间,在西关郡境内游走,缘来则坐地讲佛,不在乎是否有人围坐听讲,更不在乎听讲的百姓是何等样的身份。若遇需要搭把力气的民户,他随即上前想帮,甚至还多次在西关小侯爷修筑水泥道路以及各处的工坊之中,做些短工。
然而他这短工做的,却从来银钱都不要,只要管了他吃喝住宿,工期一到,便翩然离去。
可谓随性至极。
相安无事的这几年,今日倒是头一次再次主动登门,要再次同西关小侯爷恢复联系。
刘子晔当然也大概知晓烟云寺那三名僧人的状况。
只不过,她一心都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思想,在封地赚取积分的大业当中,对古代社会的佛寺与所谓佛家思想对百姓的影响力根本不屑一顾。
现代唯物主义科学只要植入人们的思想,哪里还会有什么佛之所存?
就好比这千里西关,三年来,烟云寺依然是当初的那座烟云寺,僧人仍然还是那三名僧人,并没有新增一名的佛教信众。
只是,在她听到烟云寺主持度衍来访的通报时,突然想起一事。
她问靳劼:“我们的私卫在范阳郡看到各地佛寺在为百姓施粥?”
靳劼点头:“正是。”
“具体情形你再说说。”
“好。与咱们西关郡不同,范阳郡因郡内住民多为汉民,佛教信徒甚重。辖内八城十六县,每一城每一县都有不止一座佛寺。此次大周与八部之战,数十万兵马陆续进驻范阳,范阳郡内及周边的仓储据说早已征调成空,就连专为赈济灾情所需的常平仓也为之一空。官府自然也无力赈济,所以,那些被过度征集了壮丁与存粮而无以为继的百姓,唯一可去的就是佛寺了。”
靳劼说到这里,看着刘子晔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道:“咱们在范阳派出的私卫暗探传来消息说,范阳郡的几十座佛寺门前,都设置了粥棚,日日大排长龙。不过,佛寺的粮储必境有限,根本无法长久支应。”
靳劼这一番话说完,刘子晔也已然想通了一些此前她无法理解的问题。
何以佛门信徒甚重?
不单单是因为佛门的教义入了人心,更是因为,佛寺在古代这个人社会当中,还承担了救济孤弱的社会功能啊!
换做是自己异地而处,恐怕也会对佛寺崇敬崇仰至极。
她对书房外的夕映道:“请度衍主持到主堂,我这就去。”
罢了她又对杜晖和靳劼道:“走,你们也随我一起去见见。”
主堂。
度衍和尚坐立不安的坐于客座,候府的仆役上堂,给他斟了热茶,他却也丝毫不敢乱动。
只端端正正的撩了僧袍,一手结佛印,一手持佛珠,闭着双眼默诵佛经,以保持表面的冷静。
自打当年西关小侯爷自烟云寺愤而离去,度衍今天来西关候府,从首门开始,就时刻担心自己会被候府上下轰出去,自然端着十二分的小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