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3)
“我定会奏请汉王,请他让你做赵王。”韩信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承诺会奏请刘邦。
“既然如此,我定当竭尽全力助你!”张耳这才松了口,将附近地形一一同韩信说来,还找了几个自己亲信出来。
韩信等的便是熟悉赵地的士兵。他当即安排,命这几人率领两千骑兵,带着汉军的旗帜从小路出发,一路摸到赵营躲起来。
张耳的这两位爱将大惊失色,连连摆手:“不可不可,这不是要我们去送死吗?”
“诸位稍安勿躁,我所言的换旗帜,自然是要等赵军不在之时。一旦赵军主力出营,你们立刻将旗换成我们大汉军的!”
这二人看了张耳一眼,而后点头称是。
接着,韩信背靠绵蔓河布阵,又命樊哙带着一万精兵背水列阵。
樊哙将手中的戟往地上一戳:“大将军,并非我樊哙胆小,只是我这区区一万人,对面足足二十万人。只怕我没走到水边,就被陈余囫囵吞了!”
韩信要得便是樊哙这样的勇武之人,带头鼓舞士气,他解释道:“陈余想全歼我们,我们的主力未到,他不会对你动手的。樊哙将军只管率军前去!”
韩信则是带着剩下的人马佯攻。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6]
/:.
这次韩信所率的部队,大部分都是秦地和晋地士兵,这些人因为长平之战,与赵国结下血仇,绝无投降之可能。
而剩下的被收编在刘元那边的士兵,则几乎没有这两地之人。这也极大方便了刘元收服降将。
此时此刻,陈余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之中,做着全歼汉军、生擒张耳的美梦。
他恨张耳,也恨刘邦。这二人曾经都是他的兄弟,但张耳自己一人独富贵,刘邦答应他杀了张耳,却是实打实的欺骗!
陈余断定韩信是在学习项羽的“破釜沉舟”。
他断言:“这些人只会和刘邦的联军一样,根本不会抵抗,只需要吓唬一番便会投降!”
毕竟他一个魏国人,如何能理解秦晋士兵对于赵国的恐惧呢?
陈余以为水边的只是残兵败将,眼见着韩信带人节节败退,去寻水边樊哙的队伍汇合,他一声令下,赵军全军出击。
樊哙以一当十,将青铜戟舞得威武霸气,颇有几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他身后跟着死战的,正是无数秦、晋两地的士兵。
他们从未想过投降,因为投降就等于死亡。
他们从来不敢投降,因为一旦投降就会立刻有人将他们斩首。
他们无处可逃,因为后面就是滔滔不绝的河水。
只有他们顶住压力,那两千人才有机会更换旗帜。
而这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敌众我寡,虽然士气高涨,但到底是差了些人手。
好在,他们还有刘元留下的蹶张弩,以及威力凶猛的床弩。
靠着最后的箭矢,他们终于顶住了。无数人在心中感念着长公主刘元,甚至有人断言,此战必胜——
元将军是神仙转世的这种说法,在此刻竟也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而一向治军严谨的韩信,并没有阻止这种消息的传播。 ↑返回顶部↑
“既然如此,我定当竭尽全力助你!”张耳这才松了口,将附近地形一一同韩信说来,还找了几个自己亲信出来。
韩信等的便是熟悉赵地的士兵。他当即安排,命这几人率领两千骑兵,带着汉军的旗帜从小路出发,一路摸到赵营躲起来。
张耳的这两位爱将大惊失色,连连摆手:“不可不可,这不是要我们去送死吗?”
“诸位稍安勿躁,我所言的换旗帜,自然是要等赵军不在之时。一旦赵军主力出营,你们立刻将旗换成我们大汉军的!”
这二人看了张耳一眼,而后点头称是。
接着,韩信背靠绵蔓河布阵,又命樊哙带着一万精兵背水列阵。
樊哙将手中的戟往地上一戳:“大将军,并非我樊哙胆小,只是我这区区一万人,对面足足二十万人。只怕我没走到水边,就被陈余囫囵吞了!”
韩信要得便是樊哙这样的勇武之人,带头鼓舞士气,他解释道:“陈余想全歼我们,我们的主力未到,他不会对你动手的。樊哙将军只管率军前去!”
韩信则是带着剩下的人马佯攻。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6]
/:.
这次韩信所率的部队,大部分都是秦地和晋地士兵,这些人因为长平之战,与赵国结下血仇,绝无投降之可能。
而剩下的被收编在刘元那边的士兵,则几乎没有这两地之人。这也极大方便了刘元收服降将。
此时此刻,陈余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之中,做着全歼汉军、生擒张耳的美梦。
他恨张耳,也恨刘邦。这二人曾经都是他的兄弟,但张耳自己一人独富贵,刘邦答应他杀了张耳,却是实打实的欺骗!
陈余断定韩信是在学习项羽的“破釜沉舟”。
他断言:“这些人只会和刘邦的联军一样,根本不会抵抗,只需要吓唬一番便会投降!”
毕竟他一个魏国人,如何能理解秦晋士兵对于赵国的恐惧呢?
陈余以为水边的只是残兵败将,眼见着韩信带人节节败退,去寻水边樊哙的队伍汇合,他一声令下,赵军全军出击。
樊哙以一当十,将青铜戟舞得威武霸气,颇有几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他身后跟着死战的,正是无数秦、晋两地的士兵。
他们从未想过投降,因为投降就等于死亡。
他们从来不敢投降,因为一旦投降就会立刻有人将他们斩首。
他们无处可逃,因为后面就是滔滔不绝的河水。
只有他们顶住压力,那两千人才有机会更换旗帜。
而这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敌众我寡,虽然士气高涨,但到底是差了些人手。
好在,他们还有刘元留下的蹶张弩,以及威力凶猛的床弩。
靠着最后的箭矢,他们终于顶住了。无数人在心中感念着长公主刘元,甚至有人断言,此战必胜——
元将军是神仙转世的这种说法,在此刻竟也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而一向治军严谨的韩信,并没有阻止这种消息的传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