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何?
  因为京城的米价疯了一般往上涨,昨日五十文一斗米,今日能卖一百文,转眼又涨到一百五十文。
  涨价的同时,还得拼命抢购。
  粮铺前人山人海,长街从街头排到街尾,挤得水泄不通,好几家粮店掌柜甚至搬了官兵过来维持秩序,可仍是乱成一锅粥。
  百姓们怨声载道,议论纷纷——
  “米价涨疯了啊,顾相在时这个价钱能买多少升米?现在才买多少?”
  “还不是狗日的朝廷征粮征狠了,漕运的船都停了大半,全去运军粮了,咱们老百姓的饭碗谁来管?”
  其实之前顾怀玉在位时,早料到军粮征收可能会推高米价,便调拨了各地储粮,又压下商家囤积居奇的势头,把这件事处理得无声无息,未掀起半点波澜。
  可如今顾怀玉不在,朝局没人有胆子拍板定事,亦没几个人会在意百姓吃的米到底贵不贵。
  毕竟再穷的大官也不会饿肚子。
  谁把百姓放心上,百姓就把谁放心上。
  大宸的皇帝不把百姓当回事,百姓自然也不把皇帝放心里。
  他们不懂什么朝堂争斗,什么清流浊流,只知道顾相在时,米价平稳,漕运畅通,日子虽苦,却总能活得下去。
  而如今顾相被弹劾罢官,米价一日三涨,全家老小饿肚子,这账该算在谁头上?
  自然是秦子衿。
  小老百姓哪管你是什么天下大儒,什么《治国论》定乾坤?
  他们只知道,秦子衿弹劾走了顾相,害得他们买不起米,吃不饱肚子,这样的人,能是什么好东西?
  于是,百姓的怒火开始烧向秦子衿——
  说书先生一拍醒木,在茶馆里高声宣讲:“诸位可知,那秦子衿祖上是谁?正是秦桧!秦家世代奸佞,专害忠良!”
  小巷口有人在墙上写“秦子衿是大奸贼”,路过的车夫、挑夫都要撒泡尿助助兴。
  秦府外日夜都有百姓聚集,朝他大门泼粪、砸臭鸡蛋。
  秦子衿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
  但在翰林院与士子间也不是一片倒。
  有书生愤愤不平,拍案而起:“若没有秦少卿的《治国论》,哪有我们的今日?他虽被人诟病,但治学为人,自有风骨!”
  寒窗苦读的举子们聚在一起,字字句句为秦子衿鸣不平。
  甚至有人带头将街头侮辱秦子的标语撕掉,反被百姓围攻,一时间学子和市井群起争执。
  士庶分裂,文武纷争,天下风声乱作一团。
  元琢这十日过得比十年还漫长。
  自登基以来,他时刻谨记太傅教诲——为君者当怀仁德之心,行宽厚之政。
  从前他对顾怀玉铁血断事、草菅人命颇有微词,暗地总觉得太过酷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