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在瞧见今日的客流量之后,这商机就像蛰伏在冰面下的银鱼似的、就要破冰而出了。
  垂眸想了片刻,再抬头的苏榛脸上愈发坚定,“二成利不必提了,我要的不是分成。”
  项松怔了下,本能就想解释,好在苏榛的后话即刻接了上来:“我要的是两村都有长久的活水。项大哥,不如咱俩都跟各自村民商量商量,签个《商盟契约》如何?白水村出人力、出技艺、出山珍,兴盛湖出场地、出船工,两村按各自投入的人力、物资折算股份分配。”
  这话一说,暖棚里的项家人不约而同的脑袋发懵。好在项松毕竟多年渔把头,即使没完全听懂,也多少听出一些门道,眼睛一亮,立马抓住了要点,“意思是,不止忙活这十五日?”
  苏榛笑着点头,“我也不瞒项大哥,提议办这冰雪嘉年华,我本也就不是想靠这十五日能发了大财呀。我是想依托这十五日的客流,把咱主办方的口碑打出去。无论是白水村也好、兴盛湖也罢,当然也有盛家,但凡参与进来的,都拥有了一块儿金字招牌。”
  项松目光闪亮:“所以后头我们兴盛湖需要做啥?”
  苏榛:“兴盛湖坐拥水域资源,我们白水村则依托山林,物产截然不同,那咱完全可以合作一个长期的集市。只要打通水陆交通了,就能把各自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而且也就是最近两村走动得多,我才想起来两村的劳力是有时间差的。比如兴盛湖的捕鱼旺季,我们白水村就可以组织人来的帮着捕捞、销售呀;等我们到了进山采集和冬狩的时候,兴盛湖的人也能帮我们忙。这就叫……”
  苏榛想了想,脱口而出的最合适的仍旧是现代词汇:“这叫整合资源,叫规模效应。这样一来,咱两方联合推出的特色产品组合就更具竞争力了。”
  何止是更具竞争力,其实苏榛没说出口的私心还包括她从进山那日起就开始惦记着的:让官衙拔银子修官道。
  白水村人口实在太少,大大小小全加起来也就三百多口而已。
  就这点小规模,恐怕凑钱修半里官道都要砸锅卖铁。可若把兴盛湖镇拉入局,那让府衙重视的机率至少多出五成。
  兴盛湖镇可是整个白川府的人口、商贸、交通重镇。本就四通八达的,要是能把白水村跟兴盛湖中间打通个官道……
  苏榛不敢想像未来的小日子得有多美!
  第200章
  苏榛顿了顿,索性把脑海中粗略的概念、想法一口气说完:“待明年开春冰面消融,咱们再修条沿湖栈道,把白川府城门旁的行商客栈、晒盐场之类的也串进来。若办成了,这兴旺日子绝不会散。”
  项松越听越紧张,是兴奋带起来的紧张,结结巴巴的问:“但栈道工程浩大,单靠咱们一村、一镇是不是……”
  苏榛:“所以要借势。除了肯定得请府衙拔银子之外,这次嘉年华上不是来了那么多的贵宾,肯定也是想来分一杯羹的。咱们用栈道的股份换他们出资出料,再雇些周边村镇的闲散劳力,工钱用山货、湖鲜折算。如此一来,各方都能分利。另外重云公子说……”
  提到“重云公子”,连大老粗的项松都瞧得出来,平日里精明果决的苏娘子、此刻双颊都盛了蜜糖似的,“他说若能让两村商路与官道接驳,往后交到白川府的赋税怕是都能添个整头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