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连这么好的棚子我都不满意,那我眼神儿肯定很差。”苏榛笑着打趣,她说的是真心话:“明儿在门口拉个横幅挂上,这里就叫‘大食代’”如何?”
  寒酥细品了一番,字面意义看,“大食代”一听就有规模宏大、种类丰富的感觉。且很有新意、简洁好记,容易在食客间传播,他觉得这名字甚好:“榛娘聪慧,就用它。”
  其实哪里是苏榛聪慧,她就是懒,现代不少商场底层的美食街怕是都叫“大食代”吧……
  总之,她对这棚子很满意!
  毕竟按时下的情况,庄伯他们能在数日之内把“推拉”的轨道做出来、已经很难得。
  虽说这次过来只带了十副、还差一半儿的长度,但眼下已经仿若一条悠长的街道了。
  棚顶高高隆起,距离地面大约有三米,站在棚内丝毫不会觉得压抑。苏榛有种感觉,仿佛回到了现代的、宽敞的室内美食广场。
  萧容等人也走过来,一起商量开张的桌椅要怎么摆放才合理。
  在白水村人的概念里,还是用时下酒楼食肆、或者街边小摊贩的布局,不外乎就是食客买了小食端进来就吃、吃完就走,桌子能摆多少就摆多少。
  但苏榛却有不同的想法,毕竟哪家酒楼也不可能一下子涌进来几百、上千的游客吧。
  她非常清楚一点:一旦游客进入白水村房车区范围,说难听一点哪怕没人买一文钱的吃食,也必定会挨个角落参观一番的,尤其摆满了月亮椅跟蛋卷桌、甚至连棚子都跟别处不同的大食代。
  她不信没人好奇,她最担心的不是没人坐下、而是万万不可拥堵。解决办法也简单啊,犯懒的苏榛直接把现代各种集市、游乐园、演唱会的排队模式搬过来就成了。
  时辰已晚,她也不想再遮着掩着,赶紧规划好回去休息呢,便直接说了:“所有桌子得编号。以方阵形式排列摆放,每个方阵之间保持大概四尺的间距吧,作为食客走动的过道。另外每个方阵设置十至十二套桌椅,每套桌椅可供四到六人就餐。寒酥,你记得明儿再找人置些放在桌上的编号牌子。”
  寒酥点头应了。
  苏榛继续说:“再冻一些小冰桌,能坐两个人就成,见缝插针的摆。另外,大食代长边两侧分别设入口和出口。入口那里得安排两人,这两人要记性好的,记住里头所有桌子的号牌,带食客入座。出口也得有两人看着,主要也是起个引导的作用。”
  萧容想了想,“服务组那边儿的人合适,回头我跟山梅说。”
  苏榛点点头,指向食棚的中央:“哪怕没位置坐了,那片中间的通道也得空出来至少九尺,方便食客在棚内走动。还有啊,地面但凡有冰的地方都要铺稻草垫,这钱万万不能省。还有就是地上也要贴箭头跟数字号,指示前往不同区域的方向有哪些桌子。就比如,一个向左的箭头后头跟着‘一号区一号桌至五号桌’,识字的一看就懂了,不识字的有互相问一问也懂,免得只靠咱们安排的两个引导员也忙不过来。”
  萧容大赞:“这标识好!”
  反正苏榛一边说,寒榛就在一边默记。白芳也跟着在记,但她更多的是听、专注的听。
  白芳之前在城里伺候的那家也算是书香门弟,那家小姐亦也是聪慧过人的、为人也和气、在家也受宠。
  可白芳从来没有想像过哪家小姐能像苏榛一样指挥着男人做事,且话语还直接、不用加那些个“小女不才”“小女斗胆”之类的前缀儿。
  苏榛倒是没留意白芳神色中的敬佩,眼下她就想赶紧说完,“还得留分支通道,宽度有一半儿就成。外头用冰砖砌一些排队通道,免得有人插队。”
  又想了想,苏榛补充了个“流动售卖岗”。比如可以让童创组跟服务组的人商量一下,有谁想赚个零花的、可以轮流在大食代里提着小筐小篮卖些甜品、奶茶之类的,兴许也能是个不错的收入呢?
  一番规划下来也只用了不到一刻钟,且白水村的大伙儿也早就习惯了苏榛这种简明扼要、有事儿直接说事儿的风格。
  毕竟苏榛在现代最烦的也就是开会,尤其是废话一堆的会!
  一番商议下来,外头有巡逻报更的敲了梆子,到亥时了。苏榛便问嘉年华夜间是几点闭场。
  寒酥摇了摇头:“在开幕之前不闭场,兴盛湖镇排了轮值,夜间也有人过来干活儿。”
  这信息苏榛也是才知道,心想大伙儿真是拼了,都开始三班倒了???古代也这么卷!
  不过想想也是,时下又无法机械化,全靠人工。在一个月内做这么大的嘉年华,可不就得这样了。
  好在白水村的场地不需如此,毕竟主要摊位都是靠拖挂房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