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1 / 2)
“梁总倒是挺自信!”林时钧听不下去了,不等他说完就打断。
“TS达成一致可不代表后续进展就一定顺利,剖开了说,TS只是君子协议,没有法律约束力,电话会就是双方在玩套路,互相探底,梁总打算跟他们交多少底?目前做出来的数据,产品的核心差异点放到整个国际市场够不够看?”
“怎么不够看?”梁肇元不屑他的质疑,“林律的工作只关注TS和CDA吗?我们放进dataroom数据包里的CSR、TFL等等一系列studyreport都是一些临床试验报告文件林律没有及时跟进?”
林时钧不放松追击,“我当然跟进了,所以更要问,仁衡押注的这款CD20/CD3双抗药相对于欧美其他同类管线有做到足够的差异化吗?”
他们一人一句,像蒸锅里的两只螃蟹一样面红耳赤,谁也不肯松钳。
“我们的头对头临床实验数据,一期MAD,PDBiomaker,safetyofrepeatdosing,PK数据,都很优秀!都足够支撑……”
“支撑什么?支撑你们在Payments财务条款和DevelopmentandCommercialization研发和商业化里面提那么多要求?”
梁肇元已经很强硬,但林时钧分毫不让,一点没把他当甲方看,“说句实话,从商业角度看,仁衡拿出来的这些数据,还不够漂亮,不够惊艳!不足以抵消买方高昂的投资金额和后续不可估量的开发投入,他们还愿意和你们谈下去,已经很超出预期!”
这话很直言不讳,两只张牙舞爪的大钳子互相夹住了,不动了,都瞪着对方不说话。
桌上菜都齐了,他们也不动筷,全便宜程心了。
作者的话
灶儿暖
作者
07-05
程心OS:两只螃蟹都蒸得红彤彤熟透透了,嘴巴还在吐泡泡
第71章☆、71金子一样
程心哐哐吃,表面在啃蟹腿,心里门清。
她写出海稿子那段时间钻研过,虽然实操流程一知半解,但逻辑吃透。纵观往年传统BD交易中的经典案例,无一例外都围绕着三个核心点: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较于标准治疗的差异化疗效,以及市场独占性。
个中逻辑和规则纷繁复杂,其实拆解到底层,就是两个字——
竞争。
在医药领域,国内发展历史较短,60年代才有了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概念,而创新药产业是从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后才真正开始起步。相较于欧美几百年的历史,缺乏足够的基础。
虽然过去的十年堪称中国医药史上变革最迅速的十年,民族制药发展极其迅猛,但从“跟跑”转向“领跑”的路是艰难的。就像第一次见面时梁肇元说过的,国内创新药的研发,普遍还是基于欧美发现的已有靶点,做出来的产品,如果想走出国门,就要和全球顶尖药企巨头的竞品同台竞争,打擂台,比差异。
但如何定义“差异化”?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称得上“满足临床需求”,“拥有临床价值”?
往简单了说,就是是否更有效、更安全、更能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对应着三个层面:适应症范围,不良反应、用法和剂量。
往复杂了说,就需要规模庞大的临床试验数据做支撑。
他们两人显然对这些数据所呈现出来的管线价值有不同的看法。
一个坚持技术为根本,一个从商业角度出发,谁都说服不了谁。
“谈判本来就是这样,既然对方有意向下血本,我们为什么不搏一搏?”梁肇元眉头越蹙越紧,显然被林时钧“超出预期”四个字刺激到了。
“搏不到就是前功尽弃,我说过很多次,BD交易是强买方市场,哪怕套上NewCo的壳子也改变不了这一点!”林时钧筷子一拍,菜也不吃,酒也不喝了,也很不满意梁肇元的自负和一根筋,“大家都觉得自己家的产品很好,但买方看重的是估值,最有争议的也是估值!估值本质上依赖的是由一系列假设组成的定性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