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2)
“我是个……配音演员,曾经在他高三那年和他是邻居,后来去年再次巧合遇到,就在一起了。我工作原因才发了朋友圈,最近在做幕后配导,工作需要……”
“这又没什么。”
“听说,您是在五十岁的时候出国的。什么时间都可以从零开始吗……”
“当然不是,都要喝西北风的。”
“那该怎么办?”
“死皮赖脸地找工作呗,我什么都可以学,最穷的时候就卖饺子,2欧元一个,每个人只能买50个,每天中午开始包,包完了订单就休息。周围的邻居都认识我,还有用红酒换饺子的,我说可以,但你的红酒要打折,因为红酒不是稀缺品,饺子是。”
翁如晤很难去评判她,因为从她聊天的几句话中就能感受到她的魅力,刻板印象中的“女人”和“母亲”都不是,而是一个活得很有声色的“人”。
该问出那个问题了。
“能告诉我十八岁时为什么不带麦耘恒走吗,我听他说,他是被判给你的。”面对母亲的沉默,翁如晤鼓起勇气:“你在向交大女孩介绍他的时候,应该没有说出抛弃他的部分,包括他残缺的听力,还有目前无业的状态。”
身后的女人没说话,沉默让周围的白噪音猛地扑上来,淹没了两个女人之间的尴尬。儿子是永远被母亲溺爱的,甚至爱得病态的,儿子身上都会有各种各样被骄纵的痕迹,就像男频文里天生的张扬和闲散。但昨天她感受到了,低椅背让她轻轻向后靠就能感受到女人的体温,但她在面对儿子的时候,身体始终没有前倾。
“他成年生日后我才离开,并且不知道他的耳朵需要戴助听器。一个男孩需要在十八岁后还被母亲挂念吗?”
“但你如果没有抚养他的意愿,为什么还要争取他?”
“他需要高考,或者准备考试,我那年子宫里有个很大的肌瘤,肚子开了四个洞,并且打了三天的缩宫素,又断断续续地住院治疗了很久。这样的身体对他来说,这一年都会分心。比起他照顾我,更想他记恨我。现在说这些没有意义,他考上浙大了,现在生活得很好,不必归结在我身上,我也需要时间……新生。”
最后的几句话虽然平静,但带有那么强的攻击力,像一种药,性苦,毒到令人抽搐,但很快药到病除。一般伦理解释不清楚的时候,通常都会被归结为命运——阴差阳错,多舛不公,以及……人各有命。
“你在评判我吗。”
“没有。”翁如晤下意识地回答了真实的想法,很现实的是,她并没有站在麦耘恒的视角,而是——身为母亲,一位女性,在婚姻里窒息痛苦甚至让躯体都患病的时候,会做出什么选择。如果按照她的观点,可能早早就从婚姻里拼命解脱,说不定也做不到像面前的人一样为了孩子坚持到十八岁。
“所以我不必过多去了解你的人品,从十八岁就认识,现在还能很相爱,你们一定是选择了对方。”
人会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她遇到麦耘恒的时候,他已经长大了,所以和麦耘恒住在隔壁的一年里,一直被照顾的是她,被陪伴的是她,感受到宽慰的是她。这样想来,她并没有为麦耘恒做什么。
“你听起来是很有想法的女孩,做你自己,天地皆宽,希望你不要把爱情放在第一位。当你在关系里痛苦的时候,最后会记恨一个男人,这样的结局最伤心。我不希望年轻漂亮的女孩被感情拖累,也不想自己的小孩得到被记恨的结局。”
“您和我的妈妈好不一样。”
“她一定比我好很多。但我想你作为女儿,一定希望她也有自己的天地。”
“是的。”翁如晤回答得很肯定:“我能说吗?我很喜欢您,您很通透。”
她只眨了眨眼:“我不意外。”
分别后已经是天黑,风吹得树叶沙沙,诱骗人把秘密藏在路过的树里,年轮的一圈里,纹路都是故事。翁如晤背着大包远远看到麦耘恒,向后推了几步,助跑冲到他怀里。麦耘恒被包“肘击”,接过包吓了一跳:“什么东西这么重?”
↑返回顶部↑
“这又没什么。”
“听说,您是在五十岁的时候出国的。什么时间都可以从零开始吗……”
“当然不是,都要喝西北风的。”
“那该怎么办?”
“死皮赖脸地找工作呗,我什么都可以学,最穷的时候就卖饺子,2欧元一个,每个人只能买50个,每天中午开始包,包完了订单就休息。周围的邻居都认识我,还有用红酒换饺子的,我说可以,但你的红酒要打折,因为红酒不是稀缺品,饺子是。”
翁如晤很难去评判她,因为从她聊天的几句话中就能感受到她的魅力,刻板印象中的“女人”和“母亲”都不是,而是一个活得很有声色的“人”。
该问出那个问题了。
“能告诉我十八岁时为什么不带麦耘恒走吗,我听他说,他是被判给你的。”面对母亲的沉默,翁如晤鼓起勇气:“你在向交大女孩介绍他的时候,应该没有说出抛弃他的部分,包括他残缺的听力,还有目前无业的状态。”
身后的女人没说话,沉默让周围的白噪音猛地扑上来,淹没了两个女人之间的尴尬。儿子是永远被母亲溺爱的,甚至爱得病态的,儿子身上都会有各种各样被骄纵的痕迹,就像男频文里天生的张扬和闲散。但昨天她感受到了,低椅背让她轻轻向后靠就能感受到女人的体温,但她在面对儿子的时候,身体始终没有前倾。
“他成年生日后我才离开,并且不知道他的耳朵需要戴助听器。一个男孩需要在十八岁后还被母亲挂念吗?”
“但你如果没有抚养他的意愿,为什么还要争取他?”
“他需要高考,或者准备考试,我那年子宫里有个很大的肌瘤,肚子开了四个洞,并且打了三天的缩宫素,又断断续续地住院治疗了很久。这样的身体对他来说,这一年都会分心。比起他照顾我,更想他记恨我。现在说这些没有意义,他考上浙大了,现在生活得很好,不必归结在我身上,我也需要时间……新生。”
最后的几句话虽然平静,但带有那么强的攻击力,像一种药,性苦,毒到令人抽搐,但很快药到病除。一般伦理解释不清楚的时候,通常都会被归结为命运——阴差阳错,多舛不公,以及……人各有命。
“你在评判我吗。”
“没有。”翁如晤下意识地回答了真实的想法,很现实的是,她并没有站在麦耘恒的视角,而是——身为母亲,一位女性,在婚姻里窒息痛苦甚至让躯体都患病的时候,会做出什么选择。如果按照她的观点,可能早早就从婚姻里拼命解脱,说不定也做不到像面前的人一样为了孩子坚持到十八岁。
“所以我不必过多去了解你的人品,从十八岁就认识,现在还能很相爱,你们一定是选择了对方。”
人会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她遇到麦耘恒的时候,他已经长大了,所以和麦耘恒住在隔壁的一年里,一直被照顾的是她,被陪伴的是她,感受到宽慰的是她。这样想来,她并没有为麦耘恒做什么。
“你听起来是很有想法的女孩,做你自己,天地皆宽,希望你不要把爱情放在第一位。当你在关系里痛苦的时候,最后会记恨一个男人,这样的结局最伤心。我不希望年轻漂亮的女孩被感情拖累,也不想自己的小孩得到被记恨的结局。”
“您和我的妈妈好不一样。”
“她一定比我好很多。但我想你作为女儿,一定希望她也有自己的天地。”
“是的。”翁如晤回答得很肯定:“我能说吗?我很喜欢您,您很通透。”
她只眨了眨眼:“我不意外。”
分别后已经是天黑,风吹得树叶沙沙,诱骗人把秘密藏在路过的树里,年轮的一圈里,纹路都是故事。翁如晤背着大包远远看到麦耘恒,向后推了几步,助跑冲到他怀里。麦耘恒被包“肘击”,接过包吓了一跳:“什么东西这么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