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3 / 5)
白皙的小臂上旧伤斑驳,凸起的伤疤在灯影下浮现道道阴影,让这些痕迹看起来格外惊悚可怖。
一时间,办公室下只剩下钟表滴滴答答的声音,规律又不知停歇。
黎初临声音低了几分,问:“什么时候的事?”
周予夏别过脸去,含糊回答:“很久了。”
“这五年?大学?高中?还是更早以前?”
他尾音随着问句逐渐上扬。
明明情绪没有变化,周予夏却不由得感觉无形的压力铺天盖地向朝她席卷而来。
好像,她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
周予夏咬唇,迟迟不想回答。
黎初临似乎非要得到这个答案不可,按在她手腕的指腹微微用力。
终于,她认命般闭上眼睛。
“……高中。”
“为什么”
又是一个颇富压迫感的问句,好似被止住了呼吸的咽喉。
她不喜欢这种感觉,有种随时都会窒息的危险,于是模棱两可说了一句,想把话题引走。
“都过去了。”
周予夏感觉手腕的力道瞬间收紧一下。
不用看也知道黎初临现在目光灼灼,现在正盯着自己,好像能看穿两个洞似的。
僵持没几秒后,她只能老实答道:“和同学相处得不愉快。”
倏的,他声音添了些温度,“所以你拼了命也要救孙木苇?”
周予夏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黎初临总是反应很快,她只回答了两个问题就被指出其中的关键点。
移情与反移情是精神分析学说上的一对专业用语。
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分析者身上。
反移情则完全相反,分析者对来访者产生相关的情感态度投射。
她因为高中遭受过霸凌,所以对孙木苇产生了同情怜悯,下意识分了许多关注在孙木苇身上。
适当的,正常的反移情心理可以成为治疗患者的有效工具。
她对于尺度的把控一直谨小慎微。
可是每每路过病房,看见孙木苇躺在病床上。
那双始终无法聚焦,放空的眸子,她好像看见了从前的自己。 ↑返回顶部↑
一时间,办公室下只剩下钟表滴滴答答的声音,规律又不知停歇。
黎初临声音低了几分,问:“什么时候的事?”
周予夏别过脸去,含糊回答:“很久了。”
“这五年?大学?高中?还是更早以前?”
他尾音随着问句逐渐上扬。
明明情绪没有变化,周予夏却不由得感觉无形的压力铺天盖地向朝她席卷而来。
好像,她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
周予夏咬唇,迟迟不想回答。
黎初临似乎非要得到这个答案不可,按在她手腕的指腹微微用力。
终于,她认命般闭上眼睛。
“……高中。”
“为什么”
又是一个颇富压迫感的问句,好似被止住了呼吸的咽喉。
她不喜欢这种感觉,有种随时都会窒息的危险,于是模棱两可说了一句,想把话题引走。
“都过去了。”
周予夏感觉手腕的力道瞬间收紧一下。
不用看也知道黎初临现在目光灼灼,现在正盯着自己,好像能看穿两个洞似的。
僵持没几秒后,她只能老实答道:“和同学相处得不愉快。”
倏的,他声音添了些温度,“所以你拼了命也要救孙木苇?”
周予夏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黎初临总是反应很快,她只回答了两个问题就被指出其中的关键点。
移情与反移情是精神分析学说上的一对专业用语。
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分析者身上。
反移情则完全相反,分析者对来访者产生相关的情感态度投射。
她因为高中遭受过霸凌,所以对孙木苇产生了同情怜悯,下意识分了许多关注在孙木苇身上。
适当的,正常的反移情心理可以成为治疗患者的有效工具。
她对于尺度的把控一直谨小慎微。
可是每每路过病房,看见孙木苇躺在病床上。
那双始终无法聚焦,放空的眸子,她好像看见了从前的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