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辛昕莞尔,她自然不能大模大样去骂杨锐,但心里也忍不住附和一句“英雄所见略同”。
  果然如辛昕所料,杨锐这样的领导,因没有大的能力搞项目,一上台必定要通过抓纪律提升存在感。
  杨锐要求办公室制定了一套非常严苛的考勤制度,不仅仅明令禁止了接送孩子等个人事宜,还对客户经理拜访客户的时间敲定了详细的规则。与此配套的,还有类似于办公桌不得放置三份以上文件、垃圾桶内垃圾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工间操必须集体出操等详细规定。
  一时之间,全公司上下骂声载道。
  然而杨锐却并不认为这一切源于他的管理措施不合理,而是将此类举措都看作是员工与自己的博弈。坚信若不能在此类小事树威信,从此便无法使众人服从自己。
  在广大人民群众都受折磨的情况下,有两个人的情况尤其糟糕。
  一个是杨锐旧部姜宁,姜宁是个沉默寡言但业务纯熟的老好人,从前在杨锐手下就苦受这个不愿承担一点责任也不愿让出一点功劳的领导的压迫。
  多年来,法律部的工作可谓成效全是杨锐的,责任全是姜宁的。
  如今好不容易杨锐升上去了,他终于出头了。可杨锐却将姜宁的升迁视为自己的功劳,对姜宁的态度愈发颐指气使,公事私事什么都找他。
  要不是人实在还得要点脸,他估计能支使姜宁去家里做钟点工。
  另外一个主要受害者便是辛昕。
  从前赵锡在公司的时候,看不大上杨锐。当时,杨锐多次递出要与辛昕进一步结交的橄榄枝,但辛昕因为既不喜欢这个人,也看不上他的做派,所以从来不接。
  如今他一朝得势,为证明自己的能力远胜于辛昕,经常将其视为凸显自己功绩的眼中钉、肉中刺,时不时拉踩一下。
  辛昕叫苦不迭,却也没什么办法,只能默默忍受。
  去各监管单位拜访的时候,杨锐对辛昕的憎恨达到了顶峰。
  辛昕从前在投行部,做过不少企业上市融资的项目。因大部分项目都需要监管备案或审批手续,因此辛昕去对口的政府部门和监管口都跑得勤。
  再加上辛昕这人从不看低别人,不管领导员工,她一视同仁,全都客客气气。
  她也自有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别人的事能帮便帮一把,谁知道会不会有天互相用得上。因此,除了监管的部门负责人和辛昕熟悉,各处室的经办人员见了辛昕也习惯多聊几句。
  杨锐这人,最忌讳别人有比自己厉害的“人脉”。他的世界中,人完全不存在性格合不合或投不投缘,仅依据职务、背景将人化为三六九等。
  从前,他觉得别人待辛昕青眼,是赵锡的缘故。如今他职位高了,自觉辛昕不过是个跟班,他受不了别人对辛昕比对他热情。
  他带着辛昕拜访各监管部门期间,有个小姑娘过来倒水,随手给辛昕先倒了。就这一件事,就成了他那天心里的一根刺。
  “辛昕你是厉害,我看你和监管机构的领导们熟得很。”
  辛昕最烦杨锐在这种事上阴阳怪气又小肚鸡肠,但面上却笑吟吟道:“杨总您位置在这摆着呢,大家那是尊重您,不好和您开玩笑。”
  听辛昕这么一说,杨锐面色稍缓,却还是摆出派头,“你也好歹是个部门负责人,嬉皮笑脸的也不是个事。以后你注意点,和实习生临聘的都那么客气,自降身价。”
  辛昕左耳朵进右耳多出,看了看表,已经下班。
  这一周,她被杨锐熬得死去活来。
  杨锐却似乎并不想放过她,“这个点了,辛昕你回公司加班吗?要不我们一起吃点东西,一起回公司。”
  自打成为副总,确实也有些人对杨锐殷勤了不少,免不了送点礼请吃个饭。没几天,杨锐已经适应了新身份,将能和自己共进晚餐视为一种奖励。
  他十分不喜欢辛昕端着的那股子清高劲,但辛昕这人性格和缓又会说话人员还是不错的,因此,他网开一面,愿意给辛昕一个面子。
  辛昕在心里破口大骂,推拒道:“杨总,这还真不巧。今天周五,我已经约了人。您看,我这些年工作忙,也没空关注个人问题。最近别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我还得和人家联络联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