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2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85章
  北京内外城共有多少碓房呢?
  如果连一些比较有规模的家庭小作坊都算上的话, 不下千家。
  但多数都是开在胡同口,雇上几个老乡,在自家安几个碓, 将带壳的粗米舂成细米米,然后将细米挑去街头巷尾散卖,挣两个辛苦钱的家庭小碓房。
  像在座的这九家,最大的, 至少承包了小半个内城的八旗粮米舂碓,所涉及业务,除了每到放米季,配脚拉车、加工粗米,还包括放贷、银钱冲兑、当铺、放印子钱、牙行等金融业务。
  谁说中国这片土地上没有银行的,自古以来,所谓的钱庄、当铺、牙行等,就是本地银行。
  碓房最常做的业务就是放贷, 因为通过放贷, 可以将八旗官兵套牢在碓房,成为碓房老板最牢靠的“业务伙伴”。
  那么, 八旗官兵在碓房借贷,只是因为自己奢侈、挥霍,导致生活无以为继吗?
  不尽然。
  八旗官兵随战出征、行围、出公差,是要自己准备战衣、兵器、战马、粮草的。标准的是一个甲兵,全套的战衣、腰刀、弓箭、一匹战马,和两个奴隶。
  这两个奴隶, 就是为这个甲兵处理一切琐事, 保证这个甲兵能够顺利上战场杀敌。
  所以, 一个合格的甲兵, 自己不仅要有足够的钱财给自己置换装备,还要自己养活战马,还要供养奴隶。
  最后一项,才是娶妻生子,养活家口。
  所以你就知道,朝廷为什么每年至少拨银两百万两贴补八旗兵丁。
  所以你也就能明白,如果只是吃饱肚子的话,是没有所谓穷苦兵丁一说的。
  所以,你也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八旗子弟,宁愿提笼架鸟做一个废物,也不愿意做官兵。
  是真的天生的废物、不思进取、没有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毅力吗?
  是因为,他们连当兵丁最起码的资格都没有,没钱给自己置装备啊。
  穷文富武,古今通理。
  而作为一个佐领,你手下官兵配备齐全,有前锋2名,亲军2名,护军17名,拨什库6名,马兵(骁骑校)40名,步兵拨什库2名,步兵18名,铁匠2名,共89名。
  皇帝要征准噶尔了,你作为佐领,要随皇帝出征。
  你要保证你手下兵丁战马肥壮,甲衣齐全(不需要新,但要有),刀锋没有生锈,前锋军除了战马,还要有报信的烟火、弓箭、其他零碎等。铁匠至少有打铁、缝补的家伙式吧?要想马儿跑的快又稳,得要有草、豆喂养吧?埋锅灶饭,至少有粮食、有柴薪吧?
  ……
  等等等等,从哪里来。
  皇帝有补贴。
  补贴够吗?
  好,银子给你了,你从哪里去采买。
  这家贵了,那家贱了,还有那家,更加便宜两分呢……
  钱总是不够花的,上战场是要死人的,该花的还是要花。钱从哪里来?
  借贷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