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蕴之轻轻垂眼,不去看裴彧的表情:“这一回,我想自己亲眼去看。”
  第66章 第 66 章 如若这当真是最后一面。
  第66章
  不知过了多久, 久到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变得冰凉,天边的月影拨开浮云,自夜幕中显现出皎洁光辉。
  月幌低垂, 微黄灯火明映纱窗。一片静谧之中,只能听得菩提手持被缓慢转动的声响。
  明蕴之记得裴彧从前常于手上把玩的是一枚扳指,玉戒锢于指骨, 无声之中透出几分冷清。而如今的这串手持,她早已不记得是从何时换上的,随着“嗒、嗒”转动的轻响,宛如心跳般,牵动着脑海中的思绪。
  半晌不曾听得裴彧答话,明蕴之轻声唤他:“殿下?”
  “想好了?”
  裴彧抬眼,没问她缘由,只如此开口, 视线停留在她笼罩着淡淡月华的脸颊上。
  明蕴之颔首:“想好了。”
  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她不是三岁小儿,也不是永远需要躲在别人羽翼之下的小小女娘, 她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唯有如此, 方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她将手中的酒杯倒满,柔嫩的指尖交叠握起酒杯, 动作仍旧赏心悦目。好似她并非身处异乡, 而是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
  明蕴之:“妾身斗胆, 试解殿下心意。殿下可愿一听?”
  裴彧手中的手持停止转动, 被他敛于手心,发出一声轻响。
  “你说。”
  明蕴之抿唇一笑,道:“青州之事战局已定, 殿下却并未松懈,青州军营仍日日传来练兵之声。旁人以为殿下是想以此继续震慑倭寇,壮我朝雄风,但我若没猜错的话,殿下或许是有些别的准备吧?”
  “譬如……那青州军中的内应。殿下素日谨慎,明察秋毫,于青州一月有余,想必心中早有了推测。如今放出和谈的消息,那内应定当知晓暴露是迟早的事,定然慌不择路,会寻其幕后主使。我一介女眷,或许不懂军营中事,但好歹没白活些年纪,殿下此般纵容,或许是想借那内应之口再传递些消息出去。最好,还是不利于殿下的。”
  明蕴之回忆近日所见,温声开口:
  “青州连年遭受侵扰,兵力不足,多有病残。此番能成功抗击倭寇,在于那出人意料的火药。此乃将计就计,与兵力无关,甚至还能将殿下与出了力的山匪扯上关系。而青州兵仍旧孱弱,若有心人想在此时讨伐殿下,会是个良机……如若能将殿下与倭寇再扯上关系,连年未能抵御的倭寇竟被殿下一月制服,将此战定性为殿下与倭寇所演出的一场戏,那就更有出兵的理由了。”
  裴彧修长的手指点了点桌面,“你倒是敢想敢说。出兵之事,也能如此随意?”
  “如何称得上‘随意’二字?”
  明蕴之:“火器炸药是通过永安渠所运,明家又是殿下的岳家,若是有罪,殿下纵使清白,也难逃污名。从前杨大当家不就是看到了证据,便将其认为是殿下所做之事么?”
  杨秀荷在青州根基深,她都未能看清全貌,更何况是容易被煽动的人心。
  东宫、山匪、倭寇,这几方势力若是勾结一处,朝廷出兵便只是一句话的事。
  不止是对东宫之位虎视眈眈的诸王,裴彧当初离京,就是因为得罪了平宣帝。有此良机,名正言顺地拉并不服从他的太子下马,平宣帝会做出什么选择,几乎不必思考。
  明蕴之清楚此事,所以更明白她父兄之事对裴彧的影响。
  “殿下说过,不会让父兄之事牵扯到我。可私贩军火,勾结外贼的罪名如何能不牵连。我想了许久,只想出了一个有可能的答案——殿下想要打这一场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