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雍正元年他们来的时候,安定门外还是一片平坦,路上也都是赶路的车马行人,偶有摊子,也都是歇脚的茶摊和修整牛马的棚子。
  剩下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窝棚,和流连不散的灾民团伙。
  短短四五年间,就多出来一座城?
  有那老北京、或者京城来往北京的走商,就会告诉你,这样的城可不止一座,而是八座,全都是这几年间建成的。
  绝对能惊掉所问之人的下巴。
  这是真的吗?
  要说一座城中,哪里人流最多,车马最频繁,自然是磨坊、粮店、饭馆这些地方了。
  人以食为天嘛。
  在这几年间,北京内城、南城的大、中小型碓房都陆续外搬了,剩下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粮铺和用碓房改建的大型食堂、卖场。
  城外的磨坊非常好找,建筑最高最阔人车最多的地方就是了。
  为了减少噪音外扩,磕米机安装在场房内,如今,一般家庭都是拿钱或者粮票去城内粮铺购买所需,城外磕米机磨坊加工的都是粮铺和大户人家的粗米。
  因为机器需要爱护,每天上午开动两次,下午开动两次,中间间隔半个时辰,所以,每一个磨坊门前都是车水马龙的,基本上每一辆车上都是各色粮米。
  杨士庭找到王尧时候,王尧就正站在南外城的一家磨坊前跟人理论。
  这家磨坊突然熄火,磨坊老板匆忙派人去内城找修机器师傅来修理,王尧在旁看了半天了,就道:“你这机器是发动机过热触动了自保机制,散一散热就行了。”
  老板见他是个书生打扮的少年,以为他是在教自己道理,没好气道:“老子比你懂。个只知道吊书袋的书呆子懂什么机器,一边去!”
  王尧对老板火大的态度并不以为忤,耐心道:“你只知道机器用过一次之后,需要隔半个时辰散热,但你看你这磨坊,房梁低矮不说,门窗还小,不光不通风,磨坊内的粉尘也都散不出去,再加上天儿越来越热,磨坊内总温度上升,供机器散热的时间就需要延长,你在半个时辰后继续开动机器,发动机过热……”
  王尧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挑了一大箩筐的毛病出来,听的等待磨米的群众们窃窃私语,磨坊老板脸膛紫涨,张口结舌无可辩驳。
  当初为了省钱,这磨坊怎么建的他不知道吗?
  他以为只是节省一些,没想到却是给自己节省出个大麻烦出来。
  老板闷不吭声,老板娘不干了。
  她横眉竖眼,眉梢吊的老高,拿着一把扫帚扑赶王尧:“哪里来的乡巴佬,竟敢胡说八道咒老娘的金疙瘩……”
  王尧被她赶的绕圈转,不住好言相劝道:“叫一次维修师傅可要花不老少钱吧?你们若是不信,现在将门窗全部打开,找一台风扇来帮助散热,再等上半个多时辰,等发动机散热到基准线以下,不用维修,自己就好了。”
  老板娘还要叱骂,老板却是按住老板娘的扫帚,粗声问道:“你懂机器?”
  王尧拍了拍新袍子下摆上因为被老板娘“扫地”沾上的灰尘,随口道:“略懂一些。”
  老板:“你个读书娃怎么会懂朝廷制的机器?你莫不是哪家小爷吧?”说着,看着王尧的眼神就变了。
  王尧忙摆手,澄清道:“小生乃是河南开封人士,汉民,上京赶考途中,见老板门前生意兴隆,便驻足观看片刻。”
  老板:……
  老板看着王尧的眼神顿时崇敬起来,这么年轻的举人老爷啊,满二十了吗?
  等候的群众却是给他拆台道:“听着是不像咱们京里的口音,可也不像是开封口音?”这位老兄自己说话就是一口地道的开封话。
  王尧忙也说了句家乡话,以证明自己真的是河南开封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