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2 / 3)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处处可见男子身影。他们可以出将入相,可以牧守一方,甚至可以封侯拜爵,位极人臣。
在中央,尚书省统领六部,掌管天下政令。
吏部尚书执掌百官调任,手握人事大权;户部尚书管理天下钱粮,国库收支尽在掌握;礼部尚书主持科举,决定天下士子前途;兵部尚书调兵遣将,关系边疆安危;刑部尚书执掌律法,主天下刑名;工部尚书督办工程,修筑长城高堤。
这些要害职位,女子连门槛都不得踏入。
在地方,男子可以出任刺史、太守,统领一州一郡。他们征收赋税、审理案件,兴修水利、教化百姓。
而女子只能困守闺阁,她的母亲唐氏可以在父亲处理公务时从旁提点一二,却还要谦虚地说,都是夫君教得好。
军职更是不对女子开放。男子统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而萧景明与群臣宁叫萧应婳远嫁和亲,也不愿令她行军打仗。
江书鸿隐隐感觉到,这一切的开端都在于一个制度的缺失。
科举取士也好,武举选才也罢,都是男子专利;女子纵有满腹经纶,也不过只能在元宵灯会上猜猜灯谜。
而在选拔时,男子讲究的是治国安邦之才、经天纬地之略;女子首要的却是容貌举止、性情品德。就如选秀时,初选对她们身体每一处检查,要求浑身上下毫无瑕疵;殿选则行礼回话,来看她们是否知礼懂事。
江书鸿想,她找到了根本所在。
选官制度中没有女子的一席之地。
“……恭请陛下圣断!”
御史陈奏的声音戛然而止,殿内一时静得落针可闻。江书鸿这才猛然回神,发觉自己竟在朝堂之上走了神。
她垂下眼,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叩,淡淡道:“按惯例办吧。”
“退朝。”
话音落下,众臣面面相觑,心中暗惊。
陛下今日兴致缺缺,是哪句话触了逆鳞?
皇上从冷不丁那一笑开始,就有些心不在焉的,当时是那句话触动了圣心?
似乎是某位官员之女再嫁一事。
众臣恭敬谢恩退朝,其中心思活泛的已在揣度:莫非皇上这是要整顿女德?
……
江书鸿已留了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中及礼部尚书,到乾清宫议事。
三省长官是国之重臣,朝政制度有改动,是必然要经过他们这一关的;礼部尚书也在列,并不是江书鸿要动科举制度——兹事体大,她不能轻举妄动——留礼部尚书为的是上朝礼制一事。
江书鸿面色沉静,目光扫过殿内肃立的几位重臣:
“今日召诸位爱卿来,是有一事相商。”她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临朝议政、批阅奏章,近日发觉许多时间浪费在繁文缛节上。朝会礼仪冗长,奏折内容繁杂,其中还有不少是请安折子,真正要紧的政务反被耽搁。”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四位重臣,见他们神色各异,沉声继续道:“朕欲革其弊。”
“其一,需精简上朝礼制。每日朝会,光是行礼、唱喏、进退就占去近一个时辰,议事时间反被压缩。朕以为,可保留必要之礼,削减不必要的繁复流程,集中时间议政。”
“其二,需改动奏折制度。奏折堆积如山,朕每日批阅至深夜仍有积压,其中不少是例行请安、无关紧要的文书,真正紧要的军国大事反被淹没。”
她顿了顿道:“朕欲推行两项新政:一是所有奏折必须在表头概括内容,以便朕分辨缓急;二是请安折、例行汇报这类非紧急奏折,改为每旬统一呈递,朕一并批复,避免每日琐事干扰。” ↑返回顶部↑
在中央,尚书省统领六部,掌管天下政令。
吏部尚书执掌百官调任,手握人事大权;户部尚书管理天下钱粮,国库收支尽在掌握;礼部尚书主持科举,决定天下士子前途;兵部尚书调兵遣将,关系边疆安危;刑部尚书执掌律法,主天下刑名;工部尚书督办工程,修筑长城高堤。
这些要害职位,女子连门槛都不得踏入。
在地方,男子可以出任刺史、太守,统领一州一郡。他们征收赋税、审理案件,兴修水利、教化百姓。
而女子只能困守闺阁,她的母亲唐氏可以在父亲处理公务时从旁提点一二,却还要谦虚地说,都是夫君教得好。
军职更是不对女子开放。男子统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而萧景明与群臣宁叫萧应婳远嫁和亲,也不愿令她行军打仗。
江书鸿隐隐感觉到,这一切的开端都在于一个制度的缺失。
科举取士也好,武举选才也罢,都是男子专利;女子纵有满腹经纶,也不过只能在元宵灯会上猜猜灯谜。
而在选拔时,男子讲究的是治国安邦之才、经天纬地之略;女子首要的却是容貌举止、性情品德。就如选秀时,初选对她们身体每一处检查,要求浑身上下毫无瑕疵;殿选则行礼回话,来看她们是否知礼懂事。
江书鸿想,她找到了根本所在。
选官制度中没有女子的一席之地。
“……恭请陛下圣断!”
御史陈奏的声音戛然而止,殿内一时静得落针可闻。江书鸿这才猛然回神,发觉自己竟在朝堂之上走了神。
她垂下眼,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叩,淡淡道:“按惯例办吧。”
“退朝。”
话音落下,众臣面面相觑,心中暗惊。
陛下今日兴致缺缺,是哪句话触了逆鳞?
皇上从冷不丁那一笑开始,就有些心不在焉的,当时是那句话触动了圣心?
似乎是某位官员之女再嫁一事。
众臣恭敬谢恩退朝,其中心思活泛的已在揣度:莫非皇上这是要整顿女德?
……
江书鸿已留了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中及礼部尚书,到乾清宫议事。
三省长官是国之重臣,朝政制度有改动,是必然要经过他们这一关的;礼部尚书也在列,并不是江书鸿要动科举制度——兹事体大,她不能轻举妄动——留礼部尚书为的是上朝礼制一事。
江书鸿面色沉静,目光扫过殿内肃立的几位重臣:
“今日召诸位爱卿来,是有一事相商。”她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临朝议政、批阅奏章,近日发觉许多时间浪费在繁文缛节上。朝会礼仪冗长,奏折内容繁杂,其中还有不少是请安折子,真正要紧的政务反被耽搁。”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四位重臣,见他们神色各异,沉声继续道:“朕欲革其弊。”
“其一,需精简上朝礼制。每日朝会,光是行礼、唱喏、进退就占去近一个时辰,议事时间反被压缩。朕以为,可保留必要之礼,削减不必要的繁复流程,集中时间议政。”
“其二,需改动奏折制度。奏折堆积如山,朕每日批阅至深夜仍有积压,其中不少是例行请安、无关紧要的文书,真正紧要的军国大事反被淹没。”
她顿了顿道:“朕欲推行两项新政:一是所有奏折必须在表头概括内容,以便朕分辨缓急;二是请安折、例行汇报这类非紧急奏折,改为每旬统一呈递,朕一并批复,避免每日琐事干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