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江书鸿简直有些难以置信了:这宠冠六宫的容妃娘娘,竟能如此轻信颜采女的一面之词,理由还是对颜采女清高人品的信任。
她确实听过传言,说颜采女在湖心亭抚琴一曲,未等到皇上经过听闻,却被路过的荣妃娘娘发现了。不曾想荣妃不但不怪罪,反而对她的琴声欣赏有加,常常召她去延禧宫小坐。
后宫众人都笑称,颜采女虽未得到皇上的宠爱,却在荣妃娘娘处得了宠,也算抱上了一棵大树。
今日听荣妃这样说,又看她提起颜采女“只爱写诗作画、抚琴下棋”时的神采,恐怕传言不是假的,且荣妃之所以高看颜采女,是因她有才华又清高不争宠之故。
江书鸿想起第一次给皇后请安时见到的荣妃,这确实是个孤高的女子,欣赏颜采女那样的人也合情合理。
只是这颜采女......江书鸿心下有异,不禁问道:“若颜采女真是那样的人,不与人争长道短,不计较圣宠如何,她至于在娘娘面前提起那么多次皇上来我这里的事吗?”
荣妃被她噎住,虽不由也有些生疑,嘴上却仍在说着“她只是不满被你算计,并非争宠之故......”
这时却传来呼救声,打断了她未尽之言。有宫女跑来,口中喊着公主落水,江书鸿来不及听完她的话,已一跃跳进了水中。
在没人注意的地方,荣妃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看她拼尽全力地游向公主的位置,好久没能回神。
这江才人毫不犹豫跳入冬日冰冷的湖水,去救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公主,她能是颜采女口中那样“嫉妒心强、阴险狡诈”的人吗?
......
皇帝江书鸿到了延禧宫,却见宫门口只有宫女候着,不见德妃身影。她是知道的,嫔妃得了皇上要来的消息,若无身子不适一类的特殊情况,都会到宫外迎接。
这便是德妃保持圣宠的秘诀吗?冰山美人?
江书鸿走进了正殿,终于见到了德妃。她正端坐在湘妃竹帘旁,明艳的模样一如往日,凤眼微微上挑,满头珠翠华光璀璨,却衬得神情愈发疏淡。
见自己进来,她端正行了一礼,这一礼没有半分僭越之处,反而规矩得有些奇怪。
一般嫔妃单独接驾,行礼时常常眼神顾盼生辉,就算不与皇上传递些眉眼间的情意,也要低下脖颈,露出柔美的弧度,叫人忍不住垂怜。
德妃却腰身笔直,各处弧度像是用尺量过般精准,不露半分柔媚之态,连余光都不曾往龙袍上飘过一寸。挑不出丝毫错处,却行礼行出了拒人千里之感。
江书鸿生出些兴味来,亲自扶了她起身,又赐了座,却见德妃起身后也不曾与他眉目传情,或是主动说些什么,只是恭敬坐在一旁,眼神坚定地像要从军。
“爱妃近日身子可好?”江书鸿坐到紫檀榻上,掂量着有好几日没来了,便挑了句不出错的问候。
德妃垂眸斟茶,鎏金护甲碰在汝窑杯沿,回话的声音清脆动听,却几无波澜:“托皇上洪福,一切都好。”
说完也不见了下文。
皇帝说话她就接一句,不会刻意凑趣,但也不让话落在地上;皇帝不说话,她也不会主动挑起话题。
这样自然没有问题,可江书鸿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究其原因,在于江书鸿争宠多年,同是后宫嫔妃,她知道如何把握尺度,能在引起皇上兴趣的同时留得住皇上。
即使此时已是皇帝视角,她当了多年嫔妃的潜意识还是占了上风,不由为德妃有些着急。
她在心里一直默念:好了,可以了,差不多到位了,可以反转了,再这样就留不住人了。
德妃这样虽不至于叫皇上不满,却也不足以争得来宠爱。
却见德妃自始至终都是那样淡淡的神情,
然而立在一旁的严禄平,以及德妃身边那两个大宫女,面上都不见丝毫异色,想来她一向如此。
原来萧景明喜欢这样的?那还真是平日里被人捧着惯了,遇上这样冷清的美人,反倒念念不忘。 ↑返回顶部↑
她确实听过传言,说颜采女在湖心亭抚琴一曲,未等到皇上经过听闻,却被路过的荣妃娘娘发现了。不曾想荣妃不但不怪罪,反而对她的琴声欣赏有加,常常召她去延禧宫小坐。
后宫众人都笑称,颜采女虽未得到皇上的宠爱,却在荣妃娘娘处得了宠,也算抱上了一棵大树。
今日听荣妃这样说,又看她提起颜采女“只爱写诗作画、抚琴下棋”时的神采,恐怕传言不是假的,且荣妃之所以高看颜采女,是因她有才华又清高不争宠之故。
江书鸿想起第一次给皇后请安时见到的荣妃,这确实是个孤高的女子,欣赏颜采女那样的人也合情合理。
只是这颜采女......江书鸿心下有异,不禁问道:“若颜采女真是那样的人,不与人争长道短,不计较圣宠如何,她至于在娘娘面前提起那么多次皇上来我这里的事吗?”
荣妃被她噎住,虽不由也有些生疑,嘴上却仍在说着“她只是不满被你算计,并非争宠之故......”
这时却传来呼救声,打断了她未尽之言。有宫女跑来,口中喊着公主落水,江书鸿来不及听完她的话,已一跃跳进了水中。
在没人注意的地方,荣妃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看她拼尽全力地游向公主的位置,好久没能回神。
这江才人毫不犹豫跳入冬日冰冷的湖水,去救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公主,她能是颜采女口中那样“嫉妒心强、阴险狡诈”的人吗?
......
皇帝江书鸿到了延禧宫,却见宫门口只有宫女候着,不见德妃身影。她是知道的,嫔妃得了皇上要来的消息,若无身子不适一类的特殊情况,都会到宫外迎接。
这便是德妃保持圣宠的秘诀吗?冰山美人?
江书鸿走进了正殿,终于见到了德妃。她正端坐在湘妃竹帘旁,明艳的模样一如往日,凤眼微微上挑,满头珠翠华光璀璨,却衬得神情愈发疏淡。
见自己进来,她端正行了一礼,这一礼没有半分僭越之处,反而规矩得有些奇怪。
一般嫔妃单独接驾,行礼时常常眼神顾盼生辉,就算不与皇上传递些眉眼间的情意,也要低下脖颈,露出柔美的弧度,叫人忍不住垂怜。
德妃却腰身笔直,各处弧度像是用尺量过般精准,不露半分柔媚之态,连余光都不曾往龙袍上飘过一寸。挑不出丝毫错处,却行礼行出了拒人千里之感。
江书鸿生出些兴味来,亲自扶了她起身,又赐了座,却见德妃起身后也不曾与他眉目传情,或是主动说些什么,只是恭敬坐在一旁,眼神坚定地像要从军。
“爱妃近日身子可好?”江书鸿坐到紫檀榻上,掂量着有好几日没来了,便挑了句不出错的问候。
德妃垂眸斟茶,鎏金护甲碰在汝窑杯沿,回话的声音清脆动听,却几无波澜:“托皇上洪福,一切都好。”
说完也不见了下文。
皇帝说话她就接一句,不会刻意凑趣,但也不让话落在地上;皇帝不说话,她也不会主动挑起话题。
这样自然没有问题,可江书鸿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究其原因,在于江书鸿争宠多年,同是后宫嫔妃,她知道如何把握尺度,能在引起皇上兴趣的同时留得住皇上。
即使此时已是皇帝视角,她当了多年嫔妃的潜意识还是占了上风,不由为德妃有些着急。
她在心里一直默念:好了,可以了,差不多到位了,可以反转了,再这样就留不住人了。
德妃这样虽不至于叫皇上不满,却也不足以争得来宠爱。
却见德妃自始至终都是那样淡淡的神情,
然而立在一旁的严禄平,以及德妃身边那两个大宫女,面上都不见丝毫异色,想来她一向如此。
原来萧景明喜欢这样的?那还真是平日里被人捧着惯了,遇上这样冷清的美人,反倒念念不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