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3 / 3)
假山后的流萤心跳到了嗓子眼。公主之前和她们没有交情,今天不过是恰好一起躲在这里。若是替她们隐瞒,淑妃不信,亲自过来查看,发现她们躲在这儿,对公主刚刚的懵懂也会心生怀疑…
公主没有理由冒险帮她们。
江书鸿却有一种奇怪的直觉:她和萧应婳那一眨眼的对视,是连上了某种信号。这个信号就像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偷溜出府,或是不小心打碎了正屋的花瓶。
当一个小孩被抓住时,是决不会供出自己这些小伙伴的。
这是孩子之间无言的默契。
萧应婳将要站不稳的那一瞬间,她下意识伸手去扶,就是被这种默契所驱使的。
她只是不明白,自己及笄、入宫、侍寝,由少女变作了妇人,已是很成熟而懂得权衡利弊的大人了,为什么潜意识里仍在遵循这种孩子的义气。
她听到萧应婳在外面说:
“是呀,我没让宫女跟着。”
萧应婳做决定很快。从小母后就教她,人最重要的是仁义礼智信,仁义排在最前,信却排在最后。
为仁义故,撒个小谎当然无伤大雅。
萧应婳自觉已是女侠级别的人物。
淑妃毕竟不能在此久留,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便告辞回宫了。萧应婳假称自己的落叶还没采够,在附近继续晃悠。
待确定淑妃走远,她才回去叫江书鸿主仆二人出来。
刚刚淑妃在时,她不敢让人发现自己崴了脚,否则公主受伤是大事,难保会不会请人来抬她,阵仗闹大了,江书鸿可就藏不住了。
好不容易安全了,她松了一直提着的那股劲儿,就疼得忍不住倒抽起冷气来。
江书鸿出来时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当朝嫡长公主正蹲在地上,抱着自己的脚踝呲牙咧嘴。
她着急之余也不免好笑,忙走上前去扶住萧应婳:
“你这可怎么回宫?你的宫女呢?我帮你叫人去请太医?”
按品级,淑妃和公主能行平级礼,称呼上也就平级。以江书鸿的位份,却是要尊称“殿下”、自称“嫔妾”的。
只是一来她着急萧应婳的伤势,二来两人这样的初见和默契,太尊敬反而生分。江书鸿自觉摸到了一点公主的脾气,也就没在乎细节俗礼。
萧应婳果然不介意,却赶忙制止了她:
“千万别请太医,也别叫母后知道了!”她向江书鸿身后看去:“劳烦你这丫鬟帮我跑一趟,去林子外头找我的宫女绛珠,她知道该怎么办。”
流萤看向江书鸿,见她点头,才飞速往林子外找那宫女去了。
江书鸿仍有些担心:“你这伤看着不轻,不请太医怎么行呢?”
萧应婳却反过来安慰她:“我的脚常容易崴,疼是疼了点,却也好得快,我叫绛珠帮我抹点红花油就是了。”
↑返回顶部↑
公主没有理由冒险帮她们。
江书鸿却有一种奇怪的直觉:她和萧应婳那一眨眼的对视,是连上了某种信号。这个信号就像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偷溜出府,或是不小心打碎了正屋的花瓶。
当一个小孩被抓住时,是决不会供出自己这些小伙伴的。
这是孩子之间无言的默契。
萧应婳将要站不稳的那一瞬间,她下意识伸手去扶,就是被这种默契所驱使的。
她只是不明白,自己及笄、入宫、侍寝,由少女变作了妇人,已是很成熟而懂得权衡利弊的大人了,为什么潜意识里仍在遵循这种孩子的义气。
她听到萧应婳在外面说:
“是呀,我没让宫女跟着。”
萧应婳做决定很快。从小母后就教她,人最重要的是仁义礼智信,仁义排在最前,信却排在最后。
为仁义故,撒个小谎当然无伤大雅。
萧应婳自觉已是女侠级别的人物。
淑妃毕竟不能在此久留,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便告辞回宫了。萧应婳假称自己的落叶还没采够,在附近继续晃悠。
待确定淑妃走远,她才回去叫江书鸿主仆二人出来。
刚刚淑妃在时,她不敢让人发现自己崴了脚,否则公主受伤是大事,难保会不会请人来抬她,阵仗闹大了,江书鸿可就藏不住了。
好不容易安全了,她松了一直提着的那股劲儿,就疼得忍不住倒抽起冷气来。
江书鸿出来时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当朝嫡长公主正蹲在地上,抱着自己的脚踝呲牙咧嘴。
她着急之余也不免好笑,忙走上前去扶住萧应婳:
“你这可怎么回宫?你的宫女呢?我帮你叫人去请太医?”
按品级,淑妃和公主能行平级礼,称呼上也就平级。以江书鸿的位份,却是要尊称“殿下”、自称“嫔妾”的。
只是一来她着急萧应婳的伤势,二来两人这样的初见和默契,太尊敬反而生分。江书鸿自觉摸到了一点公主的脾气,也就没在乎细节俗礼。
萧应婳果然不介意,却赶忙制止了她:
“千万别请太医,也别叫母后知道了!”她向江书鸿身后看去:“劳烦你这丫鬟帮我跑一趟,去林子外头找我的宫女绛珠,她知道该怎么办。”
流萤看向江书鸿,见她点头,才飞速往林子外找那宫女去了。
江书鸿仍有些担心:“你这伤看着不轻,不请太医怎么行呢?”
萧应婳却反过来安慰她:“我的脚常容易崴,疼是疼了点,却也好得快,我叫绛珠帮我抹点红花油就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