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晚上节目一播,小汤心里也没底,感觉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颗石头,泛起一圈圈涟漪,有没有人听到,有没有人相信,会不会有捐款这些都是未知数。
  很快又到了国文课时间。圈内重磅老前辈徐卓呆从片场赶来上课。他刚写完电影《七重天》的剧本,交给国华影业的张石川导演,选角的时候,定了周璇演女一号丁玉芝。
  徐卓呆年纪比范烟桥和李肖白都要大,做过演员,演过话剧,也演电影,在影艺界积累了不少人脉。后来专攻编剧,脑子活,写稿快,拍一部红一部,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汤小姐,你要我讲哪一篇?你点。老徐把桌上的《古文观止》翻了翻,敢情是把书当成点歌单了。
  前两天老师讲了《滕王阁序》和《归去来辞》,我念一遍给老师听?
  好。
  汤小姐认真念了起来。这几天下了节目,她手不释卷,一直在琢磨。这古文可不好念,有韵脚,有对仗,气在哪里断,哪里连,都有讲究。读错了意思就破掉了。
  两篇文章念完,老徐评价颇高,说小汤年纪轻轻,把意思理解准确已经不易,读得抑扬顿挫,引人入胜,那就是功夫了
  。
  小汤翻出了《上梅直讲书》,请先生指点。
  老徐看了一遍文章,你喜欢苏轼?
  是,他为人洒脱,不怨天,不尤人。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我以前,认识个人,叫汪优游。我和他合办过一家电影公司,就叫开心。只拍喜剧片,专治不开心。说着老徐自己笑了起来,苏轼这一篇,很对我胃口。做人呢,遇到懂你的人,最快乐。
  可是我还没遇到懂我的人。
  不急,你还年轻。苏东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才25岁。他中进士时候,梅尧臣是考官。你看苏东坡多会夸人,先夸欧阳修,为人如孟轲、韩愈,然后夸梅尧臣,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就是说能和欧阳修做朋友的人,也不是一般人。接着说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自己得长大几岁,才读得懂先生们的文章。梅尧臣很喜欢苏轼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文风,而欧阳公也因为苏轼不做流于世俗的文章而录取他。之前十几年只听过名声而从未谋面的人,有朝一日居然成为了知己。
  一场考试改变了苏轼一生呢!
  是的,重要的是遇到懂他的人,惺惺相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汤小姐见徐先生茶快喝完了,忙续上水。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梅的官衔不高,人品怎么样呢?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神态温和,文章宽厚,文如其人。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一定有乐于此道的原因,苏轼愿意向他请教。你看,他是把及第当作人生的新起点,想要拜梅尧臣为师,追随他的脚步。
  文章分析完了,小汤转换了个话题:先生,拍电影比我们广播有趣多了吧?
  电影周期比较长,光是剧本阶段就要磨很久,拍起来也是个大工程,各个工种都要配合。别看我拍的是喜剧,拍的过程可不轻松。广播和电影不一样,广播靠听为主,说话的分寸和层次就很重要了,你的节目,你就是女王,控制一切。
  哟,那我也愿与闻焉。
  第20章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徐卓呆面授机宜:节目以你的名字冠名,你的声音实际上成了节目的商标,就像大世界门口亮出的沈筱英三个霓虹灯大字。你的风格也是栏目的风格。你现在规划了几个小栏目?
  有国文欣赏、爱心行动、正点新闻、鸿雁传书、我听侬讲,目前就五个。
  鸿雁传书就是回复听众来信吧?
  对。还有我听侬讲就是接电话。
  三友的广告,尽量淡化、软化。如果它有什么新品促销,你就当作社会新闻来做,放在正点里播掉。老百姓讲好过你来讲。你的爱心行动就很好,帮企业做形象,也树立你的形象。
  说到形象,秦老板说要拍宣传照呢。让我去烫一个电影明星那样的发型。小汤翻了翻手头的《良友》画报,从几款发型中反复比较,胡蝶这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