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3)
正午十二时至一时苏州文书
一时至二时北平滑稽
二时至三时苏摊
三时至五时常锡文戏
五时至十二时申曲
十二时至夜二时故事
汤申佳路过时给吓了一跳,心想,这又是啥节目?古灵精怪的!
小汤走进药店逛了一圈,大堂里人头攒动,一架落地式收音机正在直播上海银行公会主席吴蕴斋致开幕辞:感谢大陆电台、商业电台共襄盛举,联播特别节目《播音祝寿游艺大会串》。凡捐款四元的,赠送百岁寿碗一对;捐款两元的,赠送百岁纪念章一枚,多捐多赠。寿碗和纪念章上面,都刻着马先生亲笔的寿字,可以留作纪念。马先生是国家的人瑞,我们自应向他老人家叩寿,所以奉劝各位,都要买一对寿碗,既可叩寿,又可救济难民,真是一举两便、惠而不费。
原来,4月6日,是马相伯老人的百岁寿辰。这位创办了复旦大学的爱国老人当时留在越南治病,并不在国内,但大家没有忘记他,全国很多地方都举行庆典,遥祝他生日快乐。上海滩自然也要热闹一番。
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借着祝寿的机会,联合伶界、电影界、曲艺界明星,号召募款救济受难同胞,用于各收容所难民的衣食给养、医疗、教育、生产训练、资遣善后等。
大堂里买药的少,轧闹猛(凑热闹)的多。小汤听到不少议论:
一个微胖女孩跟她闺蜜说:最近看到好多难民,为了躲避战火,逃到租界,有些失去劳动能力,只能流落街头乞讨为生。饭也没得吃,破衣烂衫地睡在大马路上。
闺蜜很有同感,不停点头:是很多,你想,现在才三四月,夜里还是很冷的,大街上就这么睡着,很容易冻死过去。
听说新建的三个收容所一直在超负荷运作,但每日开销陡增,只能靠不断募款维持。
这筹款永远不够用的呀!
行善积德吧,听说马相伯为了给东北的义勇军筹款,也是拖着病腿,在街上卖字,一个字30元,一副对联50元,就这样,整整筹集了10万块钱呢!
小汤匆匆捐了两块钱,拿到一枚纪念章,也算是尽了微薄之力。
下了班出去逛街吃饭,本该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偌大的城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霓虹闪烁,商店橱窗里挂着新上市的春装,街头有劝募的学生,有叫卖的小贩租界维持着日常生活的表面平静。小汤却高兴不起来。新的工作压力已经袭来,肩膀肌肉隐隐酸痛。要独挑大梁做晚间八点档,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站上了新舞台,麻雀变凤凰,对小汤来说,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从北京路拐到旁边一条僻静小马路,有小汤常去的一家书店。今晚,一个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男生正在办新书签售,书名叫《你所不知道的广播界》。
一看书名,小汤来了兴致,排着队,买了一本,得到作者的签名李肖白。小汤隐约觉得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
谢谢你!男生礼貌地双手奉上新书,看了一眼小汤:喜欢电台吗?
哦,我也是电台里做的呀!
哪一家?
华东。
你认识沈一明吗?
他是我上司。
他是我朋友。
这么巧?
那你等我一下。马上签完了。我们聊聊。
等人群渐渐散去,李肖白跟书店老板打了个招呼,在书店一角找了两个位子坐下,跟小汤聊起了电台的事。 ↑返回顶部↑
一时至二时北平滑稽
二时至三时苏摊
三时至五时常锡文戏
五时至十二时申曲
十二时至夜二时故事
汤申佳路过时给吓了一跳,心想,这又是啥节目?古灵精怪的!
小汤走进药店逛了一圈,大堂里人头攒动,一架落地式收音机正在直播上海银行公会主席吴蕴斋致开幕辞:感谢大陆电台、商业电台共襄盛举,联播特别节目《播音祝寿游艺大会串》。凡捐款四元的,赠送百岁寿碗一对;捐款两元的,赠送百岁纪念章一枚,多捐多赠。寿碗和纪念章上面,都刻着马先生亲笔的寿字,可以留作纪念。马先生是国家的人瑞,我们自应向他老人家叩寿,所以奉劝各位,都要买一对寿碗,既可叩寿,又可救济难民,真是一举两便、惠而不费。
原来,4月6日,是马相伯老人的百岁寿辰。这位创办了复旦大学的爱国老人当时留在越南治病,并不在国内,但大家没有忘记他,全国很多地方都举行庆典,遥祝他生日快乐。上海滩自然也要热闹一番。
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借着祝寿的机会,联合伶界、电影界、曲艺界明星,号召募款救济受难同胞,用于各收容所难民的衣食给养、医疗、教育、生产训练、资遣善后等。
大堂里买药的少,轧闹猛(凑热闹)的多。小汤听到不少议论:
一个微胖女孩跟她闺蜜说:最近看到好多难民,为了躲避战火,逃到租界,有些失去劳动能力,只能流落街头乞讨为生。饭也没得吃,破衣烂衫地睡在大马路上。
闺蜜很有同感,不停点头:是很多,你想,现在才三四月,夜里还是很冷的,大街上就这么睡着,很容易冻死过去。
听说新建的三个收容所一直在超负荷运作,但每日开销陡增,只能靠不断募款维持。
这筹款永远不够用的呀!
行善积德吧,听说马相伯为了给东北的义勇军筹款,也是拖着病腿,在街上卖字,一个字30元,一副对联50元,就这样,整整筹集了10万块钱呢!
小汤匆匆捐了两块钱,拿到一枚纪念章,也算是尽了微薄之力。
下了班出去逛街吃饭,本该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偌大的城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霓虹闪烁,商店橱窗里挂着新上市的春装,街头有劝募的学生,有叫卖的小贩租界维持着日常生活的表面平静。小汤却高兴不起来。新的工作压力已经袭来,肩膀肌肉隐隐酸痛。要独挑大梁做晚间八点档,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站上了新舞台,麻雀变凤凰,对小汤来说,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从北京路拐到旁边一条僻静小马路,有小汤常去的一家书店。今晚,一个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男生正在办新书签售,书名叫《你所不知道的广播界》。
一看书名,小汤来了兴致,排着队,买了一本,得到作者的签名李肖白。小汤隐约觉得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
谢谢你!男生礼貌地双手奉上新书,看了一眼小汤:喜欢电台吗?
哦,我也是电台里做的呀!
哪一家?
华东。
你认识沈一明吗?
他是我上司。
他是我朋友。
这么巧?
那你等我一下。马上签完了。我们聊聊。
等人群渐渐散去,李肖白跟书店老板打了个招呼,在书店一角找了两个位子坐下,跟小汤聊起了电台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