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203节(3 / 4)
顾铨曹安能不关照老上司的徒孙,何况这老上司如今位居首辅了,因此见到平安便热络地说道:“你倒是早递个话,也不必在外面虚耗光阴。”
平安笑道:“反正也玩不成了,在哪儿不是呆着。”
顾铨曹笑道:“你这孩子心里有怨气啊。”
言罢,就依次接过他们的文书,签名用印。
那名主事将历事文书分发到除平安以外的监生手中,告诉他们都被分配到了秋后即将开始忙碌的刑部。
平安心想,刑部的工作餐最好吃,也算唯一可堪欣慰之处了。
顾铨曹还告诉他们,此事是由郭部堂亲自关注的,让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为了自己的前程也要好好表现。
平安闻言一愣,原来是二师祖啊!
“平安,你不去刑部。”顾铨曹又道:“你去文渊阁。”
平安更惊讶了:“内阁?”
内阁是枢密重地,连进士们都没有资格在此观政,更不要说区区一个监生。
顾铨曹笑道:“让你去内阁历事,也是郭阁老特意交代的。”
……
大雍的内阁由中间的殿阁、西侧的制敕房、东侧的诰敕房三个部分组成。
殿阁的长官是内阁大学士,制敕房和诰敕房则是殿阁的秘书性辅助机构,平安被分派到制敕房,辅助中书舍人完成文书工作。
平安被安排在靠窗的一副桌椅,并领到一套笔墨纸砚,布置好他的“工位”,平安将衣冠整理妥当,便要去找二师祖好好理论理论——老爹嘴里常年没有几句实话,二师祖至少不撒谎。
平安熟门熟路地来到文渊阁当中一间轩敞的大值房,中堂设孔圣及孔门四配像,从前吕畴在时,为表示无偏无私、和衷共济,大家多是在一间值房里办公,如今却空无一人。
小吏对他解释,郭阁老更倾向于各司其职、责任明确,严禁扯皮和推卸,如今阁老们大部分时间在各自的值房中办公了。
小吏说着,指向两侧隔出的四间值房,最东头一间就是首辅的办公场所,平安正打算过去,迎面碰上来内阁找老爹办事的兵部官员。
那官员笑呵呵地说:“哟,平安也‘入阁’了,这回是名副其实的小阁老了。”
平安笑道:“您别拿我说笑了,被阁老们听见,搞不好要寻趁我的。”
话音刚落,陈琰闻声出来,对平安道:“来了?”
一看就是早有预谋!
平安还没开口呢,便听那官员对老爹说:“平安历事之后,选到我们兵部来,日后做个掌兵的文官,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这时周阁老也从值房中出来,正要进宫。他如今分管刑部,听到有人在跟陈琰要人,便插了一嘴:“平安早被我们刑部预定了的。”
虽然是明显的客套话,但平安越听越绝望:什么意思啊,不是只有六个月吗?
陈琰却丝毫不觉得这是客套,反在心里暗生得意——平安果然乖巧懂事,各衙门抢着要。
同僚们见平安脸上的表情精彩,打趣得更加起劲,昔日文襄公十八岁入仕,平安大抵要打破他的年龄记录了。
陈琰自谦道:“文襄公乃科举正途出身,平安不过是个历事监生,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周阁老却说:“守亭忒严厉了些,平安十三岁中举,已打败九成九的士子了,中进士不过是时间问题,小孩子要多鼓励啊。” ↑返回顶部↑
平安笑道:“反正也玩不成了,在哪儿不是呆着。”
顾铨曹笑道:“你这孩子心里有怨气啊。”
言罢,就依次接过他们的文书,签名用印。
那名主事将历事文书分发到除平安以外的监生手中,告诉他们都被分配到了秋后即将开始忙碌的刑部。
平安心想,刑部的工作餐最好吃,也算唯一可堪欣慰之处了。
顾铨曹还告诉他们,此事是由郭部堂亲自关注的,让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为了自己的前程也要好好表现。
平安闻言一愣,原来是二师祖啊!
“平安,你不去刑部。”顾铨曹又道:“你去文渊阁。”
平安更惊讶了:“内阁?”
内阁是枢密重地,连进士们都没有资格在此观政,更不要说区区一个监生。
顾铨曹笑道:“让你去内阁历事,也是郭阁老特意交代的。”
……
大雍的内阁由中间的殿阁、西侧的制敕房、东侧的诰敕房三个部分组成。
殿阁的长官是内阁大学士,制敕房和诰敕房则是殿阁的秘书性辅助机构,平安被分派到制敕房,辅助中书舍人完成文书工作。
平安被安排在靠窗的一副桌椅,并领到一套笔墨纸砚,布置好他的“工位”,平安将衣冠整理妥当,便要去找二师祖好好理论理论——老爹嘴里常年没有几句实话,二师祖至少不撒谎。
平安熟门熟路地来到文渊阁当中一间轩敞的大值房,中堂设孔圣及孔门四配像,从前吕畴在时,为表示无偏无私、和衷共济,大家多是在一间值房里办公,如今却空无一人。
小吏对他解释,郭阁老更倾向于各司其职、责任明确,严禁扯皮和推卸,如今阁老们大部分时间在各自的值房中办公了。
小吏说着,指向两侧隔出的四间值房,最东头一间就是首辅的办公场所,平安正打算过去,迎面碰上来内阁找老爹办事的兵部官员。
那官员笑呵呵地说:“哟,平安也‘入阁’了,这回是名副其实的小阁老了。”
平安笑道:“您别拿我说笑了,被阁老们听见,搞不好要寻趁我的。”
话音刚落,陈琰闻声出来,对平安道:“来了?”
一看就是早有预谋!
平安还没开口呢,便听那官员对老爹说:“平安历事之后,选到我们兵部来,日后做个掌兵的文官,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这时周阁老也从值房中出来,正要进宫。他如今分管刑部,听到有人在跟陈琰要人,便插了一嘴:“平安早被我们刑部预定了的。”
虽然是明显的客套话,但平安越听越绝望:什么意思啊,不是只有六个月吗?
陈琰却丝毫不觉得这是客套,反在心里暗生得意——平安果然乖巧懂事,各衙门抢着要。
同僚们见平安脸上的表情精彩,打趣得更加起劲,昔日文襄公十八岁入仕,平安大抵要打破他的年龄记录了。
陈琰自谦道:“文襄公乃科举正途出身,平安不过是个历事监生,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周阁老却说:“守亭忒严厉了些,平安十三岁中举,已打败九成九的士子了,中进士不过是时间问题,小孩子要多鼓励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