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9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西暖阁中,太子还在念奏疏,有感谢宫中按例赐下的月饼“圣恩如天,香甜软糯”,并表示期待重阳节赐下的花糕;有某省某府又长出了“一茎多穗,彰显圣德”的祥瑞;也有泛泛空谈如“请天下官员清廉疏”,引经据典强调清廉的重要性云云。
  太子念这些奏疏的目的,是想让父皇下令禁绝这等空谈之音,整肃朝风。
  “父皇,父皇?”
  太子见皇帝走了神,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见御榻边的窗户敞开,恰能看到沈清儿坐在雍肃殿外的台阶上,要给平安把脉。
  平安不知在说些什么,嬉皮笑脸,絮絮叨叨,沈清儿耐心听他说完,才重新搭上他的脉搏。
  吴公公进殿时,见皇帝和太子如出一辙地单手托腮,看着窗外。
  便也顺着他们的目光往外看,什么景儿这么好看?
  “清儿,你真讲义气。”雍肃殿外,平安由衷地对清儿发出邀请:“咱们两个结拜吧?”
  沈清儿:???
  乡试阅卷约十五日左右,最迟在八月三十日放榜,因是丹桂飘香的时节,故称“桂榜”。
  天不亮,整个北直隶三千名考生挤在贡院外等待放榜,平安不想跟他们挤,便待在马车里,让又瘦又有劲儿的冬青独自挤进人群。
  锣声响起,贡院外广场上吵闹的人群霎时间安静下来。尤七将平安驮在肩膀上,举得老高,平安掏出千里镜,将告示墙下的情景尽收眼底。
  “吉时已到,张榜!”
  只见两名主考官员在官差的护卫下来到贡院墙下,一人扯住红绸一角,揭开了桂榜上遮盖的红绸。
  顺天府报喜的差人倾巢而出,往各个会馆、客栈、考生家中报喜,与此同时,省里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榜名单下达北直隶各府州县,向新晋举子家中报喜。
  因此这一天,陈琰在早朝之后回到兵部分派好差事,便返回家中等待。
  陈老爷自然也在家,他才刚起床……闲庭信步地来到前院,向家人们转达老婆子的“阃令”,考中了自不必说,若是考不中,谁也不许拉着脸,做人要知足,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通过科试,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陈琰笑应着,其实也没抱太大希望,平安年纪小,应试经验不足,落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他中途离场本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取中了,说不定还会招惹麻烦上身。
  话音刚落,便听闻一阵锣鼓喧天,门房小厮激动地喊道:“报喜的公差上门了!”
  二人精神一振,毕竟甜水胡同只有平安一个考生。
  但听公差一路进门,一路唱喜:“捷报贵府陈老爷讳平安,高中北直隶乡试第十六名,京报连登黄甲!”
  全家沸腾了。
  接着还有二报、三报。
  看热闹的街坊邻居越聚越多,顷刻间把甜水胡同堵了个水泄不通,贺喜声不绝盈耳。
  陈家父子一边打赏官差,一边道谢高邻,忙得晕头转向,笑得脸皮发僵,平安本人被堵在胡同外半天进不去家门。
  接连三天,贺喜的亲朋同僚不断,酒楼席面流水般地送进来,贺礼堆了两间屋子。
  凌瑞小师兄早就收到平安的信,得知他今年要下场,特意在放榜前后赶回京城,先去翰林院销假,再到陈家帮忙。
  陈琰第一时间去给沈廷鹤报喜,沈老师激动得胡子都有些发颤,原地踱了几步道:“还是时间紧了些,倘若再学个两三年,北直隶解元非我平安莫属!”
  觉得儿子超棒的陈琰听了这话,都不禁有些脸红,解元是那么容易考得吗?他可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熬过了疾风暴雨般的洗礼,才勉强考中的……
  沈廷鹤却不管这些,对管家道,掌厨的张婆子、并厨下帮过忙的下人通通有赏,领三月双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