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88节(1 / 4)
倒让沈廷鹤有些惊讶:“你爹教过你破题?”
平安摇头道:“没有,小时候在翰林院和国子监,经常听人破题,上次陪我爹去贡院阅卷,也偷偷读了不少,依葫芦画瓢的。”
沈廷鹤压抑住内心的惊喜,还不忘与陈琰心照不宣地忽悠他:“偷偷读卷的事,不要对外人说。”
平安眼睛乌亮,一脸占了大便宜的表情:“知道的,只跟师祖说。”
沈廷鹤又让他说说,认为该如何破题。
平安道:“我发现大部分考题,只要知道原文出处,背过注疏,抓住题目的主旨,然后紧扣主旨,就能破题无误。”
沈廷鹤终于绷不住笑了:“你可知道你这一句‘只要’,是多少人数十上百次才能练就的本事?”
平安:???
沈廷鹤感觉自己有些忘形,忙是敛笑正色,开始给他讲解破题的要求。
譬如破题只有两句,讲题目准切的一剖为二,两句之内要扼题之旨;不能提及孔孟圣贤之名,要用代字,孔子用“圣人”,颜回用“能者”等,破题不合要求,考官可以不看后面的内容,直接黜落,所以好的破题是成功的一半。
凡是准备应试的读书人,都要从破题开始学起,写出若干个之后,才开始尝试作后面的部分。
沈廷鹤又出了两个题目,平安果然被难住了。
这时灶房飘来炖肉的香味,是平安上次来就喊着要吃的板栗炖鸡。
抬头往窗外一看,天色已经擦黑了,下人几时进来点的灯他都不知道。
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沈廷鹤没打算让平安昼夜不辍的苦读,毕竟还在长身体呢,吃饭睡觉是第一位。
便收起了书本,随口打发他带着题目回去问他爹,先洗手吃饭。
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这一点上平安一点也不含糊,认真抄下两个题目装进大荷包里,高高兴兴地去吃饭。
……
第二天学堂休沐,平安的“大师课”有所调整,上午获准休息一上午,下午再去大师祖家里上课,秋试之前都不用去二师祖家了,但每天要练足一百个字,半个月一交。
一觉睡到日晒三干,爬起来洗漱吃早饭,然后拿着大师祖留的题目去了前院书房。
“爹,我有个题要考考你!”
平安见房门没关,一窜一跳地闯进去,才发现屋里不但有阿祥,还有外人。
一个留着两撇精明的山羊胡、牙人打扮的中年人站在书房中央,身后还跟着一大一小两个年轻人,大的约么二十出头,小的也就十二三岁。
牙人扭着头,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位要考陈状元的神人。
“平安,来。”陈琰神色如常地朝他招了招手。
平安有点尴尬地进屋,给老爹请了个安。
阿祥对他解释:“安哥儿,从官牙找了两个小厮,都能识文断字,一个给老爷做长随,一个给安哥儿做书童,刚给大爷看过,大爷正说要给您带去过过眼。”
阿祥这样说,官牙也将那年纪小些的孩子往前推:“他叫冬安,犯了少爷的讳,刚刚大爷做主改叫冬青了。快来见过少爷。”
最后一句是对冬青说的。
冬青拘谨地见礼。 ↑返回顶部↑
平安摇头道:“没有,小时候在翰林院和国子监,经常听人破题,上次陪我爹去贡院阅卷,也偷偷读了不少,依葫芦画瓢的。”
沈廷鹤压抑住内心的惊喜,还不忘与陈琰心照不宣地忽悠他:“偷偷读卷的事,不要对外人说。”
平安眼睛乌亮,一脸占了大便宜的表情:“知道的,只跟师祖说。”
沈廷鹤又让他说说,认为该如何破题。
平安道:“我发现大部分考题,只要知道原文出处,背过注疏,抓住题目的主旨,然后紧扣主旨,就能破题无误。”
沈廷鹤终于绷不住笑了:“你可知道你这一句‘只要’,是多少人数十上百次才能练就的本事?”
平安:???
沈廷鹤感觉自己有些忘形,忙是敛笑正色,开始给他讲解破题的要求。
譬如破题只有两句,讲题目准切的一剖为二,两句之内要扼题之旨;不能提及孔孟圣贤之名,要用代字,孔子用“圣人”,颜回用“能者”等,破题不合要求,考官可以不看后面的内容,直接黜落,所以好的破题是成功的一半。
凡是准备应试的读书人,都要从破题开始学起,写出若干个之后,才开始尝试作后面的部分。
沈廷鹤又出了两个题目,平安果然被难住了。
这时灶房飘来炖肉的香味,是平安上次来就喊着要吃的板栗炖鸡。
抬头往窗外一看,天色已经擦黑了,下人几时进来点的灯他都不知道。
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沈廷鹤没打算让平安昼夜不辍的苦读,毕竟还在长身体呢,吃饭睡觉是第一位。
便收起了书本,随口打发他带着题目回去问他爹,先洗手吃饭。
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这一点上平安一点也不含糊,认真抄下两个题目装进大荷包里,高高兴兴地去吃饭。
……
第二天学堂休沐,平安的“大师课”有所调整,上午获准休息一上午,下午再去大师祖家里上课,秋试之前都不用去二师祖家了,但每天要练足一百个字,半个月一交。
一觉睡到日晒三干,爬起来洗漱吃早饭,然后拿着大师祖留的题目去了前院书房。
“爹,我有个题要考考你!”
平安见房门没关,一窜一跳地闯进去,才发现屋里不但有阿祥,还有外人。
一个留着两撇精明的山羊胡、牙人打扮的中年人站在书房中央,身后还跟着一大一小两个年轻人,大的约么二十出头,小的也就十二三岁。
牙人扭着头,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位要考陈状元的神人。
“平安,来。”陈琰神色如常地朝他招了招手。
平安有点尴尬地进屋,给老爹请了个安。
阿祥对他解释:“安哥儿,从官牙找了两个小厮,都能识文断字,一个给老爷做长随,一个给安哥儿做书童,刚给大爷看过,大爷正说要给您带去过过眼。”
阿祥这样说,官牙也将那年纪小些的孩子往前推:“他叫冬安,犯了少爷的讳,刚刚大爷做主改叫冬青了。快来见过少爷。”
最后一句是对冬青说的。
冬青拘谨地见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