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7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府尊,是司直郎陈平安。”直堂吏道。
  “请上堂来。”
  京兆尹位居正三品,用银官印,视同封疆大吏,只需对皇帝负责,平日里除了对首辅、吏部尚书,都察院正副都御史等大佬恭敬逢迎,其他人一概不用买账,自然也不会太把平安一个半大孩子放在眼里。
  但他看在郭恒的面子上,对平安还算假以辞色:“平安,今天没有上学吗?”
  “回府尊,下官今日告假了。”平安道。
  “平安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最忌讳一曝十寒,你为一群青楼艺妓告假,也太不知轻重了。”
  平安闻言反问:“请教大人,什么是重?什么是轻?”
  “对读书人来说,修齐治平继往圣绝学是重,三教九流豪厘之争是轻。”周府尹不假思索道。
  平安昂着脑袋:“可师长告诫下官,天生孔圣,仁教爱人,继生亚圣,教化后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至理。”
  周府尹似笑非笑:“你读得是哪本《孟子》?”
  平安闻言一愣。本朝官方指定的科举教材中,《孟子》比前朝版本阉割了整整八十五段,这些“民重君轻”的激进思想,统统被太祖他老人家做了删减。
  当然,在后来士大夫们的不断据理力争之中,全本《孟子》渐渐在坊间开放,只是不作为科举考试用书,而不再被视为禁书了。
  平安没想到,周府尹竟然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对他上纲上线起来。他总不能在大堂上当着众多百姓的面说:“我就是不遵祖制,读了《孟子全篇》,你来抓我呀!”
  平安灵机一动,道:“这话不是在书上读的,家父在国子监任职期间,陛下多次亲临讲学,下官有幸旁听,亚圣的这句话是讲到太祖遗训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八个字时,陛下亲口引用,难道府尊大人忘了吗?”
  “这……”周府尹噎住了。皇帝赴国子监讲学,他这个京兆尹自然在场,可陛下说了那么多话,谁记得住每一句?
  “本官自然记得。”周府尹沉着脸道。
  场外百姓一头雾水,说好的逼良为娼的大案呢?怎么专讲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平安心知肚明,周府尹说这么多,一是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掌握主动权;二是为了教训他,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三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家长来把他领回家去胖揍一顿,然后说几句冠冕堂皇的漂亮话糊弄百姓,草草结束这场官司,把影响降到最低。
  周府尹心里也苦,他与陈琰同僚一场,并不是有意为难陈平安。但毕竟宴月楼案牵涉到璐王殿下,涉及宫闱秘辛,他有几个脑袋敢公开审理?
  说话间,陈琰到了,周府尹如见救星,婉言让他管管他家儿子。
  谁知陈琰一脸客气地笑道:“琰乃兵部官员,照说无权旁听顺天府审案,不过既然府尊热情相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府尹:??!
  “彦章,你……”
  话音刚落,一众官差拨开围观的人群,护送两个红袍官员一前一后走进来。
  一位胸前补锦鸡,另一位则是獬豸。
  天子脚下的百姓都是有见识的,眼见这么大的官都来了,知道定是个通天的大案了。
  “郭部堂,沈副宪。”周府尹一脸惊讶地起身行礼。
  京兆尹与兵部侍郎虽然平级,但陈琰为表尊敬,还是会自称一句“下官”,郭恒和沈廷鹤则不一样,属于少数几个可以牵制周府尹的大佬。
  “明府不必拘礼。”郭恒道:“我二人无意插手顺天府审案,只是此案由陛下亲自过问,本官和沈副宪代表吏部和都察院,过来旁听一二。”
  周府尹脸上一阵青白交错,终于憋出一句:“给三位大人设座,升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