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6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本人当年也只被卖了五两……
  平安听说此事,心中暗叹,果然才学的尽头是玄学。
  “瑞”字好不好,全凭算命先生一张嘴啊。
  回到家把这事儿一说,老陈大人来了劲头,对赵氏说:“看看,探花郎也花了十二两银子,我说什么来着,这就是市价。”
  众人:“……”
  过了几日,纪家人陆续离京,纪秀才和妻子也开始打包行李。
  凌瑞等在后院的角门外,偷偷见了纪母一面,将生母让他拿来的钱,并自己一年攒下的俸银都给了她,让她收做体己,留着傍身。
  纪母对他态度冷淡,翻翻那一小沓见票即兑的汇票,一脸嫌少的不快,与从前慈爱善良的形象判若两人。
  凌瑞心里愈发不是滋味,只说日后家里有任何事,都可以给他来信。
  纪母将汇票塞回凌瑞手中:“你中举时,族人争着投献土地,你父亲得了不少好处——比这多,他教出个‘进士老爷’,还愁没人给他过继儿子?我们以后只管依靠继子,不靠你这个外姓人。”
  纪母说完这话,一脸厌烦地催促他快走,便头也不回的进了门。
  凌瑞心口像堵了一块石头,杵在原地缓了很久,撩起衣襟,朝那道角门磕了个头,他知道养母就在门后,但他什么也没说,只将银票对折塞在门缝里,迤逦朝胡同口走去。
  ……
  外察之后,凌砚被升为正六品光禄寺丞,还未正式上任,又被升为太常寺少卿。
  平安惊呼:“连升六级呀。”
  他知道平反起复的官员升迁快,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想来也是朝廷有意补偿,十四年颠沛流离,骨肉分离,双亲相继离世,再怎样补偿,终究换不回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探花郎了。
  陈琰对陈敬时道:“照这个升迁速度,下一步怕是要外放巡抚了,且很有可能去齐州做巡抚。”
  私盐案只是齐州官商帮派勾结的冰山一角,皇帝必然要派一个有能力的,最好是跟齐州地方势力相对立的人去做巡抚。
  还有什么人比凌砚更适合?
  陈敬时深以为然,笑道:“若当真如此,最该庆幸的应该是纪家,没有做出彻底撕破脸的蠢事,以后家里挂着那道匾额,也算跟巡抚沾亲带故,乡里人等闲不敢招惹。”
  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刺史,真要得罪了巡抚,哪怕凌砚本人宽宏大度不计较,也难保下面的官员不会为了阿谀奉承做出极端的事,即便只是穿小鞋使绊子,纪家在乡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陈敬时趁机教育平安:“君子守中,小人求极;君子尚和,小人务尽。为人处世要留有余地,不到万不得已,别把他人往绝路上逼。”
  平安表示自己记住了,并表示以后背不完书,做不完功课,小叔公都不可以打人骂人,按照两人目前的升官速度,说不准以后谁先做到巡抚,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可惜陈敬时向来不以君子自居,也没有陈琰那样的好脾气,当即用实际行动,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血脉压制。
  第153章 原来他是一只猹,还是……
  观政进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吏部的外察告一段落,小师兄就被调到刑部帮忙去了。
  因为夏日和秋后,是刑部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为防止暑热引发时疫造成囚犯大量瘐毙,会对在押囚犯进行集中快速审理,轻罪犯人减等处理,以达到疏通监狱的目的,谓之热审;而霜降之后集中复核死刑案卷,勾决死刑犯,在冬至之前执行完毕,谓之秋审。
  到了六月底,平安跟着小师兄打卡了刑部的工作餐。
  素闻秋官煞气重,刑部的伙食竟然比戾气很重的兵部还好吃一点,清瘦的小师兄来到这里没多久,都肉眼可见的胖了,平安在心里重排了以后的就业方向,兵部降下去,刑部提上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