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33节(3 / 4)
平安闻言,抱着怀里幸存的宝贝跑了出去。
陈琰笑着地对钱祭酒解释,陛下反悔了,他不用去南京了,照旧担任国子监祭酒。
“………”
钱祭酒本来已经接受了,大不了像从前一样,继续在陈琰手底下混日子,横竖国子监如今今非昔比,他也不用像从前一样给陈琰当挡箭牌了。
谁知廷推当日,完全不知兵事的他竟然连升两级,被推举为兵部右侍郎,跻身正三品大员。
钱祭酒……不,钱部堂很崩溃,本来已经做好了去南京养老的准备,这官怎么越做越大了?
次日,皇帝召见陈琰,授意他就任兵部后,配合各部落实“改土归流”事宜。
考虑到武选司郎中毕竟职级有限,郭部堂又极力反对破格提拔于他,皇帝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把钱祭酒挂到兵部去,既不会对他造成掣肘,又可以继续帮他挡刀,也算废物再利用。
陈琰:“………”
怎么又来了?
堂堂四品大员给他当移动盾牌,这合适吗?
到底是谁给皇帝出得这种损主意?
第125章 没有比兵部更好玩的地……
一般来说,状元的升迁途径之中,极少出现出任兵部郎中的情况。
兵部武选司郎中,雅称大兵槽,职位虽小,实权却不小,负责全国五品及以下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及各种军事人事工作。
钱祭酒心如明镜,自己又被当成陈琰的挡箭牌了……
一回生二回熟,钱部堂很快就把自己劝明白了,皇帝都不嫌他无能,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再陪陈琰熬几年,把他熬熟了,自己也算功德圆满,找个回乡奉养父母的由头提前致仕——正三品致仕,怎么也算光宗耀祖了。
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景,钱部堂心安理得地去上任。
平安倒想请三天假,美其名曰侍奉父亲更调兵部,帮忙斟茶递水收拾签押房,实则是想去品鉴一下兵部厨子的做饭水平。
郭恒从陈琰那里听说了他的想法,去内阁办事经过博兼堂时特意把他叫出来,屈指敲他脑袋:“上个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爹没有仆从长随吗,需要你来侍奉?”
平安捂着脑袋道:“长随哪有亲儿子体贴,而且我爹的长随阿祥被我祖父征用了,其他人都做不来,我临时顶一下嘛。”
总有一大堆的理由。
郭恒说不过他,只提醒他功课不许落下,便离开了博兼堂。
珉王一脸羡慕嫉妒恨,他也想像平安一样潇洒,想去哪玩就去哪玩。
平安临散学前反复强调,他可不是去玩的,是充当苦力侍奉亲爹的。
珉王去乾清宫做功课时,特意将这件事告诉了父皇,言下之意是让他看看,这世上不止他一个人喜欢逃学,连陈平安也会找借口偷懒不上学。
谁料皇帝听后好一顿嘉许,自古“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份纯粹的孝心就比学识还要难得,让他多学一学。
珉王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您怎么不学一学平安他爹的好脾气,让儿子上赶着去跟前伺候,像你这样没事就狮子吼的,哪个儿子愿意主动接近?我没孝顺过你吗?你生病我没有侍疾吗?伺候一次被揍一次,我说什么了吗?
正在心里叨叨叨,就听太监禀报,璐王殿下来了。
“让他进来。”皇帝道。 ↑返回顶部↑
陈琰笑着地对钱祭酒解释,陛下反悔了,他不用去南京了,照旧担任国子监祭酒。
“………”
钱祭酒本来已经接受了,大不了像从前一样,继续在陈琰手底下混日子,横竖国子监如今今非昔比,他也不用像从前一样给陈琰当挡箭牌了。
谁知廷推当日,完全不知兵事的他竟然连升两级,被推举为兵部右侍郎,跻身正三品大员。
钱祭酒……不,钱部堂很崩溃,本来已经做好了去南京养老的准备,这官怎么越做越大了?
次日,皇帝召见陈琰,授意他就任兵部后,配合各部落实“改土归流”事宜。
考虑到武选司郎中毕竟职级有限,郭部堂又极力反对破格提拔于他,皇帝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把钱祭酒挂到兵部去,既不会对他造成掣肘,又可以继续帮他挡刀,也算废物再利用。
陈琰:“………”
怎么又来了?
堂堂四品大员给他当移动盾牌,这合适吗?
到底是谁给皇帝出得这种损主意?
第125章 没有比兵部更好玩的地……
一般来说,状元的升迁途径之中,极少出现出任兵部郎中的情况。
兵部武选司郎中,雅称大兵槽,职位虽小,实权却不小,负责全国五品及以下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及各种军事人事工作。
钱祭酒心如明镜,自己又被当成陈琰的挡箭牌了……
一回生二回熟,钱部堂很快就把自己劝明白了,皇帝都不嫌他无能,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再陪陈琰熬几年,把他熬熟了,自己也算功德圆满,找个回乡奉养父母的由头提前致仕——正三品致仕,怎么也算光宗耀祖了。
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景,钱部堂心安理得地去上任。
平安倒想请三天假,美其名曰侍奉父亲更调兵部,帮忙斟茶递水收拾签押房,实则是想去品鉴一下兵部厨子的做饭水平。
郭恒从陈琰那里听说了他的想法,去内阁办事经过博兼堂时特意把他叫出来,屈指敲他脑袋:“上个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爹没有仆从长随吗,需要你来侍奉?”
平安捂着脑袋道:“长随哪有亲儿子体贴,而且我爹的长随阿祥被我祖父征用了,其他人都做不来,我临时顶一下嘛。”
总有一大堆的理由。
郭恒说不过他,只提醒他功课不许落下,便离开了博兼堂。
珉王一脸羡慕嫉妒恨,他也想像平安一样潇洒,想去哪玩就去哪玩。
平安临散学前反复强调,他可不是去玩的,是充当苦力侍奉亲爹的。
珉王去乾清宫做功课时,特意将这件事告诉了父皇,言下之意是让他看看,这世上不止他一个人喜欢逃学,连陈平安也会找借口偷懒不上学。
谁料皇帝听后好一顿嘉许,自古“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份纯粹的孝心就比学识还要难得,让他多学一学。
珉王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您怎么不学一学平安他爹的好脾气,让儿子上赶着去跟前伺候,像你这样没事就狮子吼的,哪个儿子愿意主动接近?我没孝顺过你吗?你生病我没有侍疾吗?伺候一次被揍一次,我说什么了吗?
正在心里叨叨叨,就听太监禀报,璐王殿下来了。
“让他进来。”皇帝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