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我只想赚钱 第307节(2 / 4)
“就是,她还不如直接说个数,我们给她就是了。”林曼丽对陈桂兰也很有意见,“仗着我们景宥喜欢她女儿,就摆出丈母娘的架子来,你是不知道,现在景宥回来,直接去锦园,都不回老宅了。”
她就知道,小地方的女人就知道耍这些小心眼。
她算是领教了。
“等结了婚,你的儿子就成了她的儿子了。”林曼玲一向是唯恐天下不乱,“说不定人家以后就住在锦园了。”
“她们休想抢走我的儿子!”林曼丽气呼呼地走了。
十月二十号,就是农历九月初四,秋高气爽,天气也彻底凉快下来。
一大早,陆景宥开车来到锦园,接上陈桂兰和苏椒椒回了胶县城,陆嘉和说他坐久了车腰疼,没有跟他们同行,说明天他自己坐飞机过去。
陆景宥之所以开车,是因为答应赵顺发参加他的婚礼,开着车回去方便。
路上两个人轮流着开车,晚上六点多钟就到了世纪嘉园。
陈桂升一家早就做好饭等着他们了。
赵顺发这个准新郎也来了,见了陆景宥,跟见了亲人一样,两人不停地握手,互相祝贺。
家里人多,住不下,吃完饭陆景宥就领着赵顺发就去了国旅,两人过年分开后,经常打电话互相问候,并不觉得生分。
陈桂兰和陈桂升他们在客厅聊天,她先问了问陈娟结婚的事,陈桂升慢腾腾地说:“跟出嫁一样,去赵顺发家举行婚礼,然后再回来住。”
“我们两个人都不如赵顺发他娘有心眼,她说她不想以后在村里被人瞧不起,就让我们按照嫁闺女的流程来办婚礼。”徐月娥有些不高兴,“这样一来,赵顺发成了落户的,我们是嫁闺女,不是招养老女婿。”
第524章 老家的亲戚们
“都要结婚了,就别想这些了。”陈桂兰很了解陈桂升和徐月娥,他们就是太善良,凡事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以致于处处被动。
包括她也一样。
“要不是看在小赵是个好的,这门亲事早就算了。”陈桂升倒是不生气,“说一千道一万,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
“就是啊,原本我们以为小赵兄弟姐妹多,正好找个上门女婿,谁知道他哥哥不是他亲哥哥,只是个表哥,而且人家也不肯自己养老,非得扯着他一起。”徐月娥清醒的时候,也是个通情达理的,“咱们都是当父母的,也不能不体谅人家,一步一步地退让,就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了。”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就当小赵是个落户的,咱们娟嫁给他,以后也方便照顾你们。”陈桂兰安慰他们,“你就是招个养老女婿,也不能不让人家孝敬爹娘,时代不一样了。”
“只能这样想了。”陈桂升是个想得开的,“咱们只是私下里说说罢了,都要结婚了,不会因为这些事悔婚,只要女婿是个好的就行。”
“那倒是。”陈桂兰深有体会,她现在看明白了,有钱没钱都一个样,家家锅底都是黑的,陆家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家里也是一堆事。
聊完了陈娟,又开始聊苏椒椒订婚的事,陈桂兰没打算请苏家的人,实际到场的也就陈桂升和陈桂昌两家人,也就是两桌。
不过陈桂兰并不在意,她只是想回来走个过场,让亲戚们知道她女儿订婚了,人多人少都无所谓。
甚至,她还担心苏厚礼来闹事。
“你不用担心苏家的人,我跟陈江说了,那天让他和小赵留点心帮忙看着点,他们家的人不敢过来闹事。”陈桂升是过来人,安排得很周全,“回礼什么也是从那个喜运婚庆铺订的,咱也不管亲家是帝都的,还是那里的,都是按照咱们这边的风俗回礼就行。”
“喜运婚庆铺是咱们胶县最好的婚庆铺子,也是最贵的。”徐月娥插话道,“当时娟也是从那里订的,他们家的礼盒也好看。”
订婚回礼,就是喜六样。
贴着喜字的大馍馍一对,喜糖,香油果子,炸翻花,还有油炸面棋子,又甜又酥,很好吃,也是胶县城的特色。
早些年家里没钱的时候,都是主家自己在家做,得忙好几天,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大家都不愿意麻烦,就跑到城里去订做。 ↑返回顶部↑
她就知道,小地方的女人就知道耍这些小心眼。
她算是领教了。
“等结了婚,你的儿子就成了她的儿子了。”林曼玲一向是唯恐天下不乱,“说不定人家以后就住在锦园了。”
“她们休想抢走我的儿子!”林曼丽气呼呼地走了。
十月二十号,就是农历九月初四,秋高气爽,天气也彻底凉快下来。
一大早,陆景宥开车来到锦园,接上陈桂兰和苏椒椒回了胶县城,陆嘉和说他坐久了车腰疼,没有跟他们同行,说明天他自己坐飞机过去。
陆景宥之所以开车,是因为答应赵顺发参加他的婚礼,开着车回去方便。
路上两个人轮流着开车,晚上六点多钟就到了世纪嘉园。
陈桂升一家早就做好饭等着他们了。
赵顺发这个准新郎也来了,见了陆景宥,跟见了亲人一样,两人不停地握手,互相祝贺。
家里人多,住不下,吃完饭陆景宥就领着赵顺发就去了国旅,两人过年分开后,经常打电话互相问候,并不觉得生分。
陈桂兰和陈桂升他们在客厅聊天,她先问了问陈娟结婚的事,陈桂升慢腾腾地说:“跟出嫁一样,去赵顺发家举行婚礼,然后再回来住。”
“我们两个人都不如赵顺发他娘有心眼,她说她不想以后在村里被人瞧不起,就让我们按照嫁闺女的流程来办婚礼。”徐月娥有些不高兴,“这样一来,赵顺发成了落户的,我们是嫁闺女,不是招养老女婿。”
第524章 老家的亲戚们
“都要结婚了,就别想这些了。”陈桂兰很了解陈桂升和徐月娥,他们就是太善良,凡事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以致于处处被动。
包括她也一样。
“要不是看在小赵是个好的,这门亲事早就算了。”陈桂升倒是不生气,“说一千道一万,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
“就是啊,原本我们以为小赵兄弟姐妹多,正好找个上门女婿,谁知道他哥哥不是他亲哥哥,只是个表哥,而且人家也不肯自己养老,非得扯着他一起。”徐月娥清醒的时候,也是个通情达理的,“咱们都是当父母的,也不能不体谅人家,一步一步地退让,就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了。”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就当小赵是个落户的,咱们娟嫁给他,以后也方便照顾你们。”陈桂兰安慰他们,“你就是招个养老女婿,也不能不让人家孝敬爹娘,时代不一样了。”
“只能这样想了。”陈桂升是个想得开的,“咱们只是私下里说说罢了,都要结婚了,不会因为这些事悔婚,只要女婿是个好的就行。”
“那倒是。”陈桂兰深有体会,她现在看明白了,有钱没钱都一个样,家家锅底都是黑的,陆家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家里也是一堆事。
聊完了陈娟,又开始聊苏椒椒订婚的事,陈桂兰没打算请苏家的人,实际到场的也就陈桂升和陈桂昌两家人,也就是两桌。
不过陈桂兰并不在意,她只是想回来走个过场,让亲戚们知道她女儿订婚了,人多人少都无所谓。
甚至,她还担心苏厚礼来闹事。
“你不用担心苏家的人,我跟陈江说了,那天让他和小赵留点心帮忙看着点,他们家的人不敢过来闹事。”陈桂升是过来人,安排得很周全,“回礼什么也是从那个喜运婚庆铺订的,咱也不管亲家是帝都的,还是那里的,都是按照咱们这边的风俗回礼就行。”
“喜运婚庆铺是咱们胶县最好的婚庆铺子,也是最贵的。”徐月娥插话道,“当时娟也是从那里订的,他们家的礼盒也好看。”
订婚回礼,就是喜六样。
贴着喜字的大馍馍一对,喜糖,香油果子,炸翻花,还有油炸面棋子,又甜又酥,很好吃,也是胶县城的特色。
早些年家里没钱的时候,都是主家自己在家做,得忙好几天,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大家都不愿意麻烦,就跑到城里去订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