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3)
“为什么以为我不会来?”
孟秋华笑:“晏熔金会希望天下每个人都无病无灾,但我以为,乾元帝更想要一个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你说得没错,”晏熔金在她一瞬凛厉的目光下悠悠道,“但这两者并不冲突。我要博的好时机,从来不是以迫害百姓为代价的。”
“我从小就知道,有能力时见死不救,就是一种错误。”
“所以我在疫情刚起时,就派了扬州的医者来,陆陆续续的,好几波。”
孟秋华熄了锅炉,但水还在呜呜叫,她站起来端了盛麻布条的托盘,往外面送去:“我知道,那是疫病最吓人的时候,许多医者自发赶来,不报来处,只说‘受人所托,消灾济世’。后来有一天,查路引的兵卒上报方誉清:有大量扬州的医者涌入,众人才始觉有异。”
“他们说,是你听闻这里陷入苦难,不忍坐视,特派他们前来救助。但因先前衢州攀咬,怕梁州官民猜忌,才不敢声张。”
“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有人怀疑,扬州并非幕后黑手,是被冤枉的。也就是在那之后,你很快拿出物证,罪指王眷殊。”
晏熔金帮她掀开门帘,道:“没叫你对我失望,真是太好了。”
孟秋华说:“但我不明白,你现在大费周章地来,是要做什么?仅仅为了澄清事实和坐实美名吗?这里的‘鱼鳞疫’仍然会死人,我总觉得你还有别的事要做。”
晏熔金和她穿行过各分区的病人,耳边萦绕着嗳呜哼唧的呻吟,他们同别的医者一起涂敷料、换包扎、喂方药,叮嘱病人再痒也不能抓挠。
晏熔金携着孟秋华的疑问,同她忙活完了半天。
最后焚烧旧布条时,他才迟迟作了答:“我就是为这些来的。证清白,挽名声,救人,看看水深火热中的梁州是何模样,叫我更加励精图治,不断地警醒自己懈怠和出错的下场。”
“只是仅仅做这些,效果来的也远比你想得大。你信我不信,孟秋华?”
“我懂了,”孟秋华微微笑着,“但下次不要和我说了,我现在在给方誉清做事。”
“你会告密?”他配合地眯起眼问。
“不会,我知道你是比他更好的主公,你不会投降,不会手足无策,只要你身后有百姓,你就会一往无前,永远能逼自己做出对策。可是,方誉清也尽力了,他是个好人,你告诉了我,我看他的眼睛会心虚。”
晏熔金问她:“不容易吧,这四年。从井州到梁州。”
孟秋华深吸了口气,木炭的焦呛味窜通鼻腔,将疫病的死鱼味刺散削薄了。
她说:“何止是不容易,简直是要了命。”
她撩起手腕脚踝的衣物,给他看上面火烙的痕迹:“当年我在井州讲学,你说得是对的,我太招摇、不知恐惧了,果然被官府抓了去,把我当乱党处置。”
“幸好在死前,牢狱暴动了,有人冲出牢房,砍伤看守;有人侧头看我一眼,劈断了我的锁,”她吐出浊气,仿佛在讲述中再次尘埃落定,“最终,有人逃脱,有人被砍死,还有人自始至终缩在墙角,没有动过一分一毫。”
“我是哪种呢?我想活。我当时不能留在井州,一定会被抓回去剥皮的,但我的路引不能用了......”她拉下绢布,给晏熔金看她脸上的疤痕,道道泥石山脊交错,赫然惊目。
“所以我划毁了脸,扮作方誉清才病死的妻子,借他出了城。”
“然后我们结伴而行,去了衢州,他要寻一位谋士,我要求一个明主。可惜衢州的陈卫明不是,他激进、自大,听不进劝。我与其他谋士,统共二十余人,轮番劝他,他不听,只在面上摆出副礼贤下士的假样。”
“话谈完了,仍旧朝北进军,想越山一路直取汴京,果然人手折损过半。”
“于是我又走了,唱戏的管这叫‘夜奔’,听着是不是很传奇浪漫?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逃亡路,如今我也没逃到终点,只是迷失方向了暂时歇脚。”
晏熔金问她:“你和陈卫明当时,为什么到梁州来?”
孟秋华拍了拍腿,“嗳”了声:“吃饭去吧,腰酸背疼得累死了,你这一问,一时半会又说不完。”
故友重逢,天时地利人和都无,深陷灾疫,一切从简。 ↑返回顶部↑
孟秋华笑:“晏熔金会希望天下每个人都无病无灾,但我以为,乾元帝更想要一个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你说得没错,”晏熔金在她一瞬凛厉的目光下悠悠道,“但这两者并不冲突。我要博的好时机,从来不是以迫害百姓为代价的。”
“我从小就知道,有能力时见死不救,就是一种错误。”
“所以我在疫情刚起时,就派了扬州的医者来,陆陆续续的,好几波。”
孟秋华熄了锅炉,但水还在呜呜叫,她站起来端了盛麻布条的托盘,往外面送去:“我知道,那是疫病最吓人的时候,许多医者自发赶来,不报来处,只说‘受人所托,消灾济世’。后来有一天,查路引的兵卒上报方誉清:有大量扬州的医者涌入,众人才始觉有异。”
“他们说,是你听闻这里陷入苦难,不忍坐视,特派他们前来救助。但因先前衢州攀咬,怕梁州官民猜忌,才不敢声张。”
“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有人怀疑,扬州并非幕后黑手,是被冤枉的。也就是在那之后,你很快拿出物证,罪指王眷殊。”
晏熔金帮她掀开门帘,道:“没叫你对我失望,真是太好了。”
孟秋华说:“但我不明白,你现在大费周章地来,是要做什么?仅仅为了澄清事实和坐实美名吗?这里的‘鱼鳞疫’仍然会死人,我总觉得你还有别的事要做。”
晏熔金和她穿行过各分区的病人,耳边萦绕着嗳呜哼唧的呻吟,他们同别的医者一起涂敷料、换包扎、喂方药,叮嘱病人再痒也不能抓挠。
晏熔金携着孟秋华的疑问,同她忙活完了半天。
最后焚烧旧布条时,他才迟迟作了答:“我就是为这些来的。证清白,挽名声,救人,看看水深火热中的梁州是何模样,叫我更加励精图治,不断地警醒自己懈怠和出错的下场。”
“只是仅仅做这些,效果来的也远比你想得大。你信我不信,孟秋华?”
“我懂了,”孟秋华微微笑着,“但下次不要和我说了,我现在在给方誉清做事。”
“你会告密?”他配合地眯起眼问。
“不会,我知道你是比他更好的主公,你不会投降,不会手足无策,只要你身后有百姓,你就会一往无前,永远能逼自己做出对策。可是,方誉清也尽力了,他是个好人,你告诉了我,我看他的眼睛会心虚。”
晏熔金问她:“不容易吧,这四年。从井州到梁州。”
孟秋华深吸了口气,木炭的焦呛味窜通鼻腔,将疫病的死鱼味刺散削薄了。
她说:“何止是不容易,简直是要了命。”
她撩起手腕脚踝的衣物,给他看上面火烙的痕迹:“当年我在井州讲学,你说得是对的,我太招摇、不知恐惧了,果然被官府抓了去,把我当乱党处置。”
“幸好在死前,牢狱暴动了,有人冲出牢房,砍伤看守;有人侧头看我一眼,劈断了我的锁,”她吐出浊气,仿佛在讲述中再次尘埃落定,“最终,有人逃脱,有人被砍死,还有人自始至终缩在墙角,没有动过一分一毫。”
“我是哪种呢?我想活。我当时不能留在井州,一定会被抓回去剥皮的,但我的路引不能用了......”她拉下绢布,给晏熔金看她脸上的疤痕,道道泥石山脊交错,赫然惊目。
“所以我划毁了脸,扮作方誉清才病死的妻子,借他出了城。”
“然后我们结伴而行,去了衢州,他要寻一位谋士,我要求一个明主。可惜衢州的陈卫明不是,他激进、自大,听不进劝。我与其他谋士,统共二十余人,轮番劝他,他不听,只在面上摆出副礼贤下士的假样。”
“话谈完了,仍旧朝北进军,想越山一路直取汴京,果然人手折损过半。”
“于是我又走了,唱戏的管这叫‘夜奔’,听着是不是很传奇浪漫?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逃亡路,如今我也没逃到终点,只是迷失方向了暂时歇脚。”
晏熔金问她:“你和陈卫明当时,为什么到梁州来?”
孟秋华拍了拍腿,“嗳”了声:“吃饭去吧,腰酸背疼得累死了,你这一问,一时半会又说不完。”
故友重逢,天时地利人和都无,深陷灾疫,一切从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