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位台湾老兵叫高孝平,已90岁高龄。14岁时跟着国民党军队去到台湾,由于年龄小,到台后只能自力更生,当过小贩、家仆,后来赚到钱后,又去学校读书识字,有了文化基础后,开始做点小生意。他那时跟着同乡一起逃难,结果同乡死在路上,只剩他一人,回不了家,也没法写信,但心里一直忘不了登海老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在异乡的日子,充满艰辛苦楚,由于思乡心切,他尝试学做家乡的食物,记忆早已模糊,可自己却始终记得母亲在他最后离乡时亲手做的手擀面。
  后来,高孝平用积蓄开了家面馆,说是家乡口味,可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口味,后来又根据当地人喜好进行改良,面依旧是手擀面,可汤是牛大骨吊的,加入牛肉或者牛附件,又配上时令蔬菜,当地人统称为“孝平牛肉面”。
  孝平面馆在台湾有几百家分店,高老先生虽然早已退休,面馆已经传到孙子辈,但始终顾念大陆老家的亲友。二十一世纪初他曾联系过老家这边,得知父母早已入土,家里只剩年过半百的弟弟妹妹,加上忙生意,只托人寄了一笔钱让当地政府转交。
  如今他耄耋之年,依旧健在,可老家同辈的亲人就只剩一个妹妹了。这次回来估计也是自己生前最后一次探亲,一是祭祖,二是介绍晚辈们认亲,不能人没了,根也没了,中国人讲究追根溯源、落叶归根,这份血浓于水的亲缘不能被山海阻断。
  “市政府、政协还有统战部的领导都提前开过会,这次台湾老兵归乡祭祖意义非凡,除了政治因素,还涉及投资,与本地企业合作等,工商联这边也开了动员会,所以我们在接待上要极为用心。这也是上头对我们酒店的看重,毕竟昆仑大酒店曾主要负责接待外宾和各地考察团,这点经验还是有的。”
  姜守国把中层以上领导集中起来,开个特别会议:“时间就定在中秋节假期,取个团圆的寓意。”
  但大家心里也有数,中秋国庆这种大火的节日,滕氏悦海那边几乎天天满房,不然这个机会怎么能落到昆仑头上。不过机会也要辩证看,有时是机遇,但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危机,鉴于上半年胡志远在政务会安排上出大纰漏,姜守国钦点姜河来做调度,许静雅、郭珍、张茂、张涵这些部门经理负责协调配合。
  众人翻看着材料,姜河提到:“高孝平先生会带着团队在中秋前一天抵达登海机场,我们酒店负责接机,机场会有一个简短的亲属见面仪式,入住客房后,我们要做好各项服务,尤其是医疗保障团队得就位,中秋节一早酒店安排专车送高家人去老家高疃村祭祖,见亲人,下午市里领导来探望,进行简单座谈。这期间呢,市里大小媒体也都跟随报道,酒店这边要做好安保、舆论和餐饮服务等方面工作,保证团队在酒店住的舒心,也是让上级领导放心。”
  副总武宗明也点头,表示在后勤保障上要做足功夫。
  “其他人看看还有没有特别注意的?”姜守国问。
  姜河把前段时间收集的材料整合成报告发给众领导,“我根据昆仑大酒店之前接待考察团的经验,结合这次台湾老兵回乡行程,做了个简单的汇总。”
  她正了正身子,把材料上标好的重点内容重申一遍:“首先考虑高先生年岁已高,有慢性病,虽然通知说他带了医疗保障团队,但咱这还是要做好各种准备,酒店医务室的几个医生可能力量薄弱些。这方面我们酒店是不是要和上级报备,看是否可以安排附近医院开绿色通道,万一出现问题也好补救。”
  她压了口茶,点到为止,继续说:“在餐饮上,我和许经理聊过,还是以传统家乡口味为主,我看这个通知上也没标老先生的口味和禁忌,所以……”
  胡志远打断:“我说姜助理啊,你也不能什么都是家乡味家乡味的,你那个本土菜主要还是面向游客,为了吃个新鲜,人家高老爷子怎么说也是大老板,还是以吃好为主。”
  姜守国嘴角向下,交叉手指,在转椅上左右转转。
  众人会意,这是领导想继续听下去的表现。
  姜河也不理论,以和为贵:“那我们就两手准备,高档食材、本土菜还有台湾风味也准备些。”
  “这恐怕不现实。”胡志远否定,“咱这的厨师就是咱这的水平,咱们只能拿出最能显示水平的东西来,你要什么都弄,反而弄巧成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