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恰好路过一段海岸,从车窗往外看,海上清一色白色帆船,离得远,主帆上的字看不清,只看见船只摇摇晃晃随着风和浪前行。
  姜河眼眸微动,自己对帆船并不陌生,那还是大学毕业后,滕彧从游泳项目改为练习帆船,他那时也在学习中,却像个老手一样教她,她倒是学得快,只是体会不到其中的快乐,只记得海上的风又咸又腥,让人想吐。
  姜山说,用他那惯有的冷言冷语:“那边是国家帆船队的船,又是一年暑期训练季,悦海酒店有得忙了,伺前伺后,看着吧,这两天又得大肆报道。唉,人家的生意如火如荼,咱这就要人走茶凉。”
  许静雅这次也不说他了,因他说的是事实。现在昆仑无法破局,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让人堵得慌。
  姜河打趣,用伟人的话安慰大家:“没事。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是武器,而是人。滕氏确实强,但弊端已显露,他们这么搞垄断正在失去人心,而我们要抓住的,就是人心。昆仑必须找机会提振名声,不然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合作。”
  许静雅犯愁:“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怎么找呢?”
  姜河再次看向远处的帆船,想了下,说:“滕氏是以海为生,海洋、海鲜、海景,那我们昆仑就靠山为生,山里不缺好东西。所谓特色,不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吗?我不信做不起来。”
  她这份心力实在难得。车上所有人都静默着。
  姜河以为,他们只是不想打击自己而已。
  但是无所谓,想要做事,就不能内耗,这个时候绝不能心力涣散,她就算装,也要装得让所有人都信。
  这次见了林红英,虽然跟受辱一般,但姜河觉得,未来合作也不是没希望,这是个双赢的事,林红英那么聪明,不可能想不通。况且,她又不是不清楚昆仑与滕氏的敌对关系,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都是闯荡商海的人,又是那样雷厉风行的女企业家,有仇必报该不在话下。
  只不过如何才能跨过姜守国曾制造的门槛呢?
  一筹莫展之际,姜守国又给她发了张任务卡。
  那是一张非常形式主义的任务卡。
  是去抽空参加工商联组织的登海企业家二代培训班。当然名头不能是这个,是以“传承匠心,携手同行”为口号举办的。
  姜河推辞,但看到培训课程里有熟悉的教师名字,稍微转念,答应了。
  宋乐琪。培训班的助教兼班主任。
  所以,当乐琪知道姜河也要加入这个沽名钓誉的培训班时,先大肆批判几句,却也难掩开心,对她说:“你来也好,帮我治治傅明瀚这个刺头!”
  “他怎么你了?”姜河问。
  宋乐琪仰天长叹:“我看他就是见不得我好!都快把我和学长搞分手了!”
  第27章 冤家路窄
  所谓的“富二代”培训班,最早可追溯至江浙那边。因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老一辈企业家的财富要传承和发展,这些未来掌门人自然要学会规划和利用财富,以及思考延续家业的同时,怎样为社会造福。
  当然了,话虽如此,但培训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学习知识,而且很大程度上学不到什么知识,更多还是培训的隐性价值,那便是拉拉关系,搞搞圈子。
  至此,姜河也深深明白,姜守国的意思很明显,她回来,要么相亲,要么去搞交际,还是那套老思想,自己不仅是个工具人,更是个牺牲品。也许他们就没想着让昆仑打个翻身仗,就像大清亡了之后的那些老八旗,还是觉得身份上高人一等。
  这种培训班以大学为基础,一般找几个财经系老师讲讲课,再请几个业界翘楚分享心得,然后组织学员出去团建,最后开卷考试,或提交论文,发结业证书。
  大学很愿意接这种钱多事少的活。毕竟搞得好的话,还有企业家愿意投钱改善基础设施。尤其像明德大学登海分校这种文科性学校,很需要资金支持。
  当年建新校区时还发动全国各地校友来“援建”。捐资超过2000元就可以认领园区一棵树,挂上牌子,写上“谁谁校友捐”;超过5000就可以在校园某一长椅上刻“某某校友捐”,更别提那些大拿校友捐的各种电子器材乃至教学楼了,随处可见有钱且热心的校友名字。
  这是今年的第一期培训,为期十天。宋乐琪是学经济出身,在登海分校财政金融学院当讲师,是本次培训班的助教。除了上两次基础课,其余每节课都要跟班,组织学员讨论、分发资料、辅导论文等。
  用一讲师来做助教,更显得学校重视,也是给足有钱人面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