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2 / 2)
沈知衍也知道继任官员该是不差,宣威现在是植棉大户,便是为着棉甲,圣上派来的继任官员也不会是个混年资的。更何况,今年给顾郡守送年礼的时候,还得了顾郡守透露的消息,继任官员出身不凡,沈知衍与他搞好关系不会有错。
修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个大工程,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时候就更困难。
钱,有沈知衍和林芷带头捐款,尤其是林芷一次性捐款三千贯的大手笔之下,宣威县有些头脸和家底的人家都捐了些。客舍内的商队,在听闻沈大人要为捐款修路者作文立碑为嘉后,客舍内的跑商们很是出了一笔钱。
银钱登记造册入库,倒是暂且不担心,可修路规划和征路役才是棘手。
宣威县荒芜了这么些年,城内道路状况实在不佳。连接衙门、城门、市集的主干道都坑坑洼洼,必要大修,就更别说其余各处了。城内如此,城外更甚,州县之间的官道必要修缮,驿站还搁在官道边儿上呢,必是要修的。
这两处,还要用好料子,至少得混些砂石才能教车马来往的主路坚实些,承受得住来来往往运送物资的车马。
沈知衍还想将城内住宅区以及城外屯里的乡土道路一并修缮,这些倒是只用黄土夯实就成。可这样一来,工程颇大,在这个人力为主的时代,所征的民役数量可不小。沈知衍粗粗算了一回,便皱眉,他倒不是担心过度征调引发民怨。不夸张的说,宣威县的百姓现在对沈大人有种盲目的崇拜,别说修路了,便是有天沈大人突然上马召人去打鞑靼,那也是一征一个准儿。
实在是宣威人手不足,这个只有一千来人的下县实在承担了太多:植棉的重任还压在肩上呢。
是以,沈大人又修书一封,交与顶头上司顾郡守,上头详细列了计划表:合时修哪段路,需要多少银钱和民壮,预计何时能修完。这是一份儿完整可行的计划书,规规矩矩呈在了顾郡守的案上。
顾郡守对沈知衍这位下属也是服气了,扶着额头苦笑,抠抠搜搜拨了五十流犯给宣威,还象征性地拨了五十两修路银。顾郡守也是没想到,有一天他手下人会争着抢着要流犯。
冬日里,沈大人将计划书写完,又作文记下宣威修路之美谈。当然了,他又去薅顾郡守的羊毛了,求人给他的《宣威沟洫志》作序。这年头,将上峰用到这份儿上的,也只有沈知衍了。
送来的流犯安置好,给人吃饱养一养,冬日里虽不好动土,可筛砂制碌碡养牲口还是能做的。一句话,都别闲着,为了宣威修路都动起来吧。
最后一个冬日过得甚是繁忙,一眨眼似乎就要换春衫了。开春后的宣威更显繁忙,春耕、修路两件大事儿碰在一起,真是教人忙得脚不沾地。
与众人的忙碌不同,陶丰儿随着天气愈暖,整个人显得愈发没精神。
林芷知道,陶洮出去一年多了,若是顺利,怎么着儿也该回来了。她心里也担心,沈家的商队也没回来。可她没其他的法子,只能让陶丰儿日日去城外等上一回。
这日,在沈知衍穿着短褐,率民夫夯土三尺[1]时,宣威城外的客舍倒是教人围地水泄不通。
无他,去年冬日,他们笑话的那支小商队,居然赶着浩浩荡荡地马群回来了!杨典史来报的时候,沈知衍瞬间反应过来,是陶洮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不止活着回来,还真带了良马回来!
沈知衍顾得不夯土了,将事情交与胡主簿,自己匆匆赶往城外的时候,还不忘着人快马加鞭与顾郡守送信。
陶洮这一路来,定是已经引起众人注意,可他既然选择在宣威落脚,那沈知衍必要将人和马都好好留住。这批马,不能在他地界上被人给分走!
顾大人,到了拼背景的时候了,可别掉链子啊!
沈知衍猜得没错,等他赶到客舍的时候,已经有人来强征良马了。幸而陶洮胆子大还会忽悠人,又将‘奉旨经商’那套说辞拿出来,又有沈知衍站在一旁,居然真让来的几方人马暂且不敢妄动。
↑返回顶部↑
修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个大工程,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时候就更困难。
钱,有沈知衍和林芷带头捐款,尤其是林芷一次性捐款三千贯的大手笔之下,宣威县有些头脸和家底的人家都捐了些。客舍内的商队,在听闻沈大人要为捐款修路者作文立碑为嘉后,客舍内的跑商们很是出了一笔钱。
银钱登记造册入库,倒是暂且不担心,可修路规划和征路役才是棘手。
宣威县荒芜了这么些年,城内道路状况实在不佳。连接衙门、城门、市集的主干道都坑坑洼洼,必要大修,就更别说其余各处了。城内如此,城外更甚,州县之间的官道必要修缮,驿站还搁在官道边儿上呢,必是要修的。
这两处,还要用好料子,至少得混些砂石才能教车马来往的主路坚实些,承受得住来来往往运送物资的车马。
沈知衍还想将城内住宅区以及城外屯里的乡土道路一并修缮,这些倒是只用黄土夯实就成。可这样一来,工程颇大,在这个人力为主的时代,所征的民役数量可不小。沈知衍粗粗算了一回,便皱眉,他倒不是担心过度征调引发民怨。不夸张的说,宣威县的百姓现在对沈大人有种盲目的崇拜,别说修路了,便是有天沈大人突然上马召人去打鞑靼,那也是一征一个准儿。
实在是宣威人手不足,这个只有一千来人的下县实在承担了太多:植棉的重任还压在肩上呢。
是以,沈大人又修书一封,交与顶头上司顾郡守,上头详细列了计划表:合时修哪段路,需要多少银钱和民壮,预计何时能修完。这是一份儿完整可行的计划书,规规矩矩呈在了顾郡守的案上。
顾郡守对沈知衍这位下属也是服气了,扶着额头苦笑,抠抠搜搜拨了五十流犯给宣威,还象征性地拨了五十两修路银。顾郡守也是没想到,有一天他手下人会争着抢着要流犯。
冬日里,沈大人将计划书写完,又作文记下宣威修路之美谈。当然了,他又去薅顾郡守的羊毛了,求人给他的《宣威沟洫志》作序。这年头,将上峰用到这份儿上的,也只有沈知衍了。
送来的流犯安置好,给人吃饱养一养,冬日里虽不好动土,可筛砂制碌碡养牲口还是能做的。一句话,都别闲着,为了宣威修路都动起来吧。
最后一个冬日过得甚是繁忙,一眨眼似乎就要换春衫了。开春后的宣威更显繁忙,春耕、修路两件大事儿碰在一起,真是教人忙得脚不沾地。
与众人的忙碌不同,陶丰儿随着天气愈暖,整个人显得愈发没精神。
林芷知道,陶洮出去一年多了,若是顺利,怎么着儿也该回来了。她心里也担心,沈家的商队也没回来。可她没其他的法子,只能让陶丰儿日日去城外等上一回。
这日,在沈知衍穿着短褐,率民夫夯土三尺[1]时,宣威城外的客舍倒是教人围地水泄不通。
无他,去年冬日,他们笑话的那支小商队,居然赶着浩浩荡荡地马群回来了!杨典史来报的时候,沈知衍瞬间反应过来,是陶洮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不止活着回来,还真带了良马回来!
沈知衍顾得不夯土了,将事情交与胡主簿,自己匆匆赶往城外的时候,还不忘着人快马加鞭与顾郡守送信。
陶洮这一路来,定是已经引起众人注意,可他既然选择在宣威落脚,那沈知衍必要将人和马都好好留住。这批马,不能在他地界上被人给分走!
顾大人,到了拼背景的时候了,可别掉链子啊!
沈知衍猜得没错,等他赶到客舍的时候,已经有人来强征良马了。幸而陶洮胆子大还会忽悠人,又将‘奉旨经商’那套说辞拿出来,又有沈知衍站在一旁,居然真让来的几方人马暂且不敢妄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