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后身子不好,圣上至仁至孝,举天下之力供养生母,近些日子,太后的身子好容易才略好了几分。可因着寿康宫起火的事儿,一下子又病倒了。
  病情来势汹汹,整个太医院束手无策。太后缠绵病榻,少有清醒之时。
  圣上大怒,一边先给陪葬天团太医院下了治不好太后便一同陪葬的死令,一边不忘找玄学的麻烦。
  宫里供奉的道教佛教齐齐上阵,甭管抄经还是念佛,总之,都为太后她老人家动起来。对着这些个道长上师,圣上还算客气。
  可自家正经的玄学部门就没这么好运了,钦天监被圣上接连下旨申斥。
  钦天监的四科主事直接住在了衙门里,昼夜不歇灯火通明,就为了化解冲撞太后的不祥之兆。听说监正一日三次往宫里跑,腿都跑细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后的病情不见好转,贡院又起火了。
  原先只是小火,可偏偏那夜起了好大的东南风。火借风势,兼之贡院的考棚都是一排又一排连成片的,一下子便燃了起来。
  好在因着这届春闱的特殊性,贡院里人手充足,水缸、水柜、麻搭、沙土等灭火工具一应俱全,到底是没叫这火完全烧起来酿成大祸。
  只是伤了好些人,灭火的兵丁、应考的举子都有,就连巡考的内帘官也有两人受伤。还有好些个学子惊惧之下仓皇逃窜,便又发生了好些起因拥挤踩踏而受伤的事件。
  贡院的大门还是没开。
  才刚修缮一新的考棚又被烟熏又被火燎,顷刻间便又化作断壁残垣。沈知衍看着远处的浓烟被大风吹散了又聚拢,焦糊的木炭味裹着潮湿的水腥气扑面而来。
  他蓦地记起曾经读过的史料,就在十几年前,蹸州乡试期间曾发生过贡院起火的事件:火延二日,至公堂东侧号舍四十余间,烧毙考生七,伤者百余人。[1]
  因为太祖定下的乡试考试期间,闭门落锁,不可开门的规矩。那场大火过后,考场大门开启时,考场内的情形实在是惨不忍睹。别说考生了,连把守的兵卫和主副考官们都惶惶然似惊弓之鸟。
  好些考完的学子甚至没等到放榜之日便惊惧离世。
  这次的火势相比之下不算什么,贡院大门紧闭自然应该继续考试。可沈知衍还是没动笔,他人在贡院,自然不知院外之事,他不知道寿康宫起火,不知道太后病得厉害,更不知道钦天监为此一天被骂三回。
  可他能看见,守在他号舍门边儿的兵卫。从火起至灭火,面上不见惊慌,身形未动,不曾离开过他的号舍门口半步。
  抬头望了望天,依稀能瞧见几颗星子闪烁。快结束了吧?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
  沈知衍料得很准,第二日,贡院的大门大开,此时还未到第二场考试结束之时。伴随着贡院大门的开启,还有一道圣旨。
  总结下来就三点:
  第一,此次春闱大火,伤者甚多,圣上仁善,不忍见参考的学子和尽职的官员兵丁有伤却不得好生医治。下令开启贡院大门,特特开恩让太医院的太医们携药医治伤者。
  第二,此次春闱就此作废,来年开恩科。
  第三,太后凤体抱恙,钦天监上报,此次春闱参考学子中有冲撞太后之人,需找出这些人,为太后祈福。
  自然,太后命格贵重原是无事。可此次参与春闱之人是大虞朝立国以来人数最多的,这才引得天象异动火殃显空。
  贡院起火的当天,钦天监的监正便漏夜入宫觐见圣上;第二日更是在大朝会上舌战群儒,力压一众反对开贡院废春闱的官员。
  说得急了,还口不择言说出:圣上以仁孝治天下,拦着不让举子为太后祈福,便是那等包藏祸心动摇国本的小人。
  总之,在钦天监监正的口中,这届春闱从考前的释奠礼、考时的封门礼、主副考官命犯流年、参考学子命格之冲哪哪都是问题,为了太后凤体,为了圣上清名,为了大虞朝的安定,必须就此作罢!
  忠君和孝义两重大山压下来,钦天监监正胜得毫无悬念。
  永安三年的春闱就这样草草收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