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3)
“公主要不要和我比试一下?看看是我这个漠北王子的箭法厉害,还是你这位大清公主的箭法厉害?”多尔济说着,已弯弓如满月,射出一箭,正中靶心。
恪静的好胜心还是被多尔济激起来一些:“我们比试十支箭?”
“好啊。”多尔济伸手作请:“公主先来。”
“
这场比试自然不分伯仲,恪静的十支箭都射中了靶心,多尔济的十支也都射中了靶心。多尔济笑道:“大清公主,果然名不虚传!”
恪静有些骄傲:“我的骑射是阿玛教的,若是名不副实,岂非要堕了阿玛的名头。你也不赖么,很稳很准啊。”
“我们漠北蒙古虽然被你们视作苦寒之地,不过胜在地广人稀,适合跑马,也适合练习骑射。公主可有兴趣去瞧瞧?”
恪静摇头如拨浪鼓:“我啊,我喜欢江南的小桥流水,不喜欢漠北的苦寒,抱歉了啊。”
“没有什么好抱歉的。”多尔济看的很开:“你们女孩子么,真要喜欢在苦寒之地待着,才奇怪吧。不过,我与公主相识一场,也该对公主说实话,多尔济此来京城,的确是为了求娶一位公主。不成想,竟在京城街头与四公主巧遇,是一种缘分。”
恪静嗤之以鼻:“缘分这个东西呢,有好的也有坏了,有一种缘分叫孽缘,王子应该听说过吧?”当然没有等多尔济再说下去,恪静就离开了射箭场。
“孽缘……”多尔济品着恪静说的这两个
字,未置可否。
其时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多尔济觉得恪静不愿意去漠北和亲,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把皇上这边说通,那四公主还是要做他的王妃的。他无论怎么琢磨,都觉着用四公主的亲事换漠北蒙古的忠诚,是大清皇帝赚到了,只是他太过看轻恪静在玄烨心中的位置。
“你想求娶朕的四公主?”玄烨只觉得自己听到了一个大笑话:“多尔济,来求亲之前,你不打听打听四公主是谁么?”
多尔济自信满满:“我知道四公主是皇上的掌上明珠,是您和宜妃娘娘的女儿。”
“恪静是朕和宜妃唯一的宝贝女儿。”玄烨用了唯一和宝贝两个字:“不要说跟着你去漠北了,就算是嫁出京城,朕也是不会同意的。”
“皇上不再想想么?公主嫁给我,便是漠北的王妃,将来皇上与噶尔丹之间再起战事,我可以向皇上保证,漠北蒙古的军队会和大清的军队站在一起。”
“听起来,朕的四公主若是不去做你的王妃,你漠北的军队就要和噶尔丹站在一起?”
多尔济回说:“我们愿意像漠南蒙古一样,和大清站在一起,可是没有联姻的维系,这层关系,皇上不会觉得不够牢靠?听说太宗皇帝当年为了得到蒙古的支持,后宫中可是娶了不少蒙古妃子。”
“你啊,道理学的不错。只是你错算了一点,恪静不是一般的公主,别惦记了。朕其他的公主,你可以选一位合适的,朕乐得和漠北成为一家人。”玄烨始终微笑着。
第120章
多尔济对于玄烨的说法是不太能接受的,毕竟他自幼学的都是生在皇家也好,生在汗王家也好,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天生是要为了各自的那块领地去做那些不能不做之事的。
蒙古和大清联姻由来已久,作为大清的皇帝,怎么会舍不得一位公主呢?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事件。
直到玄烨命人将其他公主的画像送来给多尔济看,颇有一种除了恪静,你选谁都成的意思,多尔济才隐隐感觉到恪静在皇上心里是不一样的。
宫里面的墙说不透风是真的不透风,可只要皇上想让哪堵墙透风,那堵墙必然就像筛子一样。
于是,恪静很快就收到有关多尔济的全部小道消息,当然所有小道消息虽然来源各不相同,可是全都保真。
“额娘,我听说那个多尔济居然跟阿玛说,想要娶我?”恪静一边吃冰西瓜,一边和岫钰闲聊着。
岫钰正端着茶盏慢慢喝热茶,道:“是真的,你怎么想?想嫁去漠北么?”
“当然不想了!”恪静头摇得就像拨浪鼓一样:“漠北是什么地方,哪儿有京城好,更不如江南好,女儿才不要去。”
岫钰笑着摇头。 ↑返回顶部↑
恪静的好胜心还是被多尔济激起来一些:“我们比试十支箭?”
“好啊。”多尔济伸手作请:“公主先来。”
“
这场比试自然不分伯仲,恪静的十支箭都射中了靶心,多尔济的十支也都射中了靶心。多尔济笑道:“大清公主,果然名不虚传!”
恪静有些骄傲:“我的骑射是阿玛教的,若是名不副实,岂非要堕了阿玛的名头。你也不赖么,很稳很准啊。”
“我们漠北蒙古虽然被你们视作苦寒之地,不过胜在地广人稀,适合跑马,也适合练习骑射。公主可有兴趣去瞧瞧?”
恪静摇头如拨浪鼓:“我啊,我喜欢江南的小桥流水,不喜欢漠北的苦寒,抱歉了啊。”
“没有什么好抱歉的。”多尔济看的很开:“你们女孩子么,真要喜欢在苦寒之地待着,才奇怪吧。不过,我与公主相识一场,也该对公主说实话,多尔济此来京城,的确是为了求娶一位公主。不成想,竟在京城街头与四公主巧遇,是一种缘分。”
恪静嗤之以鼻:“缘分这个东西呢,有好的也有坏了,有一种缘分叫孽缘,王子应该听说过吧?”当然没有等多尔济再说下去,恪静就离开了射箭场。
“孽缘……”多尔济品着恪静说的这两个
字,未置可否。
其时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多尔济觉得恪静不愿意去漠北和亲,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把皇上这边说通,那四公主还是要做他的王妃的。他无论怎么琢磨,都觉着用四公主的亲事换漠北蒙古的忠诚,是大清皇帝赚到了,只是他太过看轻恪静在玄烨心中的位置。
“你想求娶朕的四公主?”玄烨只觉得自己听到了一个大笑话:“多尔济,来求亲之前,你不打听打听四公主是谁么?”
多尔济自信满满:“我知道四公主是皇上的掌上明珠,是您和宜妃娘娘的女儿。”
“恪静是朕和宜妃唯一的宝贝女儿。”玄烨用了唯一和宝贝两个字:“不要说跟着你去漠北了,就算是嫁出京城,朕也是不会同意的。”
“皇上不再想想么?公主嫁给我,便是漠北的王妃,将来皇上与噶尔丹之间再起战事,我可以向皇上保证,漠北蒙古的军队会和大清的军队站在一起。”
“听起来,朕的四公主若是不去做你的王妃,你漠北的军队就要和噶尔丹站在一起?”
多尔济回说:“我们愿意像漠南蒙古一样,和大清站在一起,可是没有联姻的维系,这层关系,皇上不会觉得不够牢靠?听说太宗皇帝当年为了得到蒙古的支持,后宫中可是娶了不少蒙古妃子。”
“你啊,道理学的不错。只是你错算了一点,恪静不是一般的公主,别惦记了。朕其他的公主,你可以选一位合适的,朕乐得和漠北成为一家人。”玄烨始终微笑着。
第120章
多尔济对于玄烨的说法是不太能接受的,毕竟他自幼学的都是生在皇家也好,生在汗王家也好,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天生是要为了各自的那块领地去做那些不能不做之事的。
蒙古和大清联姻由来已久,作为大清的皇帝,怎么会舍不得一位公主呢?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事件。
直到玄烨命人将其他公主的画像送来给多尔济看,颇有一种除了恪静,你选谁都成的意思,多尔济才隐隐感觉到恪静在皇上心里是不一样的。
宫里面的墙说不透风是真的不透风,可只要皇上想让哪堵墙透风,那堵墙必然就像筛子一样。
于是,恪静很快就收到有关多尔济的全部小道消息,当然所有小道消息虽然来源各不相同,可是全都保真。
“额娘,我听说那个多尔济居然跟阿玛说,想要娶我?”恪静一边吃冰西瓜,一边和岫钰闲聊着。
岫钰正端着茶盏慢慢喝热茶,道:“是真的,你怎么想?想嫁去漠北么?”
“当然不想了!”恪静头摇得就像拨浪鼓一样:“漠北是什么地方,哪儿有京城好,更不如江南好,女儿才不要去。”
岫钰笑着摇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