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殿下您说,不知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你先坐,三言两语怕是讲不清楚。”
第21章
“婉清。”
裴婉清是中书侍郎裴大人的长女,正是之前与范子睿定亲又退婚的那位,现已是长公主府的从三品长史。
只见她身着深绯色女式官服,腰间配着玄色嵌宝石金镶玉腰带,三千青丝以银质发冠高高束起,绯罗圆领袍上的银丝孔雀纹随着步履明明灭灭,上前来递过一本册子,“殿下。”
苏瑾棠有些挪不开眼,眼中满是羡慕。
裴婉清弃了范子睿那等货色,又得长公主青睐官至从三品,只比她父亲正三品的中书侍郎矮了半阶,属实是双喜临门。
以往公主府或者亲王府的长史都由朝中重臣兼任,似如今这般直接提了一位闺阁女子担任,还是头一份。
有人说这只是虚职,要务肯定还是得倚仗中书侍郎裴大人,长公主只是为了给裴婉清拒那婚事找了个站得住脚的缘由,等过了风头,再放回家定亲就是。
可是苏瑾棠觉得不是,裴婉清行事利落,走路带风,比那些久经官场的男子更飒爽从容,有栋梁之范。
据说裴家家风清正,裴婉清从小就颇有才名,饱读诗书的女子怎么会甘心后半辈子只为了嫁人。
递了册子后,裴婉清又退回一旁。
苏瑾棠受宠若惊地坐于长公主下首后,只顾着盯着长公主与裴婉清,倒是没注意到对面的萧宇承支着下巴一直在打量她,随后露出了然的神色。
文毓翻动册子指给苏瑾棠看,“都水监的造船技术已经落后,根本无法完成大船的建造。但是陛下将都水监交给我,我也想完成先皇未完成的水利与船业,打通南北水利运输。”
陛下将这件事交给谁都可能敷衍,但是长公主不会。因为那是先皇在做又未完成的大业,长公主肯定想完成母亲的遗志。
苏瑾棠思索道:“殿下如今的难题是造船技术?”
“是也不是,富商余大娘拥有大型船只,这些船只造型巧妙具备居住功能,能够满足生活需求,但无法长时间运输大量货物,商户黎二郎拥有水密隔舱技术,这些船只安全性极高,主要用来运货。”
长公主面露愁容,“本宫已经接触过这两人,但是除非带兵强权压之,根本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将技术全盘托出。”
不是技术的难题,是用人的难题。
这两位富商靠此赚钱生存,若非万不得已,定是死守自己独一份的技艺。
但如今太平盛世,若是长公主贸然以权压人,难免落人口实。
“都水监那群酒囊饭袋,连艘像样的大船都造不出来,这么多年毫无长进,反倒是民间技艺日益精进。”
苏瑾棠笑道:“殿下,自先皇发展商业,藏富于民开始,民间技艺提升得很快,那是因为对百姓来说,这是赚钱之道,是赖以生存的技艺。可对官员来说,造不出船,也不过是失了嘉奖而已。”
一个为生存,一个为锦上添花,孰轻孰重一眼辨之。
民间技艺发展得比朝廷快,这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受到压制。
朝廷要做的是在保障百姓利益的同时,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国效力,百姓千千万,官员不过九牛一毛,只依赖官员来推动技术革新,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先皇采取仁政,提升女子地位的同时,也提升普通劳作之人的地位,百姓日渐有了积蓄,商业蓬勃发展,为让南北之间互通有无,先皇派人开凿河道修建运河。
只是可惜,如今只打通了抚州到越州的淮江道,抚州到永宁,还是只能依赖陆路,而且还有山岳横亘其间,虽护了永宁城,使其易守难攻,但是现在想要增加两地往来,却是遇到了难题。
文毓颔首,“你看得透彻。” ↑返回顶部↑
“你先坐,三言两语怕是讲不清楚。”
第21章
“婉清。”
裴婉清是中书侍郎裴大人的长女,正是之前与范子睿定亲又退婚的那位,现已是长公主府的从三品长史。
只见她身着深绯色女式官服,腰间配着玄色嵌宝石金镶玉腰带,三千青丝以银质发冠高高束起,绯罗圆领袍上的银丝孔雀纹随着步履明明灭灭,上前来递过一本册子,“殿下。”
苏瑾棠有些挪不开眼,眼中满是羡慕。
裴婉清弃了范子睿那等货色,又得长公主青睐官至从三品,只比她父亲正三品的中书侍郎矮了半阶,属实是双喜临门。
以往公主府或者亲王府的长史都由朝中重臣兼任,似如今这般直接提了一位闺阁女子担任,还是头一份。
有人说这只是虚职,要务肯定还是得倚仗中书侍郎裴大人,长公主只是为了给裴婉清拒那婚事找了个站得住脚的缘由,等过了风头,再放回家定亲就是。
可是苏瑾棠觉得不是,裴婉清行事利落,走路带风,比那些久经官场的男子更飒爽从容,有栋梁之范。
据说裴家家风清正,裴婉清从小就颇有才名,饱读诗书的女子怎么会甘心后半辈子只为了嫁人。
递了册子后,裴婉清又退回一旁。
苏瑾棠受宠若惊地坐于长公主下首后,只顾着盯着长公主与裴婉清,倒是没注意到对面的萧宇承支着下巴一直在打量她,随后露出了然的神色。
文毓翻动册子指给苏瑾棠看,“都水监的造船技术已经落后,根本无法完成大船的建造。但是陛下将都水监交给我,我也想完成先皇未完成的水利与船业,打通南北水利运输。”
陛下将这件事交给谁都可能敷衍,但是长公主不会。因为那是先皇在做又未完成的大业,长公主肯定想完成母亲的遗志。
苏瑾棠思索道:“殿下如今的难题是造船技术?”
“是也不是,富商余大娘拥有大型船只,这些船只造型巧妙具备居住功能,能够满足生活需求,但无法长时间运输大量货物,商户黎二郎拥有水密隔舱技术,这些船只安全性极高,主要用来运货。”
长公主面露愁容,“本宫已经接触过这两人,但是除非带兵强权压之,根本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将技术全盘托出。”
不是技术的难题,是用人的难题。
这两位富商靠此赚钱生存,若非万不得已,定是死守自己独一份的技艺。
但如今太平盛世,若是长公主贸然以权压人,难免落人口实。
“都水监那群酒囊饭袋,连艘像样的大船都造不出来,这么多年毫无长进,反倒是民间技艺日益精进。”
苏瑾棠笑道:“殿下,自先皇发展商业,藏富于民开始,民间技艺提升得很快,那是因为对百姓来说,这是赚钱之道,是赖以生存的技艺。可对官员来说,造不出船,也不过是失了嘉奖而已。”
一个为生存,一个为锦上添花,孰轻孰重一眼辨之。
民间技艺发展得比朝廷快,这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受到压制。
朝廷要做的是在保障百姓利益的同时,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国效力,百姓千千万,官员不过九牛一毛,只依赖官员来推动技术革新,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先皇采取仁政,提升女子地位的同时,也提升普通劳作之人的地位,百姓日渐有了积蓄,商业蓬勃发展,为让南北之间互通有无,先皇派人开凿河道修建运河。
只是可惜,如今只打通了抚州到越州的淮江道,抚州到永宁,还是只能依赖陆路,而且还有山岳横亘其间,虽护了永宁城,使其易守难攻,但是现在想要增加两地往来,却是遇到了难题。
文毓颔首,“你看得透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