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 / 3)
这一刻,她感觉自己终于从那一片惧怕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将来要是再在街上遇见苏燕娣和王拾金,她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害怕躲闪了。
喻娟芳的手掌轻轻地覆盖在了棠棠手臂的烫疤上,眼里闪过一抹疼惜。
“娘,我没事,早就不疼了。”棠棠朝她娘扯出一抹笑容。
苏会民搂着棠棠的肩膀在板凳上坐下。
喻母瞧见了这副模样心里也很欣慰,她当初就觉得棠棠那丫头眉宇顺朗,眼眸清净,是个不错的孩子,好好养大了,以后肯定错不了,今天棠棠当着全部人的面不认那瓦罐村的亲生父母,说她只有苏会民这个爹,只有喻娟芳这个娘。
事实证明她当初的想法没有错。
赶走了讨人厌的苏燕娣,院子里的气氛很快又慢慢恢复回了一开始的一片欢快,喜气洋洋。
“别再想那些不高兴的事了,这饼干老三媳妇不逢年逢节,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大家可千万别客气。”
“喝茶、喝茶!这茶叶喝起来滋味也好。”
“对了,觉生、觉孝他们知道棠棠和觉胜都考上大学的消息了没?”于亚红想起来问道,她家瓦妮也考上大学了,免学费,每个月学校还给发十二块钱的补贴,等毕业了分配到医院工作,光是想都觉得美滋滋的。
还是大儿子栓福说得对,很多事情不能再用旧时代的方式去思考了,瓦妮向来有主见,这在人生大事上,让她自己做主,她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的。
“刚出录取结果的时候就都给他们拍电报了,估摸着也该知道了。”觉生和觉孝兄弟俩攒下来的探亲假都用完了,所以没办法回家来。
“那棠棠他们去首都上学,是不是跟去乡阳市那么远?”对于村里的老些村民来说,这辈子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原林县了,听说原林县的上头是乡阳市,那大概就是他们能想象到的最远的地方了。
“不止呢,得先到县城,然后从县城搭汽车到市里的火车站,从乡阳市到首都,得要坐上一天一夜的火车。”这些也都是丈夫苏会民给她科普的,喻娟芳平时愿意跟人家主动搭话的次数不多,但今天可不一样,她坐在人群堆里,那眉开眼笑的。
那村民咂舌,“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我嘞个乖乖,那么老些远呢。”
“听说那公社供销社新来了很多鲜亮的料子,老三媳妇,你可得给两个孩子好好做两身新衣裳,让那城里人给瞧瞧,咱们榆槐村考出去的娃娃有多亮眼!”
其他人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用不着做新衣裳,就棠棠这闺女相貌,到了首都也是最漂亮的姑娘。”
70
第70章
◎奇怪的乘客◎
欢欢喜喜地到了二月份,棠棠和她哥哥苏觉胜就要动身去首都上大学了。
开学前几天,棠棠就把该收拾的东西收拾好了,录取通知书、户口粮油关系转移证、50斤全国通用粮票,这些重要的资料给装进她的那个黄书包里,至于换洗的衣服、日用品这些就塞进了皮箱里。
木箱笨重,为着孩子出门上学,苏会民和喻娟芳夫妻俩专门跑了县城的门市部,给买了两只崭新的人造皮革箱,这箱子一只就要40块钱,这都快赶上苏会民一个月的工资了,可谓是大出血,但夫妻俩心里头都高兴,这钱花得乐意!
棠棠兄妹俩在他们爹娘的送别中坐上了前往市里的汽车。
在憋闷的车厢里颠簸了四五个小时,总算抵达了乡阳市,这是棠棠第二次来到乡阳市了,上一次还是她初一那年,她跟哥哥来市里参加革命故事宣讲会,乡阳市比起前几年,看起来繁华了不少,起了好几栋几层高的红色楼房,他们前几年来的时候还没有嘞。
火车站就像一壶煮沸的开水,吵架的、说话的、吆喝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兄妹俩排队买了去首都的车票,提着行李都快被挤成纸片了,总算是上了火车。
↑返回顶部↑
将来要是再在街上遇见苏燕娣和王拾金,她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害怕躲闪了。
喻娟芳的手掌轻轻地覆盖在了棠棠手臂的烫疤上,眼里闪过一抹疼惜。
“娘,我没事,早就不疼了。”棠棠朝她娘扯出一抹笑容。
苏会民搂着棠棠的肩膀在板凳上坐下。
喻母瞧见了这副模样心里也很欣慰,她当初就觉得棠棠那丫头眉宇顺朗,眼眸清净,是个不错的孩子,好好养大了,以后肯定错不了,今天棠棠当着全部人的面不认那瓦罐村的亲生父母,说她只有苏会民这个爹,只有喻娟芳这个娘。
事实证明她当初的想法没有错。
赶走了讨人厌的苏燕娣,院子里的气氛很快又慢慢恢复回了一开始的一片欢快,喜气洋洋。
“别再想那些不高兴的事了,这饼干老三媳妇不逢年逢节,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大家可千万别客气。”
“喝茶、喝茶!这茶叶喝起来滋味也好。”
“对了,觉生、觉孝他们知道棠棠和觉胜都考上大学的消息了没?”于亚红想起来问道,她家瓦妮也考上大学了,免学费,每个月学校还给发十二块钱的补贴,等毕业了分配到医院工作,光是想都觉得美滋滋的。
还是大儿子栓福说得对,很多事情不能再用旧时代的方式去思考了,瓦妮向来有主见,这在人生大事上,让她自己做主,她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的。
“刚出录取结果的时候就都给他们拍电报了,估摸着也该知道了。”觉生和觉孝兄弟俩攒下来的探亲假都用完了,所以没办法回家来。
“那棠棠他们去首都上学,是不是跟去乡阳市那么远?”对于村里的老些村民来说,这辈子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原林县了,听说原林县的上头是乡阳市,那大概就是他们能想象到的最远的地方了。
“不止呢,得先到县城,然后从县城搭汽车到市里的火车站,从乡阳市到首都,得要坐上一天一夜的火车。”这些也都是丈夫苏会民给她科普的,喻娟芳平时愿意跟人家主动搭话的次数不多,但今天可不一样,她坐在人群堆里,那眉开眼笑的。
那村民咂舌,“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我嘞个乖乖,那么老些远呢。”
“听说那公社供销社新来了很多鲜亮的料子,老三媳妇,你可得给两个孩子好好做两身新衣裳,让那城里人给瞧瞧,咱们榆槐村考出去的娃娃有多亮眼!”
其他人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用不着做新衣裳,就棠棠这闺女相貌,到了首都也是最漂亮的姑娘。”
70
第70章
◎奇怪的乘客◎
欢欢喜喜地到了二月份,棠棠和她哥哥苏觉胜就要动身去首都上大学了。
开学前几天,棠棠就把该收拾的东西收拾好了,录取通知书、户口粮油关系转移证、50斤全国通用粮票,这些重要的资料给装进她的那个黄书包里,至于换洗的衣服、日用品这些就塞进了皮箱里。
木箱笨重,为着孩子出门上学,苏会民和喻娟芳夫妻俩专门跑了县城的门市部,给买了两只崭新的人造皮革箱,这箱子一只就要40块钱,这都快赶上苏会民一个月的工资了,可谓是大出血,但夫妻俩心里头都高兴,这钱花得乐意!
棠棠兄妹俩在他们爹娘的送别中坐上了前往市里的汽车。
在憋闷的车厢里颠簸了四五个小时,总算抵达了乡阳市,这是棠棠第二次来到乡阳市了,上一次还是她初一那年,她跟哥哥来市里参加革命故事宣讲会,乡阳市比起前几年,看起来繁华了不少,起了好几栋几层高的红色楼房,他们前几年来的时候还没有嘞。
火车站就像一壶煮沸的开水,吵架的、说话的、吆喝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兄妹俩排队买了去首都的车票,提着行李都快被挤成纸片了,总算是上了火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