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第13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嘿嘿嘿。”姜楠高兴地挠头,问道:“爸呢?周知行怎么没来?”
  陈金花正在装肉呢,昨晚肉已经切成了小块腌起来,今日得装到篮子里,她头也没回,低声说:“去找人传谣言了,另外去通知那个大冬,晚上交易人参。”
  “哦。”姜楠点头,听起来事儿还挺多的呢。
  不过都不是大事儿,就是一些细碎的活儿,两人在姜楠去洗漱时,就推门回来了。姜满城进来就说:“妥了,明儿田家光到队上,就会发现他成了豪门赘婿,哈哈哈。”
  笑完了,他接着道:“人参下午七点在黑市儿附近交易,二百块钱,加两百斤的粮票。金花,咱家粮票够吗?”
  陈金花点头:“够,咱们去年下半年和今年的粮票都没怎么用,我都放在一起了。”
  姜楠接话:“爸,这个算贵还是不贵啊?我怎么觉得比山婆婆要的贵啊。”
  姜满城解释:“山婆婆主要是想要粮食。她心里也清楚,寻常人一下子买这么多粮食,肯定不止三百块了,黑市儿里四五百都不一定能买到,所以她价格才没要那么高。这几个半大小子是想要钱和粮票。他们是城市户口,有定量,但是吃不饱,所以要粮票更划算。不一样的。”
  第101章 皇亲国戚诈骗犯
  姜楠挠挠头,认可了姜满城的话。她不再多嘴,很快地洗漱好,四人带着野猪肉,骑车回到了西河岸。
  自从家家有了工人,西河岸繁华多了,这次回来,竟然有几家都开始重新建房子了。瞧着热闹的施工场景,姜满城忍不住感慨:“以后西河岸说不得也能划到城区。”
  这还真不是瞎说,西河岸的石油大多在耕地里,整个大队如今能用的耕地很少,也就能种点儿红薯这种高产农作物,其他都种不了,种了也不够分啊。
  这可让下乡的知青们高兴坏了,不用干那么多农活儿了啊。
  而且一旦富起来,大队的人纷纷开始重视教育。原来的大队小学里是小猫三两只,如今家家户户都把孩子送去读书。
  其实说起来,也不是村民们多重视教育,而是看到了受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油田招工就能看出来,这想当工人啊,必须得识字,要识字,就起码得是小学毕业。这样一来,大队小学里的学生,一下子突破了两百人。相应的,需要的老师就多了。
  这下子,知青更高兴了,他们可都看上老师的职位了,不用下地还有工分拿,谁不想当老师?可想而知,那竞争是多激烈了。
  当然,这些跟如今回到姜家的四人无关,姜满城一路提溜着野猪肉,将孝顺摆在了明面上,脸上十分的得意。
  到了姜家院子,他又全方位展示了一圈儿,这才讲起事情经过:“你们猜不到这野猪有多大......”
  姜满城连说带比划,将一千斤的大野猪学了个惟妙惟肖,惹得众人惊呼:“天爷啊,真有这么大的野*猪?”
  大嫂尹文娟看着野猪肉,还有些不敢动手了:“这野猪都快成精了,肉还能吃吗?吃了不会有啥报应吧?”
  姜楠噗嗤笑出声,她抱住大伯娘的胳膊,软软地说:“大伯娘,你就放心吧,它就比一般的野猪大,肯定没成精。再说,肉就是肉,还能放着不吃啊?咱们中午就吃,别客气!”
  杜荷花也笑:“文娟,你听满城瞎说,他就是个碎嘴子,那话能信吗?中午就炖肉,多加点儿大料,去去野猪的腥臊。”
  尹文娟哎一声,接过肉去厨房捣鼓了。马红花跟在后面,想着趁机多做些肉,给儿子儿媳补补。陈金花没动,她做饭大手大脚的,一般回来,杜荷花都不会让她下厨房的。
  姜满城去堂屋搬了两个板凳,递给媳妇儿一个,坐下和众人在院子里聊天。周知行学着未来岳父的样子,搬板凳,也乖乖坐在一旁听众人聊天。
  如今天气好,白天大家都在院子里,边干活边聊天。
  姜楠坐不住,一把抱起想跳格子的姜河,啪叽亲了一口,姜桐在一边儿急得跳脚,她还想和堂姐说悄悄话呢。
  姜满城眯起眼睛,靠在椅背上,翘起腿儿,十分的惬意,他说:“妈,咱队里如今盖房子的挺多啊。不过我咋看着那些盖房子的人有些眼生?不是咱大队的?”
  杜荷花正纳鞋底子呢,不屑道:“有钱了烧包呗,说是请了公社的建筑队,要盖大房子呢。”
  姜满城:“这样啊,有钱了想住得好点儿也没啥。咱村里的小学咋弄的?要扩建吗?”
  杜荷花点头:“必须的,现在家家都让孩子读书,教室不够用。天热了还好说,等冷了就不成了。大队长已经安排上了,过两天就开始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