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3)
“小娘子……”
“刘妈妈,我真的好不甘心,若阿娘还在,定早早为我定了亲事,处处为我忧心,哪里需要我这般费尽心思去谋前程。”
说到这里,她不由得红了眼眶。刘婆子心疼不已,上前轻拍她的背脊安抚情绪。徐宛琴依偎在她的怀里,取帕子拭泪,刘婆子安慰道:“小娘子这般拔尖儿的女郎,京中总有不错的郎君匹配。”
徐宛琴摇头,“今日相看英国公府的魏四郎,屋里养着两位通房,这还没娶妻呢,就养两个了,日后岂不养一堆?”又道,“为何他们就不能像睿王房里干干净净的?”
刘婆子答不出话来,徐宛琴越想越觉得郁闷,她钻了牛角尖,处处跟李湛相比,处处不尽人意。但她也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思来想去,到底被余薇说动了心思,看向刘婆子道:“刘妈妈,你是最疼我的,定然不愿看着我为婚事寝食难安。”
刘婆子连忙道:“老奴自然心疼小娘子,盼着小娘子能嫁得如意郎君,和美幸福。”
徐宛琴话头一转,“明日你差人去替我打听打听睿王府里的情形。”
这话刘婆子听着迷糊,问道:“小娘子何故要探听睿王府?”
徐宛琴:“你别管,我自有用意。”
刘婆子欲言又止,徐宛琴道:“我知道刘妈妈想说什么,但现在我听不进去,也不想听。你只管差人去探听,使些钱银也不妨事。”
刘婆子无奈道:“老奴知道了,明日就差人去。”
徐宛琴:“莫要被其他人知道,明白吗?”
刘婆子点头。
“我饿了,想用碗粥。”
刘婆子赶忙下去吩咐,徐宛琴看着她退下的背影,心思彻底活络了。她并不蠢,更不会相信余三娘的一面之词,故而在做决定前需得摸清楚睿王府的详细情况,再权衡到底要不要豁出去赌一把。
第19章
第二天一早刘婆子便差靠得住的仆人去打听睿王府里的情况。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快那仆人便把府里的大概情形摸了个透。刘婆子把她带来问话,当时徐宛琴在书房里抄经文,用于给姜太后祈福。
得了准许,仆妇钟氏进屋来,毕恭毕敬行礼。
刘婆子朝她使眼色,钟氏低头道:“前阵子王府里打发了好几位家奴,听说是因为一个洒扫的婆子碎嘴,在背后议主,传到了主母耳里,发了威。”
当即把秦婆子议主一事细细说来,桌案前的徐宛琴没有吭声,只专注抄写经文。见她没有反应,刘婆子道:“继续说。”
钟氏应是,“奴婢还听闻,那余家娘子看着柔弱,却不是个好相与的,院里管得严,除了娘家陪嫁,闲杂人等近不得身。不仅如此,睿王对她很是偏宠,连汪嬷嬷都要礼让三分。”
徐宛琴缓缓抬起头,若有所思问:“余三娘现在就掌家了?”
钟氏摇头,回道:“这倒没有,目前还是汪嬷嬷在掌管中馈,府中上下都听汪嬷嬷差遣,余家娘子不曾主事。”
听到这话,徐宛琴心中舒坦了几分,因为掌家意味着对主母的认可,眼下来看李湛的疼宠还缺乏分量。
刘婆子做了个手势,钟氏继续道:“奴婢还听传闻,余家娘子甚是大方,丝毫没有女郎家的嫉妒心思,愿意为睿王纳侍女伺候。”
此话一出,刘婆子打断道:“这定是谣传,哪有新妇连脚跟都没站稳就急着替夫君纳妾的道理?”
钟氏忙道:“奴婢心里头也犯嘀咕,小娘子听听就好。”
徐宛琴:“继续往下说。”
钟氏叨叨絮絮,大多都是鸡毛蒜皮的日常琐碎。徐宛琴并没耐心听多久,就把她打发了下去。 ↑返回顶部↑
“刘妈妈,我真的好不甘心,若阿娘还在,定早早为我定了亲事,处处为我忧心,哪里需要我这般费尽心思去谋前程。”
说到这里,她不由得红了眼眶。刘婆子心疼不已,上前轻拍她的背脊安抚情绪。徐宛琴依偎在她的怀里,取帕子拭泪,刘婆子安慰道:“小娘子这般拔尖儿的女郎,京中总有不错的郎君匹配。”
徐宛琴摇头,“今日相看英国公府的魏四郎,屋里养着两位通房,这还没娶妻呢,就养两个了,日后岂不养一堆?”又道,“为何他们就不能像睿王房里干干净净的?”
刘婆子答不出话来,徐宛琴越想越觉得郁闷,她钻了牛角尖,处处跟李湛相比,处处不尽人意。但她也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思来想去,到底被余薇说动了心思,看向刘婆子道:“刘妈妈,你是最疼我的,定然不愿看着我为婚事寝食难安。”
刘婆子连忙道:“老奴自然心疼小娘子,盼着小娘子能嫁得如意郎君,和美幸福。”
徐宛琴话头一转,“明日你差人去替我打听打听睿王府里的情形。”
这话刘婆子听着迷糊,问道:“小娘子何故要探听睿王府?”
徐宛琴:“你别管,我自有用意。”
刘婆子欲言又止,徐宛琴道:“我知道刘妈妈想说什么,但现在我听不进去,也不想听。你只管差人去探听,使些钱银也不妨事。”
刘婆子无奈道:“老奴知道了,明日就差人去。”
徐宛琴:“莫要被其他人知道,明白吗?”
刘婆子点头。
“我饿了,想用碗粥。”
刘婆子赶忙下去吩咐,徐宛琴看着她退下的背影,心思彻底活络了。她并不蠢,更不会相信余三娘的一面之词,故而在做决定前需得摸清楚睿王府的详细情况,再权衡到底要不要豁出去赌一把。
第19章
第二天一早刘婆子便差靠得住的仆人去打听睿王府里的情况。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快那仆人便把府里的大概情形摸了个透。刘婆子把她带来问话,当时徐宛琴在书房里抄经文,用于给姜太后祈福。
得了准许,仆妇钟氏进屋来,毕恭毕敬行礼。
刘婆子朝她使眼色,钟氏低头道:“前阵子王府里打发了好几位家奴,听说是因为一个洒扫的婆子碎嘴,在背后议主,传到了主母耳里,发了威。”
当即把秦婆子议主一事细细说来,桌案前的徐宛琴没有吭声,只专注抄写经文。见她没有反应,刘婆子道:“继续说。”
钟氏应是,“奴婢还听闻,那余家娘子看着柔弱,却不是个好相与的,院里管得严,除了娘家陪嫁,闲杂人等近不得身。不仅如此,睿王对她很是偏宠,连汪嬷嬷都要礼让三分。”
徐宛琴缓缓抬起头,若有所思问:“余三娘现在就掌家了?”
钟氏摇头,回道:“这倒没有,目前还是汪嬷嬷在掌管中馈,府中上下都听汪嬷嬷差遣,余家娘子不曾主事。”
听到这话,徐宛琴心中舒坦了几分,因为掌家意味着对主母的认可,眼下来看李湛的疼宠还缺乏分量。
刘婆子做了个手势,钟氏继续道:“奴婢还听传闻,余家娘子甚是大方,丝毫没有女郎家的嫉妒心思,愿意为睿王纳侍女伺候。”
此话一出,刘婆子打断道:“这定是谣传,哪有新妇连脚跟都没站稳就急着替夫君纳妾的道理?”
钟氏忙道:“奴婢心里头也犯嘀咕,小娘子听听就好。”
徐宛琴:“继续往下说。”
钟氏叨叨絮絮,大多都是鸡毛蒜皮的日常琐碎。徐宛琴并没耐心听多久,就把她打发了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