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69节(3 / 4)
他便是在那时见到的赵枢。
那人实在是出众。
他穿着一身玄色银丝暗纹锦袍,负手站立在大殿正中,身侧是漆金描边的镇鼎,里面上满了香。蒙白的烟氤氲而上,他的脸被挡在了光影里,晦明晦暗,便是单单站在那儿,就让人无端的有压迫感。
“你刚来河间,可能没有见过。”孟蹊侧头,只见同窗已经从浮屠塔上下来了,他指了指前方的男人说道:“那便是赵侯。”
他确是没有见过的,孟蹊侧头又看了一眼,只是那人十分警觉,立时转过了头来。
视线交错间,对上那双冷峻的眸子,孟蹊心头一震,连忙移开视线。
大殿烟雾缭绕,静谧间,他又听见了那道柔软的声音。
“是你?”
窗外是劈里啪啦的雨声,耳边响起阵阵雷鸣,还夹杂着几声李迎州的声音,有人在用力地推他的肩膀:“含章,含章你怎么了?可是发烧了?”
如梦方醒。
他回到了什么都还未发生的时候。起来用冷水抹了把脸,终于静了下来。
第69章 拥住
这几日河间在下雨,赵枢从河间赶到奉京的时候,才发现奉京也是一样的。
回直隶多日,还是选了今日到京师述职。
赵枢从太极殿出来,只见檐下雨幕朦胧,太监们都披着雨衣办差事,来来往往,有条不紊。明亮干净的石阶上忽然出现一把淡黄的纸伞,一个小小的身影拾级而上,终于到了廊下。
“先生!”一道洪亮的嗓音忽而划破了雨幕。
赵枢微微抬眸,只见那半大的孩子忽然走上前来,几乎是小跑着的,身上穿着稠绿的衣衫,没有任何配饰,一双眼睛干净而发亮:“先生,我很久没见过您了,您怎么不来文华殿了。”
一旁的小太监忙拉了他:“世子,小声点儿,这里是太极宫呢。”
那孩子才顿了一下。眼睛却亮亮的,只看着他。
“世子还记得微臣?”赵枢觉得好笑,蹲下身来,平视着他,说道:“我与世子已经许多年未曾见过了。”
这个孩子是陈王殿下的遗腹子,陛下登基多年膝下只有五位公主,没有皇子。两年前朝堂议论纷纷,陛下便将几位血缘亲近的宗亲之子接进了宫里,由太后照看。
“我当然记得先生,当年在文华殿您为我讲学,我一直记得您教过我的。”
这个孩子约莫七八岁的模样,说话几经思衬,眼里有着这个年纪的孩子少有的成熟。赵枢笑了笑,站起身来,与他身边的小太监说道:“世子过来这里做什么?”
“这……”小太监支支吾吾的,看了一眼朱玉宁,只见这孩子的目光瞬间又黯淡下来,低声道:“陈王妃病了许多年,快不行了,王府派人传信过来,想把世子接回去伴王妃最后一程。太后娘娘不许……便想着来求陛下。”太后眼下正忙着为辽王殿下伤心,哪有空管陈王妃母子。
赵枢看着朱玉宁。
他也看着他。
“那就进去罢。陛下刚见完了吏部的人,眼下应是有时间的。”说完又看向一旁的小太监:“多看顾着世子,若是成了,便早些送他回宫罢,莫淋了雨。”
说罢,立时下了石阶。
朱宁玉顿了一会儿,仰头看着小太监:“先生曾经教我,陛下有太多的子侄,我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那个,要我明哲保身,不要沾染是非。可是我忍了这么久,我母妃都要过世了……几位堂兄却在陛下面前崭露头角,有了地位。”
“先生是不是错了,我也错了。”朱宁玉的眼睛十分地黯淡。 ↑返回顶部↑
那人实在是出众。
他穿着一身玄色银丝暗纹锦袍,负手站立在大殿正中,身侧是漆金描边的镇鼎,里面上满了香。蒙白的烟氤氲而上,他的脸被挡在了光影里,晦明晦暗,便是单单站在那儿,就让人无端的有压迫感。
“你刚来河间,可能没有见过。”孟蹊侧头,只见同窗已经从浮屠塔上下来了,他指了指前方的男人说道:“那便是赵侯。”
他确是没有见过的,孟蹊侧头又看了一眼,只是那人十分警觉,立时转过了头来。
视线交错间,对上那双冷峻的眸子,孟蹊心头一震,连忙移开视线。
大殿烟雾缭绕,静谧间,他又听见了那道柔软的声音。
“是你?”
窗外是劈里啪啦的雨声,耳边响起阵阵雷鸣,还夹杂着几声李迎州的声音,有人在用力地推他的肩膀:“含章,含章你怎么了?可是发烧了?”
如梦方醒。
他回到了什么都还未发生的时候。起来用冷水抹了把脸,终于静了下来。
第69章 拥住
这几日河间在下雨,赵枢从河间赶到奉京的时候,才发现奉京也是一样的。
回直隶多日,还是选了今日到京师述职。
赵枢从太极殿出来,只见檐下雨幕朦胧,太监们都披着雨衣办差事,来来往往,有条不紊。明亮干净的石阶上忽然出现一把淡黄的纸伞,一个小小的身影拾级而上,终于到了廊下。
“先生!”一道洪亮的嗓音忽而划破了雨幕。
赵枢微微抬眸,只见那半大的孩子忽然走上前来,几乎是小跑着的,身上穿着稠绿的衣衫,没有任何配饰,一双眼睛干净而发亮:“先生,我很久没见过您了,您怎么不来文华殿了。”
一旁的小太监忙拉了他:“世子,小声点儿,这里是太极宫呢。”
那孩子才顿了一下。眼睛却亮亮的,只看着他。
“世子还记得微臣?”赵枢觉得好笑,蹲下身来,平视着他,说道:“我与世子已经许多年未曾见过了。”
这个孩子是陈王殿下的遗腹子,陛下登基多年膝下只有五位公主,没有皇子。两年前朝堂议论纷纷,陛下便将几位血缘亲近的宗亲之子接进了宫里,由太后照看。
“我当然记得先生,当年在文华殿您为我讲学,我一直记得您教过我的。”
这个孩子约莫七八岁的模样,说话几经思衬,眼里有着这个年纪的孩子少有的成熟。赵枢笑了笑,站起身来,与他身边的小太监说道:“世子过来这里做什么?”
“这……”小太监支支吾吾的,看了一眼朱玉宁,只见这孩子的目光瞬间又黯淡下来,低声道:“陈王妃病了许多年,快不行了,王府派人传信过来,想把世子接回去伴王妃最后一程。太后娘娘不许……便想着来求陛下。”太后眼下正忙着为辽王殿下伤心,哪有空管陈王妃母子。
赵枢看着朱玉宁。
他也看着他。
“那就进去罢。陛下刚见完了吏部的人,眼下应是有时间的。”说完又看向一旁的小太监:“多看顾着世子,若是成了,便早些送他回宫罢,莫淋了雨。”
说罢,立时下了石阶。
朱宁玉顿了一会儿,仰头看着小太监:“先生曾经教我,陛下有太多的子侄,我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那个,要我明哲保身,不要沾染是非。可是我忍了这么久,我母妃都要过世了……几位堂兄却在陛下面前崭露头角,有了地位。”
“先生是不是错了,我也错了。”朱宁玉的眼睛十分地黯淡。 ↑返回顶部↑